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珊
摘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聞報道的方式也在與時俱進,在2016年普利策調查性報道獎“Insane.Invisible.In danger”中,將照片、圖表、視頻及H5頁面等表現(xiàn)方式進行了綜合運用,視覺信息豐富著新聞文本,使讀者在視聽語境下貼近報道事件,引發(fā)社會關注。文章從視覺傳播研究的背景、視覺傳播的特征和視覺傳播的類型三個方面對2016年普利策調查性報道獎進行分析。
關鍵詞 調查性報道;視覺傳播特征;視覺傳播類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7-0145-03
1 視覺傳播研究的背景
視覺傳播就是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方式傳播信息,這些可視、可聽、可感的物質訊號,作用于視覺的占大部分,這就是視覺信息。
視覺信息的主要特點是共享性和圖像化傳播。在傳統(tǒng)的文字時代閱讀是需要一定的知識背景,只有部分受眾可以進行文字信息的接收和傳播,其他人由于被年齡和文化程度而被限制在外;到了視覺傳播時代后,人人都可以共享信息,雖然認知程度有所差別但是視覺信息卻是人們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在圖像解釋文字的最初階段,圖片依附文字存在,后來逐漸發(fā)展為圖片獨立存在的形式,以圖片承載信息報道事件可以更直觀真實,同時貼合新聞報道快速傳播信息的要求。
2 視覺傳播的特征
1)信息的直觀表達。在視覺傳播時代,文字信息以視覺化方式呈現(xiàn),可以將復雜的信息進行簡單化處理,由于視覺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而且很容易發(fā)生轉移,讀者無法進行深度閱讀,文字屬于理性時代,閱讀文字信息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但是視覺信息就不同于文字信息,受眾可以辨認圖像符號的信息,通過視覺符號的相似性來了解所傳達的意義,這種傳播信息的方式更加直觀形象,而且可以抵達不同層次的讀者那里,擴大信息傳播的途徑、增強信息的傳播效果。
2)信息傳播速度更快。由于視覺傳播的信息圖像多為讀者所了解和認知的符號,讀者可以通過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系統(tǒng)和社會文化背景進行解讀,不需要再進行延伸思考,直接辨認進行理解即可;而文字閱讀是需要一定的知識素養(yǎng),需要對前后對應的段落進行綜合解讀才可以了解整體意義,所以文字閱讀是一個滯后的過程,同時需要理解、分析和整合的時間。
3)增強信息的記憶。心理學家吉米·布洛諾實驗后發(fā)現(xiàn),人們能夠記住10%的聽到的東西,30%的讀到的東西,但是卻可以記住80%的看到的東西。視覺信息是以圖片、聲音、視頻為載體,以日常生活為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的,所以讀者遇到視覺信息可以聯(lián)系已有的認知系統(tǒng)進行理解,對于具體形象的圖片比單一的文字更能引人注意。同時圖片、視頻可以吸引讀者閱讀文字,而文字又能幫助讀者進行更深層的理解圖片,二者相互作用,強化對信息的記憶。
3 視覺傳播的類型
在對視覺傳播的類型進行劃分時,主要根據(jù)本文研究的新聞樣本中出現(xiàn)的類型分為照片、圖表、視頻和H5頁面,并對此進行了匯總。(見表1)總體上來說,本篇報道中視覺傳播主要依賴于照片的使用,占總數(shù)的80.7%;H5頁面只在第一篇報道中使用,作為開啟系列報道的動態(tài)畫面出現(xiàn),體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報道方式。
1)新聞照片。新聞照片具有真實性、形象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在新聞報道中,讀者通過文本了解新聞真相,但是文本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不能直觀表達事件,對文本的解讀也需要一定時間和知識素養(yǎng),但可視訊號卻是最直觀易感的訊息,記者通過使用照片可以增強新聞的客觀性和可信度,使受眾在視覺器官的刺激下了解新聞動態(tài),此時新聞照片成為報道的補充性詮釋。
在關于佛羅里達精神病院的系列報道中,共計使用新聞照片46張,其中在第三篇報道“In the end, it wasnt his demons that killed him”使用照片數(shù)量最多,高達13張占比為28.2%。這篇報道主要介紹了在佛羅里達精神病院由于看護人員的暴力行徑和處置不當造成安東尼·巴爾索蒂的直接死亡,通過4張照片形象地反映出安東尼生活的不同階段,從學步小孩到20歲的少年再到瀕臨死亡的狀態(tài),直觀、真實地反映出安東尼在佛羅里達精神病院遭受的非人待遇;同時使用關于安東尼家庭的照片和在佛羅里達精神病院遭受襲擊時的照片,這種圖片的對比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使受眾直觀地感受到佛羅里達精神病院對精神病人的虐待,引起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
