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波
【摘要】聽話、說話、閱讀、寫作,是語文學習中的四大能力。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習作?可以通過觀察切入,收集整理;創(chuàng)設語境,交流表達;立足教材,讀寫結合;例文引路,從仿到創(chuàng);指導修改,多元評價等策略方法,這些方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習作方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習作能力。
【關鍵詞】有效指導;讀寫結合;仿寫創(chuàng)寫;修改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第二學段寫作從習作入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在習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
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及教學經(jīng)驗,認為農(nóng)村小學三年級習作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要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使學生的習作談真話、抒真情。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觀察切入,收集整理
習作中要從觀察入手,學會觀察,并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進行收集,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歸類整理。例如小學S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二《動物明星評選會》要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通過觀察和查閱資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習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根據(jù)習作要求,教師在作文前要讓學生對動物的外形、進食、嬉戲、睡覺、脾氣、本領等方面進行細致觀察并查閱資料進行補充。
老師列舉的觀察內(nèi)容可以看作是提供給學生學習習作的支架,教會學生如何取材。讓學生感受到會觀察才能積存寫作的素材,寫出真實的場景,寫出真情實感,寫出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經(jīng)歷的習作,有體驗習作才能有真情實感。
二、創(chuàng)設語境,交流表達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自我表達的需要,與人交流的需要,書面表達的練習要求。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識習作是應生活之需,為真情而寫,為興趣而寫,為交際而寫。
例如S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七的《筆下生輝》: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吧!有的同學夢想變成一只美麗的小鳥,自由自在地在林中歌唱;有的同學夢想成為足球明星,到奧運會上爭奪金牌……你的夢想是什么?請你擬個題目寫下來。根據(jù)習作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語境精心準備,讓學生大膽想象,夢想有多大想象就有多大,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把自己的夢想說出來,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如何表達,讓他們從生活出發(fā),從自我表達欲望和傾訴出發(fā),寫自己想說的事,選用不同的材料、內(nèi)容、語言、語氣等,敘出人物、事件及情感。
三、立足教材,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寫結合,讀中取法;學習敘述有序,使文章有條理;學習描寫方法,使文章更具體;學習選材立意,使文章有意思;學習遣詞造句,使表意更準確。
例如我們在教學小學S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二《動物明星評選會》時要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通過觀察和查閱資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習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根據(jù)習作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可以結合教材S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課《翠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描寫翠鳥的,體會文章的描寫方法,首先是外形的描寫,寫出翠鳥的美,在外形描寫中體會按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這樣的順序?qū)懘澍B的外形,學生在讀中體會了寫法,習作起來就容易多了。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落實聽說讀寫的有效銜接和遷移練習,做到讀寫結合。
四、例文引路,從仿到創(chuàng)
教師在組織習作教學時要結合本單元的單元主題,在課文學習時要適當引入習作練習。我們可以引入例文范文仿寫。仿寫可以從多角度入手,既可以對整篇文章進行全面仿寫,也可以對范文進行局部仿寫。例如小學S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二《動物明星評選會》要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通過觀察和查閱資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習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根據(jù)習作要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選用老舍的《貓》作為習作例文仿寫,老舍的《貓》是兩部分內(nèi)容并列,第1—4段描寫貓的古怪性格,第5段描寫貓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而每一段則采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先概述特點,再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實用易學。通過《貓》這一篇例文,學習了其寫作方法及用詞謀篇,更容易寫好《動物明星評選會》的習作。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多運用例文引導,這樣可以教會學生選材組材,可以學習布局謀篇,還可以學習各種遣詞造句。從仿寫到自己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五、指導修改,多元評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習作“評價建議”:要考查學生對作文內(nèi)容、文字表達的修改能力,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習作的標準、方法進行自改和互改,從習作方法、選材組材、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修改,從教師的一元評價變?yōu)槎嘣啻卧u價,評價可以是即時評改、師生互動評改或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的多元評價,以此進行有效跟進,從而提高習作水平。
小學習作教學各師各法,只要能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就是好方法。教師應不斷積累自己的專業(yè)水平,不斷研究,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黃莉莉.小學習作教學的資源利用和有效指導[D]. 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16.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