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琴 張立兵
【摘要】散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教師對待散文教學的不重視態(tài)度以及散文自身的特點,導致散文教學走進了誤區(qū),教學成效不容樂觀。反思課堂上的散文教學,可引進“主問題”教學。通過初讀感知,設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來帶動整篇文章的閱讀;通過深入細讀文本,圍繞“主問題”從多層次對文章進行品悟;最后通過總結積累,指導學生遷移與應用,以期走出當前散文教學面臨的困境,上好一堂真正的散文課,并指導學生形成主問題意識,培育終身受益的品讀習慣。
【關鍵詞】散文教學;主問題設計;多層次品悟;品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散文教學的現(xiàn)狀
散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在語文課堂上相當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對散文重視不足,認為散文不如小說、文言文等重要,在散文教學時較為隨意。同時由于散文自身“形散”的特點,許多教師難以把握其教學要點。稍有難度的散文,便會加深學生閱讀理解上的困難,這些嚴重影響了散文教學的有效性。走進語文課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前散文教學存在著很大問題,大多陷入了以下幾大誤區(qū)。
(一)教學模式單一
在散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多采用“逐段串講、逐句講析”的方法,教學模式單一而固定。造成的后果是,經(jīng)過分段講解、結構把握、語言賞析后,一篇篇蘊含著豐富意蘊和審美情趣的散文被剖析得“支離破碎”,失去了文章原有的審美風格。
(二)教師盲目跟風
在新課改的潮流下,許多語文教師盲目跟風,“滿堂問”“隨意問”或“合作探究問題”等低效的課堂提問在散文教學中屢見不鮮,繁多、零碎的問題使得散文更“散”,學生難以抓住作品的重點,難以突破作品的難點,難以品透作品的妙點。
(三)忽略正確方法的指導
受應試教育功利性目的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時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字詞教學和內(nèi)容分析上,忽視了散文閱讀方法的指導和實踐。同時也沒有從文體自身的角度來審視散文中的人事景情,使得散文閱讀課變成了知識性灌輸?shù)恼n堂。
以上這些不當?shù)慕虒W方法,加劇了散文的松散性,降低了散文的美學價值。往往一堂散文閱讀課下來,學生聽得云里霧里,領悟不到散文中所蘊含的意境,也體察不到散文所傳遞的人文價值,更感受不到散文這種文體的特殊性。由此可見,當前的散文教學使得散文這種極具審美價值的文學性文體,變成了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師手中的犧牲品。
二、散文教學中的主問題
那么,如何走出當前存在于散文閱讀教學中的誤區(qū),使散文教學走上正軌,這是擺在許多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通過對散文教學的觀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散文教學總是缺乏一條主線。為了避免散文教學的松散性、隨意性,語文教師應學會將文章看作一個整體,提綱挈領地抓取出文章的主問題,通過這些關鍵問題,將全文串聯(lián)起來,做到散文不散教。
(一)主問題的概念
“主問題”這一概念是特級教師余映潮曾針對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恰當課堂提問而提出的。它是指能夠?qū)虒W內(nèi)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提問”“問題”或“話題”,即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研讀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鍵問題。如若在散文教學中引入“主問題”教學,便可以將看似繁雜的材料做到前后關聯(lián),也便于從整體上理解文章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那么擺脫當前散文教學中存在的困境當指日可待。
(二)主問題設計的設計原則
為了主問題散文教學的順利實施,我們必須要對主問題的設計原則有一定的了解,主問題的設計原則主要有如下幾點:
1.主問題設計要有整體性
主問題的設計要著眼于整體,從整體感知、整體理解、整體探究的角度出發(fā),它的完成需要學生運用較長的閱讀時間,建立前后材料的關聯(lián),是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在主問題的設計中,“是”或“不是”之類的簡單應答則顯得蒼白無力。問題或提問的出現(xiàn),要力求做到能引發(fā)對全篇文章的深入閱讀和理解。
2.主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
主問題的設計要依據(jù)文章的特點,不能忽視散文的文體特點,用教學其他文體的模式來教學散文。同時,也不能局限于散文的文體特點,把所有的散文都講成“形散神不散”,每一篇散文應有自己獨特的內(nèi)容和情感。所以,在散文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要抓住具體篇章的“神”,每一個教學主問題的提出,要能夠讓學生從中領會到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3.主問題設計要有科學性
主問題在教學中的出現(xiàn)需要經(jīng)過精心設計,主問題的量不宜過多,每一次提問或問題設置要能形成和支撐課堂上一個時間較長的教學活動“板塊”,主問題要能達到“一問抵多問”的教學效果。同時,一節(jié)課中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其出現(xiàn)的先后是一種科學有序的安排。問題的設計應注意逐層深入,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
三、主問題散文教學的具體實施
在明確了主問題教學策略對散文教學的重要性以及了解了主問題教學設計的原則后,我們可以將主問題教學策略應用于散文教學,這對解決散文教學陷入的困境將會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在散文教學中具體實施主問題教學,提高學生的品讀質(zhì)量,成為研究的重點。主問題散文教學的具體實施可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一)初步感知,設計主問題
對于如何將主問題教學策略應用于具體的散文教學實踐中,我們首先要設計出支撐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問題。主問題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立足于標題,設計主問題。標題一般是文章的“文眼”,通過標題,我們可以快速地知道文章寫了什么。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我們一看到題目“藤野先生”這四個字,便可知這是一篇關于人物的回憶性散文。于是我們便可以立足于標題,對藤野先生這個人物進行分析,設計主問題。比如圍繞“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刻畫藤野先生的形象的,以及作者是如何刻畫的”這一主問題,展開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并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時,使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所以,立足于標題,不失為設計主問題的一個好方法。
第二,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設計主問題。錢夢龍老師曾說:“好的語文課需要抓住一個詞、一個句子。”的確,關鍵語句往往是文章的亮點所在或主旨所在。例如楊絳的《老王》一文,顯而易見,文章的關鍵句是“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據(jù)此,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主問題:所謂的“不幸者”是誰,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幸?所謂的“幸運的人”又是誰,她真的幸運嗎?同是天涯淪落人,又何生“愧怍之心”呢?由淺入深,逐層深入,逐步剖析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便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功效。因此,通過抓關鍵語句設計主問題,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第三,找出文章的線索,設計主問題。好的散文在看似散亂的外表下肯定有一條清晰的線索。杜衛(wèi)東的《明天不封陽臺》便是以“明天封不封陽臺”為單條線索的散文,前面已經(jīng)提到的魯迅的《藤野先生》便是典型的擁有雙線線索的散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以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為暗線。對于這些具有清晰線索的散文,我們要學會抓住一條或多條或明或暗的線索,來設置主問題。
