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濤 郭宏才
中國古典詩詞特別注重形象的創(chuàng)造,普通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夕陽一明月,都被古典詩詞演繹得靈動輕盈、悠遠深邃、自信從容、美麗多情??梢哉f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就是形象化了的語言,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就是形象化了的魅力。古典詩詞鑒賞離不開對詩詞形象的分析,學會對詩詞形象進行分析是開啟古典詩詞鑒賞的一把金鑰匙。
“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情動于中而形與外?!保ㄍ鯂S《人間詞話》)詩人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其所觸所見之物之景,均會染上強烈的主觀色彩,我們把這種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叫形象。因此,形象是詩人為抒發(fā)思想情感而精心裁剪、設計的,它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詩詞中或用一物托物言志,或用一組景物形象組合而成特定的情景、特定的畫面,營造出特定的氛圍,因此,如果沒有形象,詩歌將形成不了詩意的最高境界——意境。這就好比一首詩,如果少了一朵又一朵鮮艷的花,整首詩一定不會出現(xiàn)明媚艷麗的春天。因此,景物形象在古典詩詞中最豐富、最廣泛、最多情。它的身份是雙重的,是意與象的統(tǒng)一,它的表現(xiàn)形式是組合式的、集體式的,它的終極表現(xiàn)力是生活圖景,是思想情感,是志趣。
古典詩詞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這也可以看作是它在表現(xiàn)力上的共性,但它也會因詩人、讀者、情感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其在表情達意上的個性。共性與個性的融合構(gòu)成了古典詩詞形象的全部特性,他源自詩人的原創(chuàng)造,也需要讀者的再創(chuàng)造。那么,我們到底要以怎樣的方式、思維去鑒賞古典詩詞中的形象呢?
一、知人論世
“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下》)知人就是知曉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情趣,論世就是分析理解形象時應聯(lián)系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將個人的情懷志趣寄托在自己所賦詩詞的形象之中是古代詩人的普遍做法,或懷才不遇之痛,或報國無門之恨,或離愁別緒之傷,或孤依無助之苦,或物是人非之悲,或時光輪回之感,不一而足。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情趣及所處的時代背景有了了解,就有助于理解古典詩詞中的形象。如讀于謙的《石灰吟》,就要對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和人格有所了解。
二、把握特征
人有人的個性,物有物的特性。世界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固有的特性,在具體的詩詞中也被多情的詩人有意賦予某種特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形象特征。古典詩詞中的形象特征往往是主觀和客觀的融合體,聰明的詩人在這或白或黑、或沉或暗、或淡或濃的形象中巧妙地加以點染,從而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志趣不露神色地融入其中。對詩詞的特征進行分析,思維就會由客觀向主觀變化遷移,進而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三、體味意境
體味詩詞的意境是詩詞鑒賞的最有效途徑。意境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生活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即詩中“意”與“境”的和諧統(tǒng)一。意是詩人在詩詞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境是詩詞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因此,讀者在閱讀古典詩詞時必須對一個又一個的形象,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大膽地進行主觀創(chuàng)造,以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審美體驗去連綴擴展一個個形象的生活畫面,從而獲得完整而豐富的形象美感。因此,體味意境就自然成為形象分析的必由之路。
四、分析情感
中國古典詩詞是形象化的語言,也是情感化的語言。中國古典詩詞靠什么表情達意?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形象或意象。因此,人們這樣定義形象: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它是意與象的統(tǒng)一體。所以,體悟象外之象也是我們進行形象分析的一個重要的思維切入點,也是我們進行詩詞鑒賞的落腳點。古典詩詞“象”中有“意”,挖掘“象”中之“意”,就能讓一個個形象張口說話,從而達到分析形象、鑒賞詩詞的目的。
五、關(guān)注細節(jié)
中國古典詩詞篇幅短小,語言高度濃縮,不像敘事性作品那樣有過多的細節(jié)描寫。但細節(jié)描寫是一切文學藝術(shù)的生命,因為藝術(shù)的特質(zhì)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中國古典詩詞中具有鮮明、生動、典型的形象,它和細節(jié)描寫是分不開的。因此,在有細節(jié)描寫的古典詩詞中,關(guān)注細節(jié)描寫就能很好地進行形象分析。
六、錘煉語言
中國古典詩詞十分重視煉字藝術(shù),“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古典詩詞的語言是凝練的,是含蓄的,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語三分”。所以,鑒賞古典詩詞,品味其中的一些“煉字”,就能更好地對詩詞的形象進行把握。
七、體味內(nèi)涵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形象往往具有約定俗成性,也就是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志趣及情感,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nèi)涵,如以蟬喻品行高潔,以柳表離情別意等。
作者簡介:許明濤(1976— ),男,甘肅環(huán)縣人,碩士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 高中語文教學。
注:本文系2017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隴原名師”專項課題“形象分析法在古典詩詞鑒賞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MSZX152)最終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