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了十多年的今天,隨著課堂互動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寬、研究主題的豐富多樣,課堂師生互動行為成為實現(xiàn)教學價值的關鍵動力??偨Y專家型等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實際互動教學課堂,為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在互動教學中更好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提供可操作性借鑒。
【關鍵詞】語文課堂互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語文課堂互動的概念
語文課堂互動,是在語文教學情境氛圍下的教師與學生雙方以言語行為或非言語行為為媒介的知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語文課程培養(yǎng)目標多方面的相互合作、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的溝通、交往過程。
二、語文課堂互動的重要意義
語文課堂互動研究的價值在于,調動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的一切積極因素改變教師單向互動的狀態(tài),凸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師生雙向互動、積極互動、民主互動為特色的具有明顯學科特征的課堂。(1)增強學生的互動意識,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師生動態(tài)交流、作用的過程中積極參與互動,不斷增強學生主體意識。改善教師單向線性的傳授式、指令式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互動積極性,進而達到既定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率。(2)民主的、合作的、互動的語文教學模式有助于改善師生間長久的教學關系,在平等、放松的教學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問題生成,更有助于保證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3)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學科性質,培養(yǎng)學生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基本知識、能力在內的多方面的語文素養(yǎng),在互動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具有實踐指導性的語言交際情境,滲透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傳承傳統(tǒng)文化。
三、語文課堂互動的優(yōu)化策略
從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中出發(fā),挖掘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并結合優(yōu)秀教師的互動教學提出實施建議。
(一)制定恰當的互動目標
隨著教育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學校教育在響應國家發(fā)展規(guī)劃的過程中,教學任務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教師在教學任務的壓力下,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刪減,語文互動教學大部分為完成課時目標匆匆結束。教師會在一節(jié)課上解決幾個課時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對過難的教學目標望而生畏,達不到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效果。多次教學無果后,師生在互動教學中的興致減弱,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毋庸置疑,教學質量將會下降。
針對實際互動教學過程中的該問題,制定恰當的互動教學目標為教師開展良好的互動教學提供了方向。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提高學生在互動中的積極性就需要考慮學生在該目標下的主體性。比如王君老師在講解《蘇州園林》一文時,采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目標,“談段落奧妙”這個教學目標的提問上為“思考第二自然段和全文的關系”,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提高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的參與度,而且沒有讓學生望而卻步,目標的設置換了一種表達,不顯得乏味,但是清楚地展現(xiàn)給學生學習的目標是什么。
(二)設計有價值的互動問題
提問可以說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動力,在提問中學生可以把握自身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也可以得到學生實際情況反饋,并作進一步的教學調整。有價值的互動問題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有價值的互動問題,也會催生學生的提問主動性,在“相互發(fā)問—解答”的合作互動中,師生共同沉淀知識,增強語文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特級教師黃正瑤在講授《我的叔叔于勒》時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勒這一人物形象的解讀,給學生提出“于勒是一個可憐人還是可恨的人”的問題,點燃學生的興趣點,發(fā)散思維提出自己的看法觀點,也促進生生互動。教師也能從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本內容解讀的正確與否,得到學生問題生成的反饋,深化學生問題思維。
(三)構建和諧的互動關系
李吉林老師是重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代表,互動教學是動態(tài)的主動建構的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師生互動的雙方關系會對課堂互動產生影響,平等、鼓勵性、支持性的師生關系,不僅能營造活躍的互動氣氛,更容易改變學生靜悄悄的、沉默的課堂互動行為,激發(fā)學生采用積極參與互動的方式。這種良好的民主型師生互動關系,為師生課堂互動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教學情境,而且長此以往會培養(yǎng)學生主動互動的習慣,從互動中掌握語文知識,習得口語交際,提升自我學習效率。
實際教學中,即使是教齡長的教師也會擔心學生的主動提問會打亂預設的教學過程,也會著急教師的威嚴在課堂上出現(xiàn)挫折等問題。優(yōu)秀的教師恰恰會以平等的心態(tài)與學生展開互動,并在學生的主動提問中發(fā)現(xiàn)契機,找到新的發(fā)問點,加深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強調學生主體性,教師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互動中懂得適當地“放”,給學生留足發(fā)揮的空間和時間,幫助學生轉換刻板的教學關系,培養(yǎng)學生在互動教學中的主體角色定位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互動潛能。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到實際閱讀教學的師生互動中,秉持平等互動的觀念,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在課堂互動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加深師生的閱讀體驗,在師生對話互動中實現(xiàn)高質量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鄭金洲.互動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鄭波,女,1991年生,山西省晉中人,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15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