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彬戰(zhàn) 邵冬梅 淡冰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影響大學生政治認同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解決路徑,開展有針對性的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加強黨自身的建設,保障大學生政治認同環(huán)境;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政治認同;加強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政治認同效果;加強朋輩引領作用,讓學生影響學生,實現(xiàn)政治認同的自主教育。
【關鍵詞】 大學生;政治認同;原因分析;路徑
一、加強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背景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回顧了我們黨95年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做出的偉大歷史貢獻,深刻闡明了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認識,深刻闡明了我們黨的執(zhí)政理念和執(zhí)政方略,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對重大國內(nèi)外問題的原則立場,以“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為主題,科學展望了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光明前景。
“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這八個字既是這次大會的主題,也是這次講話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闡述了八個“不忘初心”,要求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不渝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八個“不忘初心”是我們前進的目標、方向、宗旨,要求我們不要忘記過去,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戒驕戒躁,奮勇前進。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強烈的政治認同。
大學生政治認同,是指大學生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對現(xiàn)實政治體系及其運作所產(chǎn)生的感情和意識上的歸屬感以及與政治體系保持一致的價值取向和相應的行為活動。政治認同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比如政治制度認同、政治價值認同等等。目前大學生政治認同總體上具有堅定性,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也存在著缺乏政治認同的現(xiàn)象,如政治觀點比較偏激,政治盲從,偏聽偏信、崇尚西方價值觀等等,這些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代表,是我們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繼承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加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教育,使他們擁有強烈的政治認同感,我們的社會才能做到堅持初心,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繼往開來。
二、制約當今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因素分析
1、大學生自身政治觀不成熟制約著大學生的政治辨別能力
大學生對政治比較敏感,有愛國熱情,有憂國憂民意識,但是大學生由于年齡閱歷所限,經(jīng)歷少,缺乏對國情、民情的了解,缺乏對歷史和現(xiàn)實情況的把握,比較容易沖動,偏激,再加上有些同學并不能掌握科學的政治理論知識,所以在看問題時,不能利用科學的理論方法進行分析,而只是根據(jù)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者道聽途說,容易輕信盲從,產(chǎn)生片面的看法。
2、多元化的社會思潮沖擊著大學生的政治觀念
目前,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使得全球形成了一個地球村,東西方文化思潮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交匯著,尤其西方的文化思潮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年輕人。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本國的科技優(yōu)勢,把本國的價值觀美化成所謂的普世價值觀,通過年輕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滲透到中國來宣揚個人主義、功利主義,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在中國散布謠言攻擊中國的領導體制,丑化中國政府,污蔑中國歷史,毀滅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這些負面的信息充斥著網(wǎng)絡,對于主要從網(wǎng)絡獲取信息并且辨別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影響巨大。
3、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降低了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大學生處于這個年齡階段嫉惡如仇,思想比較理想化,對自己的政治信仰期望較高。他們希望我們的黨和政府是廉潔和高效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沒有任何瑕疵,再加上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大多是正面教育,因此一旦出現(xiàn)和學校的政治教育不同的負面事件,比如少數(shù)黨員經(jīng)不起誘惑,置黨紀法紀于不顧貪污腐敗、濫用權力造成社會不公等,大學生們會對這些不良現(xiàn)象難以接受,理想信念動搖,懷疑自己接受的教育,甚至懷疑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時也會降低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三、加強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路徑
1、加強黨自身的建設,保障大學生政治認同環(huán)境
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了95年的歷史,在這95年中,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走過了苦難,走過了貧窮,走到了繁榮富強的今天。過去,面對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我們黨經(jīng)受住了考驗,今天,面對來之不易的發(fā)展成果,我們黨更應該堅持不忘初心,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加強自身建設,增強黨的抵御風險和防腐拒變能力。只有黨自身從嚴治黨,加強自身建設,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得到人民的認同,才能改變以往黨內(nèi)負面現(xiàn)象對大學生政治認同感的負面影響,使大家不僅認同而且為我們黨感到驕傲和自豪。
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政治認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強大學生政治認同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使我們的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他們分析辨別是非的能力;使他們了解國情民情、熟知歷史,尤其是要熟知中國共產(chǎn)黨如何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把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帶領中國人民走到了今天的繁榮富強,讓大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經(jīng)苦難的輝煌來之不易,認識到黨的偉大,從而使他們從內(nèi)心深處堅定對黨的信心,增強政治認同感。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還有待增強,高校需要根據(jù)大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改變以往刻板的印象,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提高政治識別能力,并且不回避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和困惑,引導學生增強政治認同。
3、加強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政治認同效果
加強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上是不夠的,更需要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為了讓大學生更好的了解國情、民情,切實領會和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比如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政策,可以帶學生去新農(nóng)村調查感受和體驗當前的社會形勢與政策,使他們把所學的理論和實際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去體會黨和國家為什么會出臺這樣的政策,要解決哪些問題,帶來的結果是什么,以及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面臨著哪些錯綜復雜的問題等等,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全面看問題的方法,弱化其偏激看問題的態(tài)度,體會黨和國家的良苦用心,增強大學生的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認同感。同時,除了體驗感受之外,還可以讓大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通過社會調查、生產(chǎn)實習、青年志愿者等社會實踐活動,直接參與服務社會的工作,大大增強他們的政治責任感。
4、加強朋輩引領作用,讓學生影響學生,實現(xiàn)政治認同的自主教育
朋輩教育實際上是心理輔導的一種形式,其意義在于將有共同愛好、興趣或者相同背景的一群人融合在一起,利用他們所掌握信息資源開展教育工作。學生是各種思想在高校的傳播主體,高校應該利用朋輩關懷和教育這一模式,創(chuàng)新政治認同教育的傳播途徑,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學生發(fā)展工作站,在學生集中的宿舍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抓住高校學生思想工作進宿舍這一有力抓手,選派有能力、政治覺悟高的學生骨干,深入學生宿舍開展宣傳教育,用學生體會感染周圍的學生,實現(xiàn)政治認同的自主教育。
總之,加強當代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這是保障我國社會主主義政治體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保障社會秩序穩(wěn)定、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國際局勢不斷動蕩,各種社會思潮激烈碰撞的情況下,高校更需加強對學生政治認同的教育和引導,培育符合我國社會發(fā)展需求,有著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的新時代合格大學生。
【參考文獻】
[1] 顧海良.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J].中國高等教育,2016.
[2] 張文洲,劉海英.少數(shù)民族預科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現(xiàn)狀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2.
[3] 李文,李加冕.《年級差異的大學生政治認同路徑探析》——以福建省為例[J].中國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4] 楊曦.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J].中國市場,2016.
[5] 李振宇,周銀亮.當今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探究——讀習近平總書記建黨 95 周年講話有感[J].黑 河 學 刊,2016.
[6] 戴鈺,吳 昊.淺談提高當代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有效途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作者簡介】
彭彬戰(zhàn)(1978-)男,陜西蒲城人,西安思源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邵冬梅(1977-)女,河南遂平人,西安思源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