第四,分析文章結構,設計主問題。對散文教學來說,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初讀課文,可以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于是散文主問題教學也可以從文章的結構出發(fā),設置主問題。以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根據(jù)初讀感知,可知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時期的兩種不同生活。那么我們便可以據(jù)此設計主問題,“百草園”生活與“三味書屋”生活的特點是什么?先寫“百草園”的生活,后寫“三味書屋”的生活,這兩種生活可以調(diào)換位置嗎? 由此啟發(fā)學生思考按時空順序安排文章結構的好處。這種居高臨下式的主問題設計,可以使學生充分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提高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以上這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設計主問題,找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從宏觀上理解課文。但是語文閱讀教學是靈活的,需要以文本為立足點,主問題設計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以上方式中取經(jīng),但不應局限于上述方式,更要學會在面對不同散文時,做出具體的分析。
(二)深入細讀,多層次品悟
主問題的有效設置,可以直接使學生快速抓準文章脈絡,使散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如果散文教學僅僅從宏觀上設置主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微觀上咀嚼品味。在宏觀把握的基礎上,深入細讀,進行多層次品悟,這樣才能領略到散文真正的價值。
以杜衛(wèi)東的《明天不封陽臺》一文為例,通過初讀課文,對“明天要封陽臺—明天還封陽臺嗎—明天先不封陽臺”這一文章思路的梳理,我們把握到本文的線索是“明天封不封陽臺”。
抓住“明天封不封陽臺”這一線索,設置主問題,探索“明天不封陽臺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深入細讀,可以圍繞“明天封不封陽臺”這一主問題進行多層次品讀。就《明天封不封陽臺》這篇課文內(nèi)容來說,可以進行三層品悟。第一層品悟,可圍繞“不寫鴿子行嗎?”展開教學。這一層里包括不封陽臺的直接原因,對鴿子描寫的語言分析,以及作者對這只受傷、驚恐并讓人憐愛鴿子的深意。第二層品悟,可圍繞“不寫草原行嗎?”展開教學。這一層里包括草原茫茫的場景,以及作者由此產(chǎn)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入思考。第三層品悟,可圍繞“不寫兒子行嗎?”展開教學。這一層里包括對兒子的形象描寫和兒子對鴿子的驚喜和擔憂,同時也包括從兒子角度得出的不封陽臺的原因。通過對以上三層“不寫……行嗎”的探討,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暫時不封煙臺的原因,領略到文章語言的特色,同時也能深刻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生存的思想。在初讀感知,設計出主問題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多種層面對文章進行深入細讀,這樣便能加深對主題思想的理解,提高對文章語言的鑒賞能力。
(三)總結積累,育品讀習慣
課堂總結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最后一個步驟,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師教學的常態(tài)。教師需對每一堂課進行總結回顧,以主問題貫穿的散文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掌握,同時通過多層次的品悟,對散文的語言以及段落也能有更為細致的了解,但是最終的一切還需要落實到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學習收獲上,教師需要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成效做一個檢測。
我國開設的語文課程,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字,養(yǎng)成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為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由于閱讀與寫作在語文教學中是密不可分的雙生關系,在散文主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重視散文文質(zhì)兼美的語言風格,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學會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同時也應指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學會遷移寫作,能夠?qū)⑽闹谐霈F(xiàn)的語言與表現(xiàn)手法運用到以后的寫作中。
不僅如此,將主問題教學策略應用于散文閱讀的教學,其最終目標是期望通過教師的長期教學與培養(yǎng),學生能夠養(yǎng)成主問題品讀的習慣,自主地將主問題意識應用于散文閱讀中,提高品讀散文的水平,而不至于在日后遇到散文的時候依然無從下手。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實現(xiàn)學生對散文的理解這樣的短期目標,又能達到增加文字積累,提高寫作能力,以及培育品讀習慣這樣的長期目標,無疑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四、結語
散文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難點所在,同時也是學生閱讀的難點所在。將主問題教學策略應用于散文教學,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掌握。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散文閱讀教學主問題的設計,需要語文教師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高水平的文學修養(yǎng)和解讀文本的能力。散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任重而道遠,語文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教學主問題設計能力,才能在具體的散文教學實踐中巧妙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恰當?shù)奶釂?,走出當前散文閱讀教學的困境,做到散文不散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上好一堂真正的散文課,才能讓學生在散文教學中有真正的收獲,明白散文的真諦,領略到散文的審美價值和人文價值,才會對散文產(chǎn)生興趣并學會熱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主問題意識,養(yǎng)成自主品讀散文乃至更多優(yōu)秀中國文化作品的習慣,能夠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余映潮.“主問題”的教學魅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1(2).
[2]孫莉.初中散文教學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2).
[3]詹碧容.語文課堂主問題預設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0).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