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文題已經(jīng)給出了一些觀點,寫作時往往只要選擇自己所支持的觀點,展開有理有據(jù)的論述即可。但是,很多同學在提出觀點后,論述東拉西扯、糊里糊涂,這是由于沒有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造成的。
比如這篇《莫言汝痛》。這位同學選擇了“人生在世應當痛而不言”這個觀點,提出觀點后,先論述痛而不言是可貴的,再談痛而不言是一種堅強。論述時每一段都東拉西扯、無法令人信服,倒數(shù)第二段又回過頭來說痛而不言是可貴的,既沒有提出新的分論點使論述豐富,也沒有對主題作總結升華,讓人感覺全文結構混亂、論述松松垮垮。
對寫作功底不佳的同學來說,必須掌握并列式、遞進式兩種論證方法,并且必須做到每一段都有明確的分論點??梢詫⒎终擖c放在每個段落的開頭,一方面使本段論述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思路更直觀、論述集中有力,避免東拉西扯。
【作文題】
閱讀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往往會經(jīng)歷各種痛。
有人說,痛了就直接說出來,這是本能;又有人說,痛而不言,體現(xiàn)了人性的堅強;還有人說,痛而善言,這是一種人生智慧。
上面的文字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圖:邦喬彥
模擬得分:40分
[8]Towards a Welfare State, Rangoon: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Government of the Union of Burma, 1952, p.28.
諸暨市草塔中學高二(8)班 顧夢添
看過一則腦筋急轉彎:如果世上的痛分十二等,第一等是蚊子的“親吻”,第十二等是母親分娩的陣痛,那么第十三等的痛會是怎樣的?答案是輕松而又詼諧的——母親分娩時被蚊子咬了一口,但卻也告訴我們,人生在世怎會不經(jīng)歷痛呢?既然痛在所難免,就看我們?nèi)绾螒獙α恕?/p>
有些人受一點痛,便“哇”的一聲哭出來。或許這是本能使然,但這也說明他們?nèi)狈δ?,雖然有嬰兒般純凈簡單的心,卻過于脆弱。也有的人會在經(jīng)歷痛之后,變得善言。這本來是好現(xiàn)象,因為他們嘗試打開自己,這是智慧的。但往往善言意味著話多、啰唆,因為當一個人本身的閱歷無法支撐起他的思維時,所謂的“箴言”“雞湯”多半是注了水的。所以人生在世,應當痛而不言。
文章第1段先引用“第十三等痛”的腦筋急轉彎,告訴我們“人生在世,痛在所難免”。第2段承接上文,提出對待痛的態(tài)度。作者簡要分析了“痛了就哭出來”“痛了就善言”兩種態(tài)度的不足,從而提出觀點:“人生在世,應當痛而不言。”
由材料引出觀點,是最常見的寫法。第1段沒有采用命題材料,而是另找材料開篇,目的大概是為了求新。但從整篇文章看,第1段的引入其實可以刪去,直接以第2段內(nèi)容開篇會更簡潔、有力。
痛而不言是一種可貴的沉默。它使人在苦痛之后沉下自己,面對未來。每一個嬰兒來到世上的第一件事便是啼哭,但當他慢慢長大,對于苦痛的反應會減弱。這是因為人性在逐漸成長,它使人能夠掌控本能。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惡?我們并不能很好地回答,但所有的教育都是希望后天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價值取向的人性。痛而不言正是人性的成長和成熟,它使人變得堅強。
這一段以人的成長為素材,論述“痛而不言的可貴”。痛而不言之所以可貴,是因為這是一個人自我教育的體現(xiàn)。通過自我教育,我們成長為面對痛苦不再本能地痛哭,而是堅強面對的成熟的人。
然而在這一段,作者提出了“人性”這個概念,卻沒能將它和“痛而不言的可貴”的關系論述清楚。用“嬰兒啼哭”襯托人成長后對痛苦的反應減弱,這又“可貴”在哪兒?對“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惡”的引用也不能說明任何道理。整段論述沒什么說服力。
這一段緊跟上文最后,論述“痛而不言是人性的堅強”,但論述又比較粗疏,無法使人信服。如果讀者反問“痛而言為什么不能體現(xiàn)人性的堅強”,要怎么反駁呢?
