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
摘要: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形成與其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認知方式、學習環(huán)境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密切相關。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缺乏學習動機、缺少學習策略、學習習慣差以及學生個人的性格因素等。
關鍵詞:兩極分化;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因材施教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總希望自己的學生都能夠全面發(fā)展,尤其是在英語學習方面能夠有較好的收獲。但是,自人類誕生以來,個別差異就普遍存在了。就普通教育而言,有案可稽的、明確的、按照人的個別差異進行教學的實踐早在春秋時代就出現(xiàn)了,并且早在宋朝就有了朱熹的“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的提法。也就是說,那時就有了“因材施教”說法的雛形。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廣泛實施,教育者逐漸認識到普通班級的兒童不僅在智力、學習能力上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在認知策略、個性,甚至在聽力、視力、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等諸方面也存在個別差異。所以,如何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發(fā)展就成了教育界包括所有教師和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
小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時處于好奇心和新鮮感,興趣很濃,熱情很高,自我期望值也較高。但是,隨著學習內(nèi)容的增多和學習難度的逐步加大,有60%左右的學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熱情減退和興趣滑坡,有25%左右的學生甚至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所以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當前英語教師課時多,所教班級多,并且有跨年級教學現(xiàn)象,不能像語文、數(shù)學那樣集中精力抓落后學生,所以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不能及時遏制。那么該怎樣盡量減少兩極分化現(xiàn)象,讓學生始終保持學英語的濃厚興趣,是我一直所探索的問題之一。
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形成與其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認知方式、學習環(huán)境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密切相關。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缺乏學習動機、缺少學習策略、學習習慣差以及學生個人的性格因素等。很多教師嚴格要求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每個細節(jié)都嚴格把關,這無可厚非。可是,教師的一番苦心和滿腔熱情卻常常得不到學生應有的理解和響應,甚至適得其反。小學生初學英語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但是,教育不僅需要愛心和責任,更需要教學智慧和藝術。當學生達不到既定要求,教師便簡單化地采取專制、否定和控制性的言行向?qū)W生施加壓力,結(jié)果非但沒有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這正是傳統(tǒng)教育的評價觀所導致的“非教育性”行為。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的效果,取決于他們能否獲得成就感。小學階段學習策略的形成至關重要,正確運用學習策略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學習條件和學習過程。目前小學英語學習中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差是因為學習策略使用不當。其癥結(jié)在于學習不得法,只會機械地模仿和死記硬背。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用漢字給英語單詞注音,導致發(fā)音不準;有的學生背單詞停留在機械背記字母先后順序的排列上。這樣的記憶方法既枯燥又耗時費力,錯誤率和遺忘率高,收效甚微。除了學生學習策略方面的問題以外,教師如何設定評估的目標、內(nèi)容,以及使用何種評估工具等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興趣、自信心也會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如果片面強調(diào)測試的作用,把測試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法寶而濫用,則容易導致學生疲于應付考試,害怕考試成績差無法向家長交代,進而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樣不僅不能促進其英語學習,反而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言的學習不能僅依靠課堂。對于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中國學生而言,課后及時復習和鞏固可以延續(xù)課內(nèi)的英語學習,并能有效地克服遺忘。如果教師和家長聽之任之,疏于引導和管理,便會滋長其浮躁情緒和惰性,使其失去在小學階段奠定良好知識和能力基礎的契機,并會對其終身學習產(chǎn)生消極影響。
只有通過艱苦的努力與真正的成功才能使學生獲得較高的自尊。兼作家與教育家的西爾維婭·里默博士所說:“通向高度自尊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完成原本以為很困難的任務!每當我們?nèi)〉昧藢W生努力與奮斗的機會,我們就剝奪了學生建立自信的機會。學生應當學會應對困難并建立起對自我的肯定。”
教師對學生應采取民主,肯定,鼓勵,信任和愛護的態(tài)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師生之間形成積極的情感互動。課上我注重給每個學生一個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針對不同的學生出不同深度的問題,讓每個學生盡可能的完成任務,漸漸減少他們對說英語的恐懼感,逐步幫助其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的認識和合理的期待,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寬容其缺點和失誤,允許其有一個改正的過程,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應有的關懷。我所作任教的六年四班的小宇,以前是個上課不聽講,愛做小動作的學生,通過小組比賽紀律,小組互相幫助的方法使其漸漸地去掉了毛病,每次看到他的進步,老師給其表揚的話語,同學們給其熱烈的掌聲,使他感到班集體的溫暖,同學老師不僅不嫌棄他,而且還為他的一個小小的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當然,他也不時的反復,這時同學老師及時的給他提醒,漸漸的他能自己克服自己的小毛病了,現(xiàn)在上課有時還主動舉手發(fā)言。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要將重心轉(zhuǎn)移到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有意識的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是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和個體差異,實施智慧、藝術、卓越的教學,從根本上消除導致學生學習障礙的消極因素。我們堅定的走在英語的教學之路上,任重而道遠,應該牢記在心的是:如果學生并沒有按你的教學的方式來學習,請尋找并使用適宜的方法促使你的教學更適合于學生!我們只有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找到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策略,那么就沒有學業(yè)不成功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