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姣,王曉冬,賈永前
(1四川省人民醫(yī)院血液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2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血液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等特點,而基因突變是AML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遺傳性特性[1]。AML發(fā)病機制復(fù)雜,多發(fā)生在青壯年人群中,成為35歲以下人群腫瘤致死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通過規(guī)范的聯(lián)合化療、干細胞移植及生物治療能治愈30.0%~50.0%的患者,但是仍有30.0%患者治療預(yù)后較差,生存期僅為3~6個月[2]。文獻報道顯示[3],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多因素過程,而酪氨酸激酶受體通路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研究表明[4],酪氨酸激酶受體通路幾乎存在于所有生長增殖過程中,能促進細胞的分化。FMS樣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xiàn)LT3)是一種刺激性生長因子受體,主要在正常骨髓CD34+造血干/祖細胞中表達,被視為是潛在的引起白血病的原癌基因。FLT3突變影響正常造血細胞功能,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均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5]。因此,本課題以2015年3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療的207例初發(f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PCR法完成上述病例骨髓標本的FLT3-ITD基因的檢測,采用染色體R顯帶技術(shù)完成核型分析,并結(jié)合臨床資料、隨訪及預(yù)后等進行分析,探討初發(f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ITD基因突變情況,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3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四川省人民醫(yī)院血液科收治的初發(f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07例,其中男121例,女86例,年齡(19~82)歲,平均(46.74±3.51)歲,中位年齡(44.00±2.10)歲。根據(jù)1976年FAB標準及2016年WHO標準分級:M0 43例,M1 40例,M2 45例,M3 29例,M4 26例、M5 10例、M6 14例及M7 0例。本課題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方案具備知情權(quán)。
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診斷標準[6];(2)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免疫表型、染色體及融合基因檢測最終得到確診;(3)符合FAB及WHO相關(guān)標準者。排除標準:(1)難以嚴格遵循醫(yī)囑完成相關(guān)檢查、治療者;(2)合并嚴重心、肝和腎功能異常及伴有明顯精神異常者。
2.1PCR法對骨髓標本的FLT3-ITD基因突變的檢測 入組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空腹抽取骨髓標本5 mL,分離血清后采用DNA抽提試劑盒提取血細胞的DNA,紫外分光光度計確定其含量及純度。根據(jù)急性髓系白血病特點并參考有關(guān)文獻獲得FLT3-ITD基因全序列并設(shè)計相關(guān)引物。針對基因的編碼區(qū)完成引物的設(shè)計,將引物的長度控制在22 bp,設(shè)置退火溫度為59 ℃,濃度0.2 μmol/L。取20 μL反應(yīng)體系[7],該體系中包括 10 μL 2×GoTaq Green Master Mix、1 μL 上、下游引物、2 μL DNA和6 μL H2O。FLT3-ITD基因上、下游引物見圖1。
Figure 1. The primer sequences for determining the mutation ofFLT3-ITDgene by PCR.
圖1檢測FLT3-ITD基因突變的PCR上、下游引物序列
根據(jù)整個系統(tǒng)體系設(shè)置反應(yīng)條件為95 ℃ 15 min;95 ℃ 30 s、59 ℃ 50 s、72 ℃ 60 s,連續(xù)進行29個循環(huán);72 ℃ 7 min。采用含Gold View核酸染色劑在濃度為2%瓊脂糖凝膠下進行電泳,在凝膠成像系統(tǒng)下觀察結(jié)果,利用Tanon MP軟件獲取感興趣區(qū)域圖像。
2.2R顯帶核型分析 將采集的骨髓標本放置在肝素中進行抗凝,取細胞注入培養(yǎng)瓶中連續(xù)進行36~40 h培養(yǎng),獲得相應(yīng)染色體后制片,顯帶,每份標本自動挑選出20個分裂相對清晰的核型。
2.3治療方法 對于初發(fā)的AML患者均采用蒽環(huán)類聯(lián)合阿糖胞苷完成誘導,對于M3患者則采用全反式維甲酸或砷劑進行治療,連續(xù)治療6~8個療程[8]。
207例AML患者的標本中42例存在FLT3-ITD基因突變,陽性率為20.29%。第1泳道顯示FLT3-ITD陽性患者中有3條顯示帶,1條位于300 bp,1條位于400 bp,1條位于500 bp,見圖2。
42例FLT3-ITD基因突變陽性患者結(jié)果表明FLT3-ITD基因突變多依次從首尾相接,并且其中插入多個核苷酸,但是所有的突變均為框內(nèi)突變,見圖3。
根據(jù)FAB標準及WHO標準分級,42例FLT3-ITD陽性患者中M0占0.00%,M1占2.38%(1/42)、M2占23.81%(10/42)、M3占0.00%、M4占2.38%(1/42)、M5占69.05%(29/42)、M6占0.00%、M7占2.38%(1/42)。
Figure 2. The image of PCR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the mutations ofFLT3-ITDgene (The detection of each sample repeated 4 times).