所以,論證不是隨隨便便扯幾句話就能應付過去的,要把為什么“痛而不言是堅強”闡釋清楚,并且通過列舉事例、名言、數(shù)據(jù)等方法,使論證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
小的時候跌倒了,大人會說:“別哭,堅強點!”于是我們默默地爬起來。但現(xiàn)在浮躁的心境和與世界相連的生活,讓人習慣把所有事都發(fā)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沒準跌倒了還要擺個pose再加段“心靈雞湯”發(fā)到朋友圈。在所有人都變成“哭娃娃”的當下,痛而不言成為一種珍貴的品質。它使人含蓄、成熟和堅強。
上一段還沒有將“痛而不言是人性的堅強”論述清楚,這一段就又回到了“痛而不言的可貴”上,再次體現(xiàn)出作者思路的混亂。具體到段落中,引入“朋友圈”這個例子,合乎時代,但和論證“痛而不言”無關。
我們來理一理思路。提出論點后,作者開始論述痛而不言的意義:痛而不言很可貴,原因有二,首先這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體現(xiàn),其次它體現(xiàn)了人的堅強。那么,能否再深入遞進,挖掘一下如何才能痛而不言、痛而不言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讓說理更充分?
痛而不言是人性的堅強,我們應該學會在苦難中、在沉默中成長!
口號式結尾,太空洞了。
修改后模擬得分:46分
諸暨市草塔中學高二(8)班 顧夢添
有些人受一點痛,便“哇”的一聲哭出來,或許這是本能使然,但這過于脆弱了吧?也有的人會在經(jīng)歷痛之后,變得善言、啰唆,急于表達對疼痛的感悟。但當一個人本身的閱歷無法支撐起他的思維時,那些“箴言”“雞湯”多半是注了水的。
我認為,人生在世,應當痛而不言。
痛而不言,是一種自我教育。這種教育促使人在苦痛之后放下一個本能的自我,成為一個面對未來的自我。人生在世怎會不經(jīng)歷痛呢?既然痛在所難免,就看我們?nèi)绾螒獙α恕C恳粋€嬰兒來到世上的第一件事便是啼哭,但當他慢慢長大,對于苦痛的反應會減弱,這是因為人性在逐漸成長,人掌控了本能。所有的教育都是希望后天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價值取向的人性,促進成長和成熟。痛而不言,是一種可貴的沉默,它使人含蓄、成熟和堅強。
痛而不言,體現(xiàn)了堅強的精神。我記得自己小時候跌倒了,大人會說:“別哭,堅強點!”于是我默默地爬起來。實際上大人是在教育我、引導我,要節(jié)約力量,專注于繼續(xù)走下去。許多人不能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無數(shù)的苦痛消磨掉進取的銳氣,使朝氣的心變得麻木。但一個痛而不言的人往往能堅持著向理想靠近。因為每一次經(jīng)歷苦痛后,這些磨煉便成為他努力的“肥料”,使他更好地向著理想生長。這些毅力和堅持都來自他內(nèi)心的沉默,雖然他不說出來,但心中積累的堅持足夠攀上高峰。
痛而不言,需要強大的精神信仰。我看過一則腦筋急轉彎:如果世上的痛分十二等,第一等是蚊子的“親吻”,第十二等是母親分娩的陣痛,那么第十三等的痛會是怎樣的?答案是輕松而又詼諧的——母親分娩時被蚊子咬了一口。假如沒有對新生命的期待,很難將巨大的疼痛化為“蚊子之吻”的輕松。痛而不言,需要的是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俄國白銀時代大詩人巴爾蒙特說:“我來到人間,是為了看看陽光。”是的,痛而不言是一種珍貴的品質,我們在一次次疼痛中成長,微笑著去看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