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馬克思的生命觀,對高校大學生生命觀的存在的問題做了簡單的分析,概括出馬克思的生命觀對構(gòu)建高校大學生生命觀的啟示。從個人成長角度,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多讀書、多參與實踐活動;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就是有信仰有追求的活著;從學校教育方面,加強生命觀課程教育,加強社會實踐,使學生不斷修養(yǎng)身性,完善人格;從社會引領角度,引領大學生做一名創(chuàng)新型青年,引領大學生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關鍵詞】 馬克思;生命觀;大學生;啟示
一、馬克思生命觀的內(nèi)容
1、馬克思對生命本質(zhì)的闡述
(1)馬克思對生命的闡述。馬克思曾講到:“生命是蛋白質(zhì)的存在方式,這種存在形式的本質(zhì)契機在于和它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斷的物質(zhì)資料,而且這種物質(zhì)資料交換一旦停止,生命就隨之停止,結(jié)果便是蛋白質(zhì)的分解?!盵1]簡單地說,在人與動物的共性上來說,人就是動物。
人和動物一樣都要生存,都要獲取維持生命的物質(zhì)資料,不論是對人來說,還是對動物來說,活著才是基礎,同樣,對人來說,有了生命才是其他一切的基礎。人要活著才是開展其他事情的基礎,因而生命是生命價值的基礎。
(2)馬克思對人生命的特殊性的闡述。馬克思曾強調(diào):“動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qū)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識的對象?!盵2-3]當人有了意識便開始指導自己改變自己的狀態(tài),因而人類不再只是為了生存而活著,而是為了實現(xiàn)生命價值而活著。
2、馬克思對生命歸宿的闡述
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講述到,為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奮斗才使生命更加有意義,為大多數(shù)人而死才會死的其所。
俄國作家別爾嘉耶夫也曾經(jīng)論述道:“只有死亡的事實才能深刻的提醒生命的意義,只是因為有死亡,假如在我們的世界里沒有死亡,生命就會喪失意義?!盵4]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要時刻從人民的角度出發(fā),從社會的潮流和趨勢出發(fā),為人民謀福利,為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付出自己的一生,才將會死得其所。
二、大學生生命觀存在的問題
“有學者指出生命價值觀是人的價值觀在生命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人們在生活中判別、選擇什么樣的生存與發(fā)展模式最有價值的標準和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心理傾向系統(tǒng),是個體對待生命及其價值的基本觀點和看法,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理想,包括生死觀和人生價值觀?!盵5]
青年有理想,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但是,目前高校大學生的生命觀并不健康,部分大學生漠視生命,游戲生命,透支生命。
1、漠視生命
從漠視自己的生命來講,如大學生因為失戀而跳樓自殺,或者采取其他的方式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還有許多大學生經(jīng)不住金錢的誘惑,在校外從事賣淫色情等一些不正當?shù)幕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大學生在校吸食毒品等不良行為,這些事例無一不反反映出大學生不珍愛自己的生命,漠視自己生命。
從漠視他人的生命來講,不當或過激行為傷害了他人的生命。比如2010年10月,西安音樂學院的藥家鑫事件,2011年4月又出現(xiàn)了留學生刺母事件, 2013年4月在上海復旦大學醫(yī)學院發(fā)生了“復旦投毒案”,這一系列高校刺殺事件,揭示了在高校學生當中存在漠視生命的不良現(xiàn)象。
2、游戲人生
游戲人生也是當下生死觀的體現(xiàn),當一個把自己的生命當成一場游戲來玩。大學生游戲人生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無目標的人生、無規(guī)劃的人生、無信仰的人生。
無目標的人生,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中毫無目標,漫無目的,毫無方向,總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應該干什么。當前,高校許多大學生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從事什么行業(yè),也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將來,整日與手機打交道,與電腦交朋友,遠離圖書館,遠離了目標和夢想,也就無法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
無規(guī)劃的人生,也是游戲人生的不良體現(xiàn),當前,高校許多大學生普遍上缺乏合理的生活和學習的安排,對于每天的任務不規(guī)劃,也不考核,隨心所欲。俗話說:“合理生活節(jié)奏是一個人快速進步的基礎”。大學生若不規(guī)劃自己得學習,不去努力學習,不利于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無信仰的人生,信仰相當于一個人的靈魂,當一個人沒有了靈魂,也就沒有了精氣神。沒有信仰的人生是可怕的,也是毫無意義,在他們中間,攀比消費,品牌消費,高檔消費等等不良現(xiàn)象較多,歸結(jié)到根本上是因為缺乏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缺乏正確的信仰。
3、透支生命
所謂透支生命,就是過度的使用自己的生命力,因為每個人每一天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因而也只能付出有限的勞動能力,如果超額付出,長期以往便會使自己的身體吃不消,輕則生病住院,重則危及生命,這種行為也是對生命來說,也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如:瘋狂的工作,加班到深夜,睡眠不足,過度勞累都是透支生命的體現(xiàn)。還有現(xiàn)在許多大學生吸煙、吸毒、喝酒、通宵玩游戲等各種不益身體健康的行為,都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三、馬克思生命觀對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觀的啟示
