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
藝術是用來欣賞的,或者是用來出售的,一般說來是這樣。
不過也有些人把藝術品用來做別的用途,尤其是,當他們看不懂藝術品是怎么回事的時候。
唐朝李世民時期有個叫王君廓的,是個武夫,強盜出身,一度英勇無敵,曾以十三個人克敵萬余,為唐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因此特準騎馬出入皇宮。但和平年代到來后,這個人在幽州任地方官員,強盜氣不改,屢屢貪贓枉法,受到了監(jiān)察機構的注意,因此十分心虛。后來,李世民突然征召他進京到中央任職。他的長史,也就是秘書長李玄道,寫了封家信給自己的堂舅父——當朝宰相房玄齡,托他順便帶過去。
莫名其妙被征調(diào)中央,本來就有點疑惑,又被人托付帶信給宰相,一直提心吊膽的他更覺得可疑了。于是,他偷偷拆開了信想看看寫的跟自己有沒有關。但拆開后,他沒看懂。
李玄道和房玄齡都是文人,藝術愛好者,寫信也是要講究美感的。李玄道這封信,就用了草書。王君廓本來大字都不識幾個,草書對他來說更是天書。惶惑之下,他認定這是封密碼電報,肯定是在告自己的黑狀。于是走到半路上,他就殺掉驛站官員,搶了驛馬向北奔逃,打算到突厥申請政治避難。
沒有人追他,但他命不好,竟在路上被流浪漢殺了。他死后,李世民念他建國有功,沒有追究責任,只是貶他為庶人,還是厚葬了。
在他之后很多年,還有一個不懂藝術的人,叫作李寶臣,是安史之亂之后的一個割據(jù)軍閥,是個沒文化又狡猾的黑社會老大,能屈能伸。有段時間另一個老大朱滔比他勢力更大,威名更盛。他非常神往,就跟朱滔的手下說對朱的景仰如滔滔江水,希望此生能有機會見到朱老大本人??涞弥焯虾苁鞘苡茫兔水嬃艘环约旱漠嬒褓浗o李寶臣小友鑒賞。李將它掛在演武堂上,經(jīng)常率領手下一同瞻仰,一邊瞻仰一邊感嘆:“真是神仙般的人物?。 本枚弥?,大家都對這幅畫像上的面容銘刻于心。
后來有一天,時局有變,朱老大有了麻煩,連打帶跑地到了李寶臣地盤附近,李忽然間翻臉,帶領精銳兩千人奔馳三百 里奇襲朱滔的駐地,臨走前指示手下:“記得那幅畫像吧?就格殺畫像上那個人!”手下早把畫像爛熟于胸,到地方就按圖索驥。朱滔可沒想到自己贈送的藝術品最后竟然用作這種用途,趕緊換衣服化妝,總算逃過一命。
所以為什么古人都說良曲贈知音呢?因為如果送不對人,可能不是害人就是害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