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繼蓉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突出了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道德情感與價值觀。在廣大語文教師的積極實踐下也推出了很多成功的教學模式,如師生合作教學法,學生自主探究教學法,語文情境教學法等。應該說,各種教學模式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有效性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
現(xiàn)在社會越來越關注教育這個話題。國家也非常重視學生的教育成效,這關系到未來人才培養(yǎng)是否符合我國發(fā)展,也為我國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動力。首先,語文是我國初中教育基礎教育課程中的重要學科,其教育大綱一直未曾改變,但其改革卻一直都在變化。中國教育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課本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這使得中國教育一直止步不前,也是教育方面的一大病根,改善這一問題,會讓學生受益,國家受益,如何改變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讓學生自發(fā)主動學習、研究,改變思維方式,開放式學習,因為課堂變得并不僅僅是課堂,而是一種生活與學習的平臺。其次,老師思維模式的變換和教學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兩者的相結合之下,教學的有效性必將發(fā)生變化。
一、多樣化教學
語文不僅僅是一門語言,她更是一門工具,一門科學,生活中時刻要用到,她能使你學習到道德修養(yǎng)人文教育和豐富的學科知識,她也能使你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行為和方法。過去的課堂教學體驗,是老師講,學生聽,一貫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對語文的興趣和熱愛,間接導致學生將認為語文是一門非常無聊的學科,這種固定性思維的改變必須依靠老師思維模式的改變牽動學生的思維,教學并不需要講太多內容來為了灌輸知識,而是形象化教學,將知識典故相結合,帶給同學生動的課堂氣氛,讓初中生覺得語文的魅力不在于她的知識有多么的多,而是她的知識有多有趣和深藏奧秘。
使用轉變思維來進行課堂授教,靈活的教學內容,會將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世界,讓學生感覺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在這種方式下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將變得更好,老師的教學效率將變得更高,它改變的不僅是學生的思維模式,也改變了老師的思維模式,這是一種雙向發(fā)展的改革方式。
二、教學語言重要性
老師是學生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引導學生進入課堂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能力,所以,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質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效果。教學語言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橋梁,學生理解老師的講授內容,語言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老師的語言能力都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同,那么老師的講課內容怎么能得到學生的關注和認同呢?所以教學語言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語言是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表達,它可以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素質。吸引力、感染力和幽默感對于一個老師來說,比老師所知道知識的深度更加的讓學生覺得充滿激情,也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來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是不一樣的。由此可見,老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語言不斷的更改升級使其充滿一定的教學魅力,課堂氣氛才能煥發(fā)光彩,充滿生機活力。
三、提高教學效率
當前的初中學校大部分的教學課堂已經實現(xiàn)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代化發(fā)展下的產物,其作用是幫助學生更好的生動的學習知識。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多媒體教學真是符合這種風格的教學形式。
雖然,多媒體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畫面上的感官體驗和各種各樣的媒體資源,然而如果過度的使用將會造成喧賓奪主的趨勢,導致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做的并不是學習,而只是圖片欣賞,視覺體驗,分散注意力等不利影響。因此,在安排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次數(shù)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應該一星期安排一次多媒體教學,并且在需要進行數(shù)字化教學的課程上進行安排適宜使用。而不是每天都安排使用多媒體教學,分散學生注意力,將給老師和家長帶來煩惱,并不利于學生的課堂效率,會導致學生學習下滑,體現(xiàn)教育的失敗。
四、鍛煉學生理解力
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用來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側面培養(yǎng),讓學生去認讀教材中的一些好的文章或課外的一些著作,通過細心研讀之后深深體會理解作者的用意。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老師給予學生時間用來閱讀教材或者課文,說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在語文教學課堂外,老師推薦好的課外書或經典書籍給學生,學生回家學習閱讀思考之后的感受,會和老師指導下讀出的感覺有何不同。
老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改正,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深入去探索文字的精華,能獨立的思考文章的精髓。在課堂,如果學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會導致老師的節(jié)奏越來越偏離學生,學生也會覺得聽課越來越吃力,因此,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老師的講課節(jié)奏也是相互結合協(xié)調的一部分,老師應注意自己的講課節(jié)奏是否適合學生的跟進,學生也應在跟不上老師的同時及時提出,以便老師進行變換方式。讓學生能理解老師所講,老師能知道學生所知。
五、開發(fā)學生探索力
學生的學習能力體現(xiàn)在自身的自我摸索中,懂得學習的學生,會自發(fā)的去得到知識,用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獲取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不僅擴展了視野面,更加鍛煉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學習是一種你需要去推動它的科學,如果自身不去發(fā)現(xiàn)不去行動,知識也不會住進你的腦袋,鉆進你的耳朵。主動積極的去探索知識,對于自身是有利于發(fā)展的。
對于老師而言,在教學目標內,做好教學內的工作,還需要培養(yǎng)同學的自主摸索能力,讓同學自己學會如何去獲取知識,從中獲益,鍛煉自己。讓學生獨立的去思考問題,可以留給學生一些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歷史學家們留下的問題,給他們以想象的空間,試著去思考前輩們的思維方式,探索出不同的意境。也可以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語文中奧妙的地方是由何而來,找出歷史淵源,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真諦,不僅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更加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
總而言之,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不斷努力的方向上,需要更多的策略來得到驗證。初中語文教學的模式不是短期的改變就能得到成效的,需要長期的在教學中摸索不斷更新,精煉出最有效的教學模式來延續(xù)使用,以上探討的策略只是對教學有些理論性的指導,實踐中探索出來的策略更具有真實性,加之理論性指導,將更適合當今的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