1、從個人成長角度
樹立一個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作為一名大學生,首先是一名學生,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多讀書、多聽講座、多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有了過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為我們將來參與社會建設事業(yè)打下基礎,才能有力于實現(xiàn)我們生命的價值。此外,也要參與實踐活動,在學校里,要經(jīng)常參與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學生干部組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我們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得到檢驗,從而發(fā)展,豐富我們的頭腦,健全我們的思維,同時鍛煉我們的體格,從而使我們能夠全面成長,全面塑造自己,提升個人的能力。
培養(yǎng)一個正確的生死觀。作為一個大學生,從最基礎的說,要正確對待生與死。只有活著,才有機會來做其他的事情,所以我們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生命。對于一個人的生存來說,也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正如《活著的層次》這篇文章中談論到“第一層次是活著,這是一般層次面上的生活或者生存。第二層次是體面的活著,體面是不卑不亢、得體大方、氣質(zhì)高貴,是一種能引發(fā)自尊并為此愜意的感覺。第三層次是明白的活著,就是有信仰有追求的活著,知道自己是誰,明白為什么活著,怎樣活著。
我們也要對死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人固有一死,要死得其所。當一個人擁有正確的生命觀,便會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善待萬物,當一個人擁有錯誤的生命觀時,可能會虛度年華,也可能危害別人的生命,不利社會的安定。
2、從學校教育方面
首先,加強生命觀課程教育,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生命觀的現(xiàn)狀,學校應該根據(jù)本校情況加強相關課程的教育,進行課堂教育,設立專門的課程,然后進行針對性的采取措施,設置針對性的課程,以及課程的數(shù)量,讓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生命觀,當然對于某些嚴重的個別學生的狀況,可以進行老師面對面談心、教育,來幫助他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其次,實踐感受教育,組織學生參與有關生命觀的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某些法庭審判,了解一些不珍惜生命的案例,或者可以參觀監(jiān)獄,通過這些活動來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自省,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最后,要不斷修養(yǎng)身性,完善人格,一個人的全面健康的成長,離不開科學文化素質(zhì),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有機結(jié)合。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要不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更全面的,更新穎的科學知識,來思想豐富大腦,開啟自己的智慧,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3、從社會引領角度
引領大學生做一名新知識青年。不斷優(yōu)化各種教育環(huán)境,拓寬教育渠道,弘揚渴望學習知識的精神,尤其是利用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把最新的思想傳遞到每個大學生的生活中,讓他們時時刻刻接受最有價值和最新穎的思想,這無疑是大學生成才的必要因素。
引領大學生做一名創(chuàng)新型青年。李克強總理號召“全民創(chuàng)新”,鼓勵全社會成員大膽創(chuàng)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立志原創(chuàng)。要為大學生設立一個公平的機會和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把最前沿的創(chuàng)新思想傳遞給他們,組織大學生們不斷開展創(chuàng)新交流,觀摩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實例,學習創(chuàng)新經(jīng)驗。
引領大學生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鼓勵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立志鉆研國家建設行業(yè),順應時代潮流,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而人民群眾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人民群眾的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所以,每位大學生要將自己理想和人民群眾的理想結(jié)合起來,將自己的未來與社會的正確潮流結(jié)合起來。
【參考文獻】
[1] 李勇強. 馬克思生態(tài)人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5.
[2] 蘭希秀.馬克思人學存在論及其美學價值[J].東岳論叢,2017.38(11)58-63.
[3] 劉露曉.馬克思人學生命思想解讀——從“現(xiàn)實的人”談起[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5)60-65.
[4] 夏潔瓊. 生死觀教育及其實施途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7.
[5] 黃春建.“人本”視域中的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05)5-10.
【作者簡介】
徐媛媛(1993-)女,陜西延安人,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2016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