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思辨性思維訓練,對于議論文寫作質(zhì)量的提升至關重要。從學生習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概念的辨析,根源的挖掘,觀點的反省,闡述的邏輯性等方面總是有所欠缺。而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我們就得提升學生思辨性思維的能力。本文著眼于這一主題,嘗試結合具體教學經(jīng)驗,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議論文寫作的思辨性思維”進行論述。
關鍵詞:議論文;思辨性思維;策略
高中學生在進行議論文寫作過程中,普遍呈現(xiàn)出“印證式寫作”較多,思維平面化嚴重的弊端。這一情況已經(jīng)直接影響了高中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而究其原因,學生思辨性思維較弱,是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重要根源。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思維,對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增進議論文寫作教學成效而言,可謂是良好舉措。
一、 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發(fā)言
情境在學生思辨思維的培養(yǎng)中有著特殊地位,因其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環(huán)境的感知,增強認知力,更可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情況下,富有邏輯思維的情境,就可為學生思辨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所以,為了提升學生思辨性思維,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課外資源,積極創(chuàng)設有邏輯思維的情境,讓學生在感知邏輯的過程中,學會自主思考、自主發(fā)言,勇敢地將所思所想表達出來,提升學生邏輯表達能力,進而助力其思辨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并不缺乏可創(chuàng)設邏輯思辨情境的課文。例如,在教授《荊軻刺秦王》時,就可借助文本中荊軻這一具有多維度形象特征的人物進行課堂的辯論。學生通過學習已經(jīng)對文本內(nèi)容形成了較為完整、深入的認知,借此我以“我眼中的荊軻”為話題讓學生發(fā)表觀點。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內(nèi)心有關荊軻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的講述必須力求完整、深入以說服他人。為了贏得同學對自己觀點的認同,學生的思考與發(fā)言就必須注重思辨性、邏輯性。而教師在學生發(fā)言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匾龑В瑥娀溆^點的思辨性,讓學生的發(fā)言更具邏輯性與說服力。相信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若能充分地利用課堂的辯論發(fā)言進行思辨性思維的訓練,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一定會得到潛移默化地提升。
二、 注重范文,提供示范
榜樣示范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是一個標桿,更是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式,對于學生自主動作和行為的標準化、高質(zhì)化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zhì)的范文,來作為學生議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參考,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和參考,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思辨思維,最終服務于議論文寫作水平的提升。當然,范文的選取,需要教師把控好質(zhì)量標準。在范文選取過程中,要注重題材、寫法的多樣化,不可只提供單一的議論文寫作模式,同時在具體的寫作中要提倡學生靈活地變通、運用,防止學生所寫議論文千篇一律,成為“現(xiàn)代八股文”。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高考優(yōu)秀作文中選取,這類作文是經(jīng)過層層把關篩選而出的,并且吻合高中學生的寫作思想,可最大限度地提供榜樣示范。比如,我曾選取《賞識教育or虎媽教育》這一范文,引導學生對作文進行梳理,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進行思考和對比,了解二者各自的利弊,進而形成一個更為客觀合理的觀點,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在這種對范文的梳理與解讀中,學生的思辨思維定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 教授方法,學會行文
一定的思維方法訓練,對于學生思辨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很有價值的。為了促進學生思辨性思維的進一步提升,在議論文教學中向?qū)W生教授一些常見的思辨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尊重高中學生寫作的實際需求,在遵循“立論—論證—總結”這一基本議論文寫作模式的基礎上,除了向?qū)W生強調(diào)基本議論文寫作要求,還應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思辨方法,如概念辨析、按事設問、層層追問、反躬自問等等。通過教授和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思辨,有效促進學生思辨性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江蘇卷高考作文關于“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和“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的題目,可以引導學生用思辨性思維去思考和分析,“為何別人已說的話我不必說,別人無話可說的時候我卻有話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進行思考、分析。例如,什么時候有話說卻不說是合理的;什么情形別人沒話說我卻有話說是正確的;是不是所有“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的選擇都是值得提倡的……我想,在這種充分的思辨基礎上所完成的議論文寫作,其文章所展示出的思維的深度和邏輯的合理性一定是會有所提升的。
四、 著眼現(xiàn)實,強化訓練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其思維模式已經(jīng)突破了具體表象階段,能夠較高程度地理解抽象的事物,這點為議論文的寫作和思辨思維的培養(yǎng)奠定了基礎。但是,倘若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引導和訓練,學生思辨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根本無從談起。所以教師應該積極選取學生生活和學習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或者社會上出現(xiàn)的熱點問題,以此為話題,組織學生進行思辨思維的訓練。
在2016年高考全國卷的作文中,就鮮明呈現(xiàn)了教育問題這一主題,這是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也從側(cè)面印證了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時地結合社會上出現(xiàn)的一些熱點問題,向?qū)W生提問,如若學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進行適當?shù)馗木?,將其作為作文材料融入議論文寫作教學中。面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寫作的積極性都會相應地提升,而學生思辨性思維的訓練也就相應地實現(xiàn)了。此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新聞點評寫作,定期邀請學生在寫作課上進行分享,以此來訓練學生思辨性思維,從而提升議論文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學生思辨思維的培養(yǎng),對于高中生議論文寫作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教師作為寫作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靈活采用多種舉措,在實踐中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思維,以期提升議論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殷彩霞.高中議論文寫作思維訓練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劉碧芳.關于培養(yǎng)學生議論文寫作中的思辨能力的思考[J].中學語文,2012(18):39-41.
作者簡介:肖芳,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城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