2)信息圖表。信息圖表就是通過圖表傳遞新聞信息,以直觀的數(shù)據(jù)解讀事件、清晰的圖表預測發(fā)展,具有整合、分析和對比的功能,通過對文本中的信息進行數(shù)據(jù)化處理,使概念下的文本以具體形象的數(shù)字和表格形式呈現(xiàn),從不同層次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剖析。
在本文研究的樣本中圖表的使用量為2次,且集中出現(xiàn)在第一篇報道“Deep cuts,rising violence”中。圖2中左圖為經濟預算削減和暴力事件激增的折線圖,以數(shù)據(jù)的增減清晰直觀地反映出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別和發(fā)展趨勢,在佛羅里達精神病院暴力事件不斷出現(xiàn)的情況下,經濟預算然在削減,以客觀的事實印證DCF工作人員的失職情況。圖2右圖為DCF官方提交的暴力事件與塔帕灣時報記者調查顯示的暴力事件,通過對二者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合對比,以巨大的數(shù)據(jù)差顯示出政府工作人員的瞞報行為;在2013年到2014年中,DCF提交了87份暴力事件的報告,而記者調查出來的暴力事件高達202件,比DCF提供的官方數(shù)據(jù)還高出兩倍多,以條形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二者的差異,更加具體形象。
在圖表色彩的運用中,本文主要采用黑色和灰色的對比,強烈的色彩差表現(xiàn)巨大的對比差,圖中黑色的折線代表不斷攀升的暴力事件,此時黑色象征暴力、血腥,而灰色則是代表政府消極的行為,對精神病院不斷削減預算;圖中黑色條形圖代表記者調查出來的暴力事件數(shù)量,此時黑色是熱烈、激動而強有力的色彩,而灰色則成了陰暗的代表,體現(xiàn)DCF①瞞報漏報的現(xiàn)象。
3)新聞視頻。新聞視頻是通過畫面和聲音的結合給讀者營造一個完整的視聽空間,以聲畫為載體解釋文本、傳遞信息并引發(fā)受眾關注;相對于靜態(tài)的圖片和文本,新聞視頻是一個動態(tài)的畫面,讀者可以觀看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切身感受到事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使新聞信息更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和現(xiàn)場感。
在本文研究的五篇新聞報道中使用新聞視頻共計8次,其中第一篇報道使用次數(shù)最多高達4次并且全部是佛羅里達精神病院監(jiān)控視頻,這些視頻是精神病人和醫(yī)院護工生活的真實寫照,由于政府的經濟預算不斷削減、護工嚴重短缺,導致精神病院暴力事件接連不斷。
在第三段視頻中,34歲的路易斯在已經倒地的莫斯利臉上打了18拳后,又站起來連踩莫斯利的頭6下,這一系列動作通過視頻展示出來,直接刺激讀者的視覺器官,直觀真實地反映出精神病院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揭露政府或公共部門中存在的社會問題,引起讀者和群眾的關注,同時作為文字和圖片報道的補充,增強了文章的可信性。
4)H5頁面。H5是指第5代HTML(即“超文本”,指頁面內可以包含文字、圖片、音樂、視頻、鏈接等元素)。H5頁面以微信為平臺實現(xiàn)快速傳播,具有多樣的展示形式、震撼的視覺效果和高速低價的傳播模式。
在本篇系列報道中,H5頁面作為第一篇報道“Deep cuts,rising violence”的開頭出現(xiàn),能夠與時俱進運用新技術使報道方式多樣化,同時吸引讀者的持續(xù)注意力。H5頁面的內容由文字和圖片構成,五段文字經過點擊依次出現(xiàn),主要敘述了湯婭·庫克在被病人刺傷前的緊張氛圍;之后以拼接的方式依次出現(xiàn)庫克受傷的面部,從眉毛、嘴唇、太陽穴到眼窩,圖片中仍可以清晰地看到斑斑血跡,觸目驚心。在不斷點擊下庫克的面部圖片逐漸完整,提高了受眾的參與感和在場性,具有視覺沖擊力。
4 總結
從文字時代到讀圖時代,圖片不再依賴于文字傳播信息,與視頻、聲音、圖表等一同構成多樣化的傳播方式,這樣既滿足讀者不同的閱讀需求,而且增強了信息的可信度和客觀性,同時提高了受眾的參與度。在本文研究的佛羅里達精神病院系列報道中,通過照片、圖表、視頻和H5頁面綜合展現(xiàn)了精神病院不斷攀升的暴力事件和政府不斷削減的經濟預算,揭露政府或公共機構中存在的社會問題,督促政府、公共機構的相關改革,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引起社會關注,改善精神病患者的醫(yī)療條件和居住環(huán)境。
注釋
①DCF:是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y的簡稱,中文譯為兒童與家庭事務部,美國每個州都有獨立的兒童與家庭事務部,專門處理兒童和家庭的各種事件。
參考文獻
[1]任悅.視覺傳播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張浩達.視覺傳播:信息、認知、讀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呂藝.論當代報紙視覺傳播特點及其價值——基于靜態(tài)圖像與動態(tài)圖像的分析[J].國際新聞界,2016.
[4]王新成.淺析視覺傳播的特征[J].新聞傳播,2012(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