圖2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變情況
Figure 3. The result of DNA sequencing indicated the positive FLT3-ITD mutation (the black arrow pointed the mutation site, and the red arrow pointed the normal site).
圖3FLT3-ITD陽性標本測序測定
表2 FLT3-ITD陽性患者與陰性患者臨床資料、隨訪及預(yù)后情況比較Table 2. The clinical data and the information of FLT3-ITD positive and FLT3-ITD negative AML patients (Mean±SD)
FLT3-ITD陽性患者與陰性患者的骨髓爆炸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FLT3-ITD陽性患者的WBC水平和CR率均低于FLT3-ITD陰性患者(P<0.05),見表2。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發(fā)病早期臨床癥狀顯著,具有高度異質(zhì)性。文獻報道顯示[9]白血病患者染色體核型是白血病患者預(yù)后的重要的標記,盡管初治治療緩解率已經(jīng)達到70.0%以上,但是仍然有30.0%患者生存率較低,因此,加強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早期診斷、治療對改善患者預(yù)后具有重要的意義[10]。
急性髓系白血病發(fā)病機制復(fù)雜,且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FLT3-ITD基因突變是AML中最為常見的突變之一,是引起酪氨酸激酶異?;罨?、細胞因子非依賴性細胞增殖的重要原因,其水平高低與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關(guān)系密切[11]。本研究中,207例AML患者的標本中42例存在FLT3-ITD基因突變,陽性率為20.29%。FLT3-ITD陽性患者中有3條顯示帶。42例FLT3-ITD基因突變陽性患者結(jié)果表明,F(xiàn)LT3-ITD基因突變多依次首尾相接,并且其中插入多個核苷酸,但是所有的突變均為框內(nèi)突變。FLT3-ITD基因突變是AML患者中最為常見的基因突變,在AML的發(fā)生、預(yù)后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對其進行檢測不僅是為了研究白血病的發(fā)病機制,更重要的是為了對臨床治療提出指導建議[12]。從大的角度來說,F(xiàn)LT3屬于III類酪氨酸激酶受體的一種,III類酪氨酸激酶受體主要包括:PDGF-R、KIT、FMS 3種,均在造血祖細胞早期增殖、分化的起始階段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人FLT3-ITD基因主要位于染色體13q12,共含有24個外顯子。文獻報道顯示[13],F(xiàn)LT3-ITD基因突變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最為常見的突變,可出現(xiàn)在20.0%~30.0%患者中,其突變將會造成正常血細胞發(fā)生增殖、分化及凋亡。FLT3-ITD基因突變從大的角度主要有2種,一種是在細胞膜內(nèi)近膜區(qū)內(nèi)部串聯(lián)重復(fù)的突變,另一種是酪氨酸激酶結(jié)構(gòu)域的點突變,而后者更多地發(fā)生在835號密碼子上。臨床上,通過對FLT3-ITD基因突變進行分析能更加清晰了解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情況,能為白血病的治療提供依據(jù)和參考。
目前,臨床上對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方法相對較多,包括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等,不同的治療方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療中均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靶向治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得到應(yīng)用,且效果理想。靶向治療的關(guān)鍵在于尋找特異性的基因位點或蛋白位點。對白血病的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白血病的預(yù)后與特征性的染色體和基因改變密切相關(guān)[14]。目前,臨床上確定的有關(guān)急性髓系白血病突變的基因包括PML-RARα、AML1-MTG8、CBFβ-MYH11、NPM1和FLT3-ITD等,不同的基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了不同的作用。文獻報道顯示,F(xiàn)LT3-ITD基因突變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預(yù)后中具有良好的預(yù)測作用。本研究中,F(xiàn)LT3-ITD陽性患者與陰性患者骨髓爆炸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FLT3-ITD陽性患者的WBC水平和CR率均低于FLT3-ITD陰性患者。由此看出FLT3-ITD基因突變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加強患者FLT3-ITD基因測定能了解患者預(yù)后,能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正確地指導臨床治療。