張國
自 北京奧運會以來,我第一次見到倒計時牌,是在安徽的毛坦廠中學。忘了是去年的哪一日,但不難推算:校園里所有的電子屏幕都在提示,“距離高考僅剩204天”。對我來說,毛坦廠中學真沒什么稀奇的。我經(jīng)歷過的一切,它只是放大了一號而已。
我們當時每天早晨五點起床集體跑步,然后是早自習,晚飯后還有兩節(jié)晚自習。各科老師還很喜歡占用自習課補課——如今回想起來,他們堪稱業(yè)界良心,不會為此收一分錢。沒有食堂,每個人的課桌同時也是飯桌。學生出校門要請假,每個月可以回家一次。每一次考試成績和排名都要公布,在校園的幾面外墻上,公示著每個學生的“最高機密”。每場考試,學生的考號就是上次考試的名次,假如考號一直是“一號”,連監(jiān)考老師都知道你是個苗子。
我的班主任書法不錯,他的杰作是一張表格。每次大考后,他工工整整地手抄榜單,制成表格。不僅登記最新成績和排名,還有一欄是“目標”,比如第二名第三名的目標可能是第一,第二十名的目標也許是進入前十。它一定有威懾力,因為班主任把他的發(fā)明貼在黑板一側(cè),國旗右下方的位置,并且字體大小得當,確保最后一排的人抬起頭時也會看到它。
不過,我們的“目標”也就到此為止了。不記得誰說過自己打算考入什么樣的大學。對于大學,大家都所知有限。一位讀過中專的鄰居則告訴我,北大、清華、南開、復旦是最有名的學校?!短┨鼓峥颂枴肥俏抑赖牡谝徊亢萌R塢電影,因為剛分來的語文老師眉飛色舞地談?wù)撨^那艘大船。她在電影院欣賞過,而那時我們沒人見過影院。當時也還沒有網(wǎng)絡(luò),假如那年高考作文題是關(guān)于一個流行現(xiàn)象——只要不是杰克和露絲的愛情,與世隔絕的我們一定死得很慘。
事實上,我想起高中生涯,一直覺得過得很愉快。對我們來說,真正的天花板在于,那真是一個小地方、一個農(nóng)業(yè)區(qū),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經(jīng)濟條件總是有限的,這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質(zhì)量。
我不知從哪里讀到一個故事,是說天津的一名考生,家境貧寒,父親重癥,母親為了供他上學吃盡了苦頭,為了省錢專門去批發(fā)那種壓碎了的方便面來吃。他很爭氣地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金牌,去了北京大學。
直到今年,我才知道那是一碗“毒雞湯”。那人如今是北大的一名數(shù)學家,成績是真的,但關(guān)于他家境的事情大都是編的。他澄清說,那個故事“連我自己看了也會很感動”,可它是假的。雖然他一遍一遍澄清,但人們?nèi)詢A向于喝下那碗苦情的毒雞湯。
這是一個高考優(yōu)勝者20多年歷經(jīng)的魔幻現(xiàn)實。而當初我記住這個故事,并不是因為它格外勵志,而是好奇哪里能買到壓碎了的方便面。方便面、手電筒以及班主任貼在國旗側(cè)畔的獨門表格,都沒有對懵懂單純的我起到“勵志”作用。我一直是學校的第一名,在那張表格上的目標設(shè)定為“市第一”——我高考時確實考了那個縣級市的第一名,但不認為表格有什么魔力。
有一年,我去吉林報道一起舉國震驚的高考作弊丑聞,感到特別沮喪,沒想到有這樣明目張膽的事情。在大街上跟一個考生聊天,小姑娘大大方方地告訴我:“我就是那種高考移民。”她來自東北另一省份,承認家里給造了假戶籍和學籍,到那里高考是因為“可以作弊”。
高考的游戲規(guī)則是以學業(yè)成績來衡量上升機會——這也是它多年來最受認可之處,而維持其公正性的前提是對規(guī)則的遵守。我曾以為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讓我沮喪的是,也許不都是這樣。
信奉高考改變命運的人,將命運寄托在一場考試上,跟信奉“范進中舉”沒什么區(qū)別。其實高考改革的一個方向,就是破除“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對普通人來說,高考之后,人生的競爭還有太多。說句“雞湯”話:每一天都是在為明天積累機會,高考改變不了命運,相反是人生的一次次選擇改變了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