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圍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不斷地優(yōu)化現有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討論,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提高教學效果,為一線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基礎教育階段,初中教學在培養(yǎng)人才、提高人才的全面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由于當今社會網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信息量的獲取也在不斷的增大,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閱讀素材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現有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上,許多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并沒有真正的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開展教學,使得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語文素養(yǎng)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了教師所要面臨的問題。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意義
初中階段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以閱讀文章為主,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增強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當注重教學的效果,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而并不是照本宣科的形式主義,只有使學生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體會語文閱讀的魅力,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加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做好預習安排
在課堂閱讀學習之前,學生應當進行課前的準備,對課堂上將要學習的素材進行大致的了解和預習,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課前預習并不是十分的重視,許多學生在課堂前根本沒有進行預習,因此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也就不是很理想,對于預習階段的準備工作不充分,也就很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出師表》這篇文章之前,由于文章的篇幅較多,難理解的字詞較多,且是文言文,因此,學生在閱讀時很難掌握好基礎的內容,教師在課堂前就應當給學生布置下相應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查閱古漢語字典,熟悉和了解文章的大意,將不懂的字詞和語句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加以重點學習。這樣就很好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預習提高學習能力。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閱讀的奧秘,體會漢語的語言魅力。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一部分,也應當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通過閱讀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使學生能夠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成效。在課堂上應當是學生為主導,教師在其中起引導作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掌握和理解課文。
例如教師在講授《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就可以在課堂上對魯迅先生的背景進行簡要的介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進行背景資料的展示,可以播放一些關于魯迅資料的視頻和文字,特別是關于這篇文章的背景資料,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前對文章的寫作背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幫助學生理解魯迅先生在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加深學生對于魯迅先生在文章中的情感表露的理解,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文章中語言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的力掌握。
(三)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
在課堂上除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之外,學生之間也應當加強合作共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目前在語文課堂上學生之間由于缺乏合作意識,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承擔了更多的教學責任,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當前獨生子女較多的情況下,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成為了他們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為學生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石潭記》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按照文章的事物發(fā)展順序,使不同的小組對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習分析,通過小組內學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小組間的合作,使得學生能夠對于文章有整體的把握,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避免了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上有些學生不能夠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現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辯論賽的形式,針對閱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能夠通過辯論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解決問題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總結
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語文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以及提高綜合素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充分地重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認識到閱讀教學的意義,并且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在課前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同時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好各種學習資源,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發(fā)現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能夠通過學習提高閱讀興趣,體會到閱讀的魅力,提高教師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艷芳.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蔡圣炎,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南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