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健
摘 要:本文在嘗試錯誤論、建構主義理論和合作學習理論基礎上,以多媒體技術為手段,以增強英語寫作課堂趣味性為立足點,著力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主動性,探索一種新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此種模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和小組競爭的方式進行寫作,并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成果展示和點評,在教學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英語;寫作模式
一、研究背景
1.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仍然沿用應試寫作的套路,學生為了得高分,往往把筆記或者平時積累的范文生搬硬套在自己的作文中,缺乏個人思考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加上學生能力有限,拼寫、語法、搭配等往往是失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于英語寫作的恐懼,使學生對英語寫作失去信心和興趣。
2.初中生對多媒體技術的認識情況
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腦應用比較普遍,尤其是在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初中生中。學生可以借助計算機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功能搜集多樣化的學習材料,調動視、聽、講、做等行為的參與,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鞏固。
3.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學中一種新的手段和方式。實踐表明,多媒體對輔助英語教學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教師通常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有趣的圖片,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寫作練習,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線上糾正、指導和展示。這一過程缺乏生生互動,忽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同時,學生難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難以主動糾正自己的錯誤。所以,多媒體技術下的英語寫作教學和小組合作模式相結合值得研究和探討。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的理論依據(jù)
1.嘗試錯誤論
桑代克認為,學習的實質是經過試誤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聯(lián)結,即S-R之間的聯(lián)結。學習也是通過不斷嘗試錯誤而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即學習的過程是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寫作,學生能在小組合作中進行自我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每個成員均可在練習中發(fā)現(xiàn)錯誤,產生疑問,從而激發(fā)探討興趣,這比傳統(tǒng)的教師“說教模式”效果更有效。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個體(學習者)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順應)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過程。建構主義還強調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學習者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而教師在學習者意義建構的過程中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協(xié)助者。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為學習者營造平等、和諧、互助的課堂氛圍,讓學習者主動建構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對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重組。
3.合作學習理論
北師大肖川博士在《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成長》中指出: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王坦也曾經提出,合作學習以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合作教學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由于發(fā)展水平和進度不同,對同一事物或者知識點的理解也不同,而這種認識水平的差異正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前提。合作學習為小組成員提供了較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減輕因犯錯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同時,小組成員通過合作和相互學習,能不斷促進智力水平、道德品質、社會情感的和諧發(fā)展。
三、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英語寫作評講中的教學模式
筆者探索出了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在此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幫助學生探索知識的輔助者。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不再對知識點詳細講解,而是輔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其在小組合作中自由探索、自主發(fā)現(xiàn)寫作問題,并在同伴的協(xié)助下進行意義建構,最后以小組的形式對完成的作文進行多媒體展示和點評。
下面筆者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對第九單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進行詳細介紹。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學習如何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包括身高、體重、發(fā)型、面部特征及著裝特點,并以作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課程設計上,筆者以描述一位學生或者教師為主題,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作文。為了增加寫作的趣味性,除要求各小組選取特定人物進行描述外,還要求各小組猜出其他小組描述的人物。因此,作文中不能出現(xiàn)所描述人物的真實姓名。
1.寫作預備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不管一個人多么有才能,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因此,筆者以四人為單位把學生進行分組,由各小組自行推舉組長并確定所描述的人物。在預備階段,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進行頭腦風暴,盡可能多地找出描述對象的外貌特征。筆者在此過程中通過觀察小組成員的不同表現(xiàn),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提供適當指導,保證學生多思考、多發(fā)言,提高合作能力。
2.小組創(chuàng)作
小組成員針對小組討論出來的寫作要點獨立思考,各出奇謀。各成員可根據(jù)自身水平,對寫作要點進行分工,或者先各自獨立完成一篇作文,然后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領導和指揮下,進行集體批閱。各成員需對自己作文的語法錯誤、主題大意、句子連接等問題進行詳細修改。接著小組討論,從四位成員中選取較好的文章或者段落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通過小組寫作,可以發(fā)現(xiàn)成員作文中所犯的錯誤,并進行討論和改正。和傳統(tǒng)的教師直接點出錯誤相比,學生更容易接受小組學習模式,并且這種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興趣,減少學生對于寫作的恐懼感。在合作學習時,學生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試圖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學生對知識的鉆研就更加深入。同時,通過小組其他成員的觀點來修正自己的觀點,這種認知建構促進了深層次思維的發(fā)展。
3.作品錄入
由于這種教學模式需要用多媒體進行投影,所以各小組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份電子作文。有些組為了追求外觀上的創(chuàng)新,會對電子作文的背景稍作修改,使外觀看起來更加舒服;有些組會增設背景音樂,以便在展示時能使人賞心悅目;更有創(chuàng)意的小組會選擇圖文并茂,用一句話描述一幅圖,使其他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結構和大意。在制作過程中,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均有收獲。能力較好的學生負責寫作和批閱;能力中等的,負責電子作文的設計;能力較差的,負責作文的錄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圍繞本組的主題和任務,廣泛查閱書籍,通過電腦、網絡獲取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各種信息進行選擇、加工的能力。
4.成果展示
教師對小組完成的電子作文進行收集,并在寫作課上讓各小組進行展示。為了使其他人更加了解小組分工情況,電子作文第一頁需注明小組作品名稱、小組成員、小組分工情況等信息。在作文展示過程中的電腦操作、作文解說等環(huán)節(jié),可由小組內部進行分工。其他小組根據(jù)表現(xiàn)對該小組進行評比。評比的項目由以下幾項組成:
5.集體點評
韋伯斯特曾經說過: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yè);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一個小組完成展示之后,其他小組可對該作品進行點評,包括PPT效果、講解效果、語法錯誤、組員表現(xiàn)等。教師充當裁判角色,鼓勵其他小組學生盡可能地發(fā)現(xiàn)并指出問題,展示小組成員需要記錄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訂正。
6.課后總結
小組展示完畢后,每個小組都需要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小結,包括合作學習中,各成員之間的分工情況、任務執(zhí)行情況、最為成功的地方以及還需要改進的地方,都要進行詳細的反思和總結,為下一次小組合作做好準備。教師也可以從各小組的自我總結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自己的教學情況,進一步改進工作。另外,還需要對學習小組進行總結,指出寫作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根據(jù)這六個步驟,筆者完成了一節(jié)完整的寫作課教學。無論是課前準備、課堂展示和點評,還是課后的小組修改,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以課堂主人的地位參與的,教師只是教學的協(xié)助者。這樣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整個過程中,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生由過去的個體化轉向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由過去的競爭關系轉向小組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關系;評價也由過去主要針對個體轉向以小組為主。在這種寫作教學模式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能有機統(tǒng)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師生間能夠平等對話與交流,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小組合作寫作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是比較有效的。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還能提高寫作興趣,體驗到寫作的成功感。這樣的寫作模式符合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精神。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進行知識的重新構建,促成了寫作思維的生成,最大限度地增強了寫作教學的實效性,提高了初中英語寫作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俊婧.談多媒體如何輔助初中英語寫作[J].新課程(上),2012(8).
[2]谷紅.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英語教學的點滴體會[J].寧夏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