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平
南寧市中醫(yī)醫(yī)院內分泌科,廣西南寧 530001
糖尿病是一類高發(fā)的代謝性疾病,其發(fā)病率高、病程長、并發(fā)癥多、難以根治[1],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其致病的主要生理學因素是胰島素抵抗,因此其治療原則為改善胰島素抵抗效應[2]。該文選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進行分組治療研究,就中醫(yī)溫陽健脾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總結,現(xiàn)報道如下。
將該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納入該次實驗,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通知書,實驗方案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治療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 57~79 歲,平均(67.8±3.8)歲;糖尿病病程 2~10年,平均(5.7±1.8)年。對照組中男性 22例,女性 18例;年齡 54~80 歲,平均(67.2±3.9)歲;糖尿病病程 2~11年,平均(5.9±1.7)年。采取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評價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次實驗科學、可行。
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年齡18~80歲;治療前經磺脲類、雙孤類藥物治療達到最大有效劑量;HBA1c≥7%且≤11%,劑量穩(wěn)定、體重穩(wěn)定(變化<10%),超過3個月以上體重指數(shù)>25 kg/m2;空腹與餐后2 h血清肽不低于正常值下限,胰島功能尚存;受試者自愿配合。②排除標準:不符合診斷標準與納入標準;Ⅰ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特殊原因導致的糖尿??;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狀態(tài)、乳酸酸中毒;伴有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下肢血管病變等大血管并發(fā)癥;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全,血液或腫瘤等其他嚴重疾?。蝗焉?、哺乳期婦女;無法完成隨訪者。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口服二甲雙胍,2次/d,0.5 g/次,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23370??诜窳羞拎?,1次/d,10 mg/次,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0930211。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運用中醫(yī)溫陽健脾法治療,組方如下:炒白術30 g、車前子30 g、黨參20 g、防風 10 g、茯苓 10 g、白芍 10 g、赤石脂 10 g、干姜6~12 g、炙甘草5 g。以上諸藥加水煎煮,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xù)用藥2個月。
①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患者在治療后空腹血糖水平恢復正?;蚪咏#葝u素釋放試驗結果正常,患者未見明顯不適癥狀;有效:患者在治療后空腹血糖較治療前降幅超過20%,胰島素釋放試驗結果趨于正常,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者在治療后血糖水平未見明顯變化,臨床癥狀和各項臨床監(jiān)測結果均無明顯改善[3-4]。將有效率與顯效率相加得出治療總有效率。②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清胰島素。③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發(fā)生惡心、頭痛、嗜睡等不良反應的例數(shù)和發(fā)生率。
在該次實驗結束后,采取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評估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各項實驗數(shù)據的差異,并保證數(shù)據真實、客觀,采取均數(shù)±標準差(±s)和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以95%為可信區(qū)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實施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0.0%,顯著低于治療組的92.5%,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清胰島素無明顯區(qū)別(P>0.05);在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上述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 2。
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略高于對照組的7.5%,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s)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s)
組別治療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空腹血糖(mmol/L)治療前 治療后9.04±0.95 9.08±1.03 0.181 0.857 6.45±1.47 7.76±1.50 3.945 0.000餐后2 h血糖(mmol/L)治療前 治療后12.21±1.09 12.26±1.14 0.200 0.842 9.35±1.67 10.71±1.44 3.901 0.000糖化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9.05±0.58 9.09±0.61 0.301 0.765 6.52±1.22 7.24±1.43 2.423 0.018空腹血清胰島素(mmol/L)治療前 治療后17.58±2.08 17.63±2.01 0.109 0.913 8.04±0.79 10.21±1.07 10.319 0.000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我國糖尿病患者眾多,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危害極大,目前已引起了廣泛關注[5]。2型糖尿病的最常見的一類糖尿病,該病的發(fā)生與飲食、肥胖、年齡、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患者常因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引起脂肪和脂肪代謝紊亂、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引起高滲昏迷及酮癥酸中毒,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是指機體胰島素效應器官對胰島素的生理作用缺乏敏感性,從而使得胰島素的作用降低,血糖水平出現(xiàn)波動,因此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關鍵[7]。
二甲雙胍為口服雙胍類降糖藥,可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提升葡萄糖的生物利用度,并能減少肝糖的輸出,抑制腸壁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8]。格列吡嗪屬第二代磺脲類口服降糖藥,該藥與二甲雙胍聯(lián)用可提升降糖效果[9]。中醫(yī)對糖尿病的研究歷史非常悠久,中醫(yī)認為糖尿病的發(fā)生與陽虛、脾氣虛弱相關,臨床上一般采取溫陽健脾法進行治療,組方中的車前子、炒白術、防風、赤石脂具有調節(jié)脾胃的功效,黨參、制附子、炙甘草、白芍、茯苓具有補中益氣、扶陽固本的功效,以上諸藥合用具有溫陽健脾的作用[10]。滕惠蘭等[11]的實驗中,對50例患者采用了溫陽健脾法和西藥聯(lián)合治療,結果顯示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90%,比單純西藥治療的對照組(68%)顯著更高,同時治療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分別為(4.82±1.09)mmol/L、(9.23±2.56)mmol/L、(6.50±1.30)%; 治療后空腹胰島素也顯著下降,達到(8.06±0.84)mmol/L。 該次研究證實,中醫(yī)溫陽健脾法聯(lián)合西藥較單用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療效更佳,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2.5%,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清胰島素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兩種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均比較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該次實驗結果與滕惠蘭等的實驗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中醫(yī)溫陽健脾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吳文卓.中醫(yī)溫陽健脾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7(13):47-49.
[2]韓斌,曾淑云,劉少波.溫陽健脾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陽虛證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36):101-102.
[3]黃海,張軍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11):1746-1747.
[4]向芬,鄭承紅.中藥復方聯(lián)合西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Meta分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37(7):757-761.
[5]安小平,崔慶榮,康學東.苦瓜膠囊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yī)藥,2017,30(3):1-4.
[6]趙濤,樂靜,李傳靜,等.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糖脂代謝及脂肪因子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6,20(7):1382-1385.
[7]陳斌,馮鈺.通腑增液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肺胃燥熱型糖尿病并發(fā)便秘57例臨床觀察 [J].河北中醫(yī),2015,37(3):385-388.
[8]張學辰.降糖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80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5,29(8):117-118.
[9]陳文一.益氣養(yǎng)陰活血祛濁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伴血脂異常96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48(9):639-640.
[10]王宇鐸.二仙地黃湯對改善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腎功能代謝指標的作用研究[J].陜西中醫(yī),2016,37(5):564-566.
[11]滕惠蘭,張曉暉,紅林坤.溫陽健脾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