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辛琛臣
01 高黎貢山的約會
一個平凡的生命,卻帶來不平凡的改變。聽聽來自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的王愉,如何從與白眉長臂猿的相遇開始,在自然教育路上不斷探索。
02 熱愛大自然的孩子們
2009年,我第一次到云南西部的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到達公園的當天下午,我就見到了這個地方的旗艦物種白眉長臂猿,現(xiàn)在改名叫天行長臂猿。我們一行人在遮天蔽日的山谷里穿行,聽到了它的叫聲。而我看到它的那一眼,它從我的面前蕩了過去。它走了,樹枝還在顫動,那一刻我感覺到我的心被它攝走了。
當時我特別快,可是卻覺得非常有力量,非常興奮。之后的幾年我一直在保護區(qū)周邊工作,聽到了很多關于它的故事,知道它受到的威脅,也知道我們所做的保護項目對它所棲息的大樹有什么樣的意 義。
那個時候,我一方面擔心著城市的生活環(huán)境對我、對我的家庭和生活在這里的人的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威脅,另一方面又擔心如果孩子成長的路上不能與這些自然的小生靈相伴,等他們長大之后,他們對會自然感興趣嗎?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的環(huán)境又會怎么樣?
帶著這樣的擔憂,我和我的幾個伙伴成立了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我自己也從一個做自然保護的人轉(zhuǎn)而做自然教育。成立這個機構,我們希望做的事情就是帶著孩子和成年人親近自然,通過與自然的親近培養(yǎng)對自然的感情,然后成為保護自然的人。
機構成立之后的第一個活動,我把孩子們帶到了高黎貢山,我想把高黎貢山最美的一面展現(xiàn)給他們。那一次的冬令營,我們在開滿杜鵑花的山谷里穿行,家長們都感慨:風景真美,空氣真的很清新,我們很幸運。
那一次我們很多的活動都成為經(jīng)典,我也有機會帶著孩子在高高的樹下看白眉長臂猿一家子在那里活動。從此,我們開始了每年一次跟高黎貢山的約會。
前段時間網(wǎng)上盛傳的一篇文章,講到中國校長考察芬蘭的學校,有兩門課他們絕對不敢開,而這兩門課就在我們自然學校有開設。一門是代表著孩子使用工具和動手能力的木工課,還有一門是極有可能決定孩子未來幸福指數(shù)的生活課。
一直被問到自然教育到底會給人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孩子的故事。這個漂亮的女孩兒叫薔薇花,她從8歲的時候開始參加我們的活動,幾乎參加了我們所有的活動,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孩子。這個孩子本來性格就非常活潑,戶外活動鍛煉了她的領導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她在學校里積極參加很多活動,包括推進他們班級的垃圾分類。她的媽媽也成為我們的志愿者和粉絲,她和媽媽一起在家里的陽臺種菜,把家里所有的廚余都進行了堆肥。
另外,他們還組織了一個綠孔雀社區(qū)音樂會,她在音樂會上表演的舞蹈是她跟一個民間藝人學會的,而這位民間藝人是從小在森林里觀察綠孔雀,將所習得的綠孔雀的習性轉(zhuǎn)化為舞蹈,是個很不一樣的藝術家。在這個孩子身上,我真實地看到了關于自然的體驗可以帶來對自然的情感,對自然的尊重、責任心,可以讓一個13歲的孩子站出來為環(huán)境、為野生物種做一點事情。
03 撿拾高黎貢活動
04 小女孩薔薇花
除了這些,我也在不斷地問自己:自然教育能夠給實地保護帶來什么機會嗎?2016年,我組織了勁草游學工作訪,我們到云南高黎貢山。我們6個小伙伴花了5天的時間翻過怒山,跨過怒江,到達高黎貢山的山腳,又用了11小時翻到高黎貢山的另一面。幾個參加工作坊的小伙伴都來自一線做污染防治或垃圾分類的機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探討自然保護跟城市里的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聯(lián)系。
有伙伴在工作坊之后給我反饋說道:“當我走在高黎貢山這樣一個生態(tài)豐富、物種多樣的地方,風景那么好,我內(nèi)心感受到的是一種力量,它告訴我平時所做的保護工作是有所值的?!背嗣谰埃@一次翻山的途中讓我們非常震驚的是沿途的垃圾。雖然是在國家級保護區(qū)內(nèi),但因為有很多游客,這里其實有很多垃圾。就在我們拍照合影的山頂小屋的旁邊,就是一個非常大規(guī)模的垃圾堆。海拔3300米高的地方,飛滿了蒼蠅。整個爬山的過程,我自己只有能力帶下來小小的兩袋垃圾,里面裝滿了游客扔的零食的包裝、礦泉水瓶。但這次活動之后我也在思考,我可以做一點什么。
參加這次活動的有當?shù)氐谋Wo部門,有戶外愛好者,有親子俱樂部的人。我們當時拉這樣一個團隊,是希望探討一個對話:在有那么多游客翻山的保護區(qū),我們做什么樣的管理或者是教育的活動,能讓垃圾不要那么多,可以讓我們的山保持它更優(yōu)美的狀態(tài)?
翻山過去之后,我們組織了一個工作坊,提出了無痕高黎貢山的倡議。之后在2018年組織了3場培訓,讓很多本地的基層草根工作者參加。培訓后,陸陸續(xù)續(xù)看到當?shù)赜斜Wo部門以及登山愛好者自發(fā)組織的“撿拾高黎貢”的活動,這是讓我感到非常有力量的一件事情。
我常常感慨,在大山面前人會覺得自己非常渺小,但是在那個時候你又會非常釋懷和充滿豪情,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力量。其實我這幾年的工作一點也不輕松,常常要面對戶外安全的風險,面對城市人對電子產(chǎn)品的過度依賴,以及環(huán)保變成了一個人人都懂但很難行動的現(xiàn)狀。
我知道一個短期的評估很難回答自然教育到底帶來什么改變,但是我走過的大山、小溪、城市的公園以及一片一片的荒野,它們給予我力量,讓我確信自然教育可以帶領公眾走上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美好未 來。
最后,我想感謝勁草同行這個項目對我們3年的支持,感謝導師,感謝伙伴3年來的陪伴,謝謝大家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