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個性化閱讀教學是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中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釋放個性、發(fā)展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主陣地,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也有不少教師片面理解了“個性化”的含義,出現(xiàn)了矯枉過正的現(xiàn)象,導致閱讀教學從一個誤區(qū)走入另一個誤區(qū)。本文在分析當前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chǔ)上,闡述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個性化閱讀這一現(xiàn)代閱讀理論,在新課標中得到充分重視。法國哲學家讓·保爾·薩特曾說過:“沒有個性,人類的偉大就不存在了?!闭驗閷W生個體千差萬別,在語文課堂上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語文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實施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師摒棄了“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注重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個性,個性化閱讀教學可謂“應運而生”“遍地開花”。但所謂物極必反,在目前的語文課堂上,不少教師片面強調(diào)“個性化”,閱讀教學存在過分弱化教師主導作用、課堂交流隨意漫談等遷就放任的現(xiàn)象。如何正確把握個性化閱讀的“度”,使語文閱讀教學做到既彰顯個性又張弛有度,是我們應該正視的問題。我認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應強調(diào)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個性而不放任自流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有了更合理的定位?!缎抡n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蓖瑫r也強調(diào):“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边@就要求我們既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但也不可忽視教師在課堂上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部分教師為了彰顯學生課堂學習的自由與個性,讓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自己選擇學習方式,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這樣的課堂熱熱鬧鬧,學生熱情高漲,而教師卻成了旁觀者,顯得無所事事。但事實上,受認知水平的限制,絕大部分學生無法在缺乏教師指導的情況下準確、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主旨。這樣的教學,且不說學生是否真具有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及合理選擇學習方式的能力,即使學生學習能力確實突出,但課堂上的學習重點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實,學生的各項能力是否得到有效訓練,皆不得而知。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應合理把握收放的尺度,在尊重學生個性,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正確發(fā)揮引領(lǐng)和指導作用,而不是任由學生隨意“出擊”,讓學生“隨波逐流”般地學習。
二、融洽交流而不隨意漫談
《新課標》中“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亞里士多德也曾說過:“假如我有一種想法,你有一種想法,交換一下,每個人都有了兩種想法?!?我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應該成為交流思想、交換看法的平臺,而教師則應該成為這個平臺的策劃者、參與者,應鼓勵學生敢于把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在交流中加深認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養(yǎng)。在教師致力構(gòu)筑的這個平臺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表達收獲,提出質(zhì)疑,交流體驗。不過,我們在提倡討論式教學時,也要防止學生在課堂上為討論而討論,甚至出現(xiàn)漫無邊際、脫離文本意旨的討論。最新修訂的《新課標》就提到:“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边@可以看作是對之前片面強調(diào)學生討論作用的規(guī)正和調(diào)整。
教學《十年后的禮物》一課時,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拋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你從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又有什么疑惑?”在教師的組織和鼓勵下,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說出了自己的收獲:“文中的‘禮物指的是音樂大師愛德華·格里格為達格妮寫的歌——《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因為他十年前答應送給達格妮一份禮物。從這篇課文可以看出,愛德華·格里格是個信守諾言的人?!庇械恼f出了自己的疑惑:“愛德華·格里格為什么要送禮物給小女孩達格妮呢?”還有的直接抓住了文中的重點句:“‘她覺得有一種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芽了。這種‘陌生的情感是怎樣的情感?”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教師時而拋磚引玉,“煽風點火”;時而說長道短,“評頭品足”。但不管討論和交流如何深入,課堂始終不會“脫軌”,一直圍繞著“收獲”和“疑惑”展開,這樣的課堂,既讓學生敢想敢說,又可防止學生隨意漫談。
三、彰顯個性而不隨意遷就
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學作品的解讀和感悟往往是多樣化的,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新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睆娬{(diào)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痹谡n堂上,我們應關(guān)注學生閱讀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勇于質(zhì)疑、打破常規(guī),讓課堂成為學生弘揚個性的舞臺。教學《將相和》一課時,在“說說自己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的看法超出了我的預設(shè),有的說喜歡廉頗,因為他知錯能改,正所謂人無完人,孰能無錯;有的說喜歡趙王,因為他善于用人,及時任用并破格提拔了藺相如這一人才;有的甚至說喜歡秦王,因為他的管理能力強,在他的治理下,秦國最強大。對學生這些有理有據(jù)的看法,我給予了肯定,稱贊他們表達出了自己獨特的觀點。
我們在強調(diào)個性、尊重差異的同時,對于學生的某些偏激甚至錯誤的理解或答案,教師不能一味地扮演“好好先生”的角色,應該及時指出,不可隨意遷就。在教學中,有的老師為了所謂的“個性化”,不論學生對課文怎樣理解,全部一一給予肯定,即使是錯誤的答案,也被貼上“個性化”的標簽,這種做法其實是對個性化閱讀的錯誤理解。當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應果斷指出;當學生的表達出現(xiàn)語病時,教師應及時糾正。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正確解讀和感悟文本,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適當延伸而不隨意拓展
《新課標》中提到要“擴展閱讀面”,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們絕不能僅僅依靠每學期在課堂上所教學的二十幾篇課文,教師要以教材為起點,以點帶面,引導學生走出教材,走進廣闊的課外閱讀天地。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室副主任朱于國就說過:“想語文成績好,還要多讀課外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教學內(nèi)容的適當延伸。合理且適當?shù)恼n堂延伸,既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又能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學完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或《芙蓉樓送辛漸》等送別類的古詩。教完了《和時間賽跑》,教師可以介紹學生課外閱讀朱自清的名作《匆匆》或者讀背漢樂府中的《長歌行》。通過這樣有意識的延伸閱讀,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閱讀實踐。
但是,課外拓展應該是對課堂的有機補充和合理延伸,切忌盲目和隨意。有不少教師為了凸顯課堂的個性化,進行形式獨特、內(nèi)容花哨的“拓展”,完全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不考慮拓展的內(nèi)容與所學課文是否密切相關(guān),不考慮拓展的任務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盲目增加閱讀量或布置課外任務,結(jié)果不但沒能起到“培養(yǎng)興趣”和“增加閱讀量”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厭惡和畏懼心理。
我們應準確把握“個性化閱讀”的內(nèi)涵,在尊重個性,弘揚個性的同時,一定要把握個性化閱讀的尺度,避免閱讀教學誤入歧途,這樣,閱讀教學才能在新課改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
參考文獻
[1]朱大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有效教學策略[J].作文教學之路(中),2017(9).
[2]陳永紅.淺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誤區(qū)及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9).
[3]丁晶.構(gòu)建一個神采飛揚的語文課堂[J].新課程(上),2016(9).
[4]韓加留.別讓“個性化閱讀”誤導你[J].教學與管理,2006(29).
[5]劉風.構(gòu)建有效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原則與措施[J].文學教育(上),2009(10).
作者簡介:陳漢群,1980年生,廣東惠來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及學生個性化教育。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