但是,目前臨床上對于FLT3-ITD基因突變的研究尚處于初期階段,對于FLT3-ITD基因突變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評估、預(yù)后等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均需要更大的樣本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F(xiàn)LT3-ITD基因突變檢測陽性患者WBC水平、CR率低于陰性患者,能作為臨床危險因素,利于AML患者預(yù)后的判斷,有助于指導臨床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馬 亮, 姜永瑋, 王少婷, 等. 高通量測序在FLT3-ITD陽性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應(yīng)用[J].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6, 24(2):381-387.
[2] 林 冬, 魏 輝, 王 迎, 等. FLT3-ITD突變陽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特征和預(yù)后因素[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6, 37(12):1017-1021.
[3] 賈晉松, 主鴻鵠, 付海霞, 等. 索拉非尼單藥治療FLT3-ITD突變陽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4例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6, 37(12):1022-1026.
[4] 顧 斌, 陳廣華, 沈宏杰, 等. 索拉非尼治療伴FLT3-ITD突變急性髓系白血病42例臨床分析[J]. 中華內(nèi)科雜志, 2016, 55(4):293-297.
[5] Nogami A, Oshikawa G, Okada K, et al. FLT3-ITD confers resistance to the PI3K/Akt pathway inhibitors by protecting the mTOR/4EBP1/Mcl-1 pathway through STAT5 activat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 Oncotarget, 2015, 6(11):9189-9205.
[6] 丁莎莎, 沈宏杰, 陳子興, 等. FLT3-ITD突變數(shù)量、長度及水平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預(yù)后的影響[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5, 36(6):449-454.
[7] 宮本法, 王 迎, 林 冬, 等.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FLT3-ITD突變分析[J].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6, 24(6):1615-1621.
[8] Chougule RA, Kazi JU, R?nnstrand L. Abstract 1135: FYN expression potentiates FLT3-ITD-induced mitogenic signaling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 Cancer Research, 2016, 76(Suppl 14):1135.
[9] 王 萍, 徐玉秀, 高紅秀, 等. 地西他濱聯(lián)合預(yù)激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6):209.
[10] 馬影影, 孔佩艷. 索拉非尼靶向治療FLT3-ITD陽性急性髓系白血病[J]. 腫瘤防治研究, 2015, 42(9):938-941.
[11] 劉 莎, 魏旭東, 尹青松, 等. 索拉非尼聯(lián)合化療治療FLT3-ITD突變陽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九例報告并文獻復(fù)習[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5, 36(3):241-244.
[12] Khalife J, Radomska HS, Santhanam R, et al. 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 of miR-155 via the NEDD8-activating enzyme inhibitor MLN4924 (Pevonedistat) in FLT3-ITD acute myeloid leukemia[J]. Leukemia, 2015, 29(10):1981-1992.
[13] 艾 昊, 魏旭東, 張莉, 等. 索拉非尼聯(lián)合CHAG方案誘導治療10例FLT3-ITD突變陽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療效觀察[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6, 37(5):419-421.
[14] 王 潔, 葉 芳, 李國霞, 等. 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基因表達特點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 13(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