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靖
[摘 要]在一些農村小學當中,小學生寫作文的問題層出不窮。一方面來源于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對,另一方面則是來源于學生對寫作文的恐懼心理,實際的教學成果令人擔憂。在作文教學中,關鍵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作文積累,通過多讀,多練,從而提高作文能力。在分析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探討作文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興趣;積累;仿寫;批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16-0087-01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怕寫作文
在農村的小學作文教學當中,學生對于寫作文的積極性不夠高,怕寫作文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我有一次旁聽一位四年級語文教師的作文課,作文的內容是描繪自己家鄉(xiāng)的一處景物,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作文的意思,在臺上講了10分鐘,而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寫作文,結果卻出乎意料。在40分鐘的時間里,全班42個同學能夠寫出一小段作文的只有5個人,大多數都只是在草稿本上列著提綱。孩子們對于如何寫作文很迷茫,并不知道怎么去寫,對于作文充滿厭倦感。
(二)教師怕教作文
學生怕寫作文的現(xiàn)象產生和教師的指導不當也有一定的關系。在這節(jié)作文課之后,相關的教研員詢問了教師在上課之前是否做了充足的備課工作,自己是否知道如何寫出作文,教師并沒有當場給出明確的答案。由此可見,當教師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寫作文的時候,去教導學生,無疑是事倍功半。教師需要有清晰的教學思維和張弛有度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
二、新課改下的農村小學作文教學
(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農村的小學作文教學也面臨著全方位的改革。想要指導學生寫作,教師首先需要熱愛寫作,只有自己常常寫作,以身作則,才能夠在小學生群體當中形成號召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當中不斷進步,而對于教師來說,也是樂在其中,這樣的教學模式,非常容易出教學效果。
(二)重視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孩子們在作文的海洋當中暢游,就需要先培養(yǎng)起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梢宰寣W生在低年級時先練習寫句子,寫一些簡單的話語,以此來激發(fā)學習興趣。而要想讓學生的這種寫作興趣得到更大的提升,教師就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教學工作上。
(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積累
葉圣陶曾經說過,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引導,幫助他們進行寫作積累。一方面,在閱讀中進行積累,要求學生多讀書,從書中積累寫作素材和寫作方法。二是生活積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到生活中,通過觀察、感悟生活,增加寫作素材的積累。學生的寫作積累多了,寫起作文來自然不再愁無米可炊,作文能力也就不斷提高了。
(四)發(fā)揮課文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在寫作的過程當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來進行寫作訓練。比如,在學習了《小興安嶺》之后,可以針對文中關于植物的段落進行仿寫練習,而在學習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之后,也可以進行模仿和運用,對某一處環(huán)境進行描寫。.
(五)不要給學生提過多的習作要求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往往習作要求太多太高,諸如文體、字數甚至思想意義之類,形同緊箍咒一樣束縛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怎能不討厭作文呢?因此,不能對學生提出太多的要求,而是需要激發(fā)學生寫出具有自己特點的文章,這也是新課標的主要理念之一。
(六)勤批、少改,多鼓勵
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其寫作興趣。因此,在作文批改時,應多給予學生鼓勵性的意見。例如在作文《我的第一次演講》當中,有學生這樣寫道:“在上臺的時候,我的心跳得厲害?!蔽以谙旅孢M行這樣批注:換成比喻句會更好些。后來學生就改成:“在上臺的時候,我的心像揣了只小兔一樣,跳個不停?!边@樣的修改既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又能夠取得更好的實際成果。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能得到逐步提高。
另外,當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需要不吝嗇表揚,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閃光處,以此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作文信心。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小學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及學生的實際不斷探索作文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的作文能力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