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杰
當前,體育場館運營情況普遍較差,主要表現在利用效率低、經營管理體系臃腫、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管理人才缺乏、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績效評價意識淡薄[1]等問題上。目前,我國體育場館的運營績效評價大多運用平衡計分卡原理[2],主要從顧客、財務、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的四個維度進行評價。此方法對體育場館運營績效評價偏重于經濟績效評價,僅有少數涉及到社會績效和服務績效。體育場館的運營是一個多維度的利益產出體系,必須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綜合評價,因此需要進一步構建更為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3]。在此,筆者運用WSR系統(tǒng)方法論,從物理視角、事理視角、人理視角構建我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的相關研究多數是針對某一家或者某一種類型場館績效評價研究,并主要通過平衡記分卡方法或者主成分分析法來構建場館績效評價指標。一般認為,平衡記分卡方法所獲得的指標體系較為平衡完整,能夠反映績效評價主體需要的各項指標,而主成分分析法基礎因素和主成分因子(即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之間的關聯(lián)更為科學合理,而可以得到有大量問卷數據的支持。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理事、中國科學院系統(tǒng)科學研究所顧基發(fā)和英國赫爾大學的華裔學者朱志昌博于1995年提出了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統(tǒng)方法論。此方法認為: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既要考慮對象系統(tǒng)的物的因素(物理),又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些物的因素,即事的方面(事理),還要考慮由于認識問題、處理問題、實施管理與決策都離不開的人的因素(人理)[4,5]。在構建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WSR方法論從物理視角、事理視角、人理視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有助于指標體系的建立。
劉志斌和王彥紅[6]在對城市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的研究中,提出社區(qū)場地體育設施服務的一級評價指標,其中包含了設施的建設、維護和開放情況的二級指標。筆者借鑒已有指標修改后作為本文體系物理維度指標。
賴圖才在研究廣州市體育場館營運績效評價指標時列出了管理水平、財務指標、全民健身活動、競技體育與大型活動等一級指標,又包含了14個二級指標。通過權重顯示全民健身活動、競技體育與大型活動所占比重較高;王國尊等在進行中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績效評估體系研究時,提出了社會績效(包含服務績效和公關績效)、財務績效(包含財務制度和財務指標)、過程績效(包含執(zhí)行力和內部流程管理)指標。筆者借鑒已有指標修改后作為本文體系事理維度指標。
賴圖才也提出了員工素質、員工滿意度一級指標;耿寶權在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績效評價研究中,提出了員工滿意度、顧客投訴率等的平衡積分卡指標[7]。筆者借鑒已有指標修改后作為本文體系人理維度指標。
以我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作為研究對象。
2.2.1文獻資料法以中國知網、中國體育場館協(xié)會官網為檢索依據,查閱有關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等方面的代表性文獻,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和支撐。
2.2.2德爾菲法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選取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后,請體育場館管理負責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等以及對公共場館的運營管理情況更為熟悉和關注的主管部門相關人員組成10人專家小組。采用無計名方式進行指標問卷調查。問卷中簡捷標明各指標的具體含義,經過3輪評估后專家意見趨于一致,獲得具有極高效度的指標。
2.2.3層次分析法采用AHP的權重賦值方法,利用yaahp11.0軟件繪制層次結構模型,在集成各專家按1-9標度對各個層次的指標進行兩兩對比結果的基礎上,構建判斷矩陣。通過調節(jié)一致性和軟件的計算,得出各指標所占權重值。根據該權重值對該指標體系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一方面提供評價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的模型,另一方面為管理者指出今后工作的重點。
2.2.4數理統(tǒng)計法運用SPSS23.0軟件對德爾菲問卷專家重要性程度的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以及因子分析的KMO值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1.1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篩選研究采用德爾菲法進行3輪問卷調查確定指標,并依據平均數和變異系數對指標進行篩選。平均數代表了專家們對該指標重要程度的評價,變異系數則反映了專家們對某一指標評價的離散程度。
(1)第1輪專家問卷結果分析。本輪調查主要把預選的指標進行問卷設計。具體是將3個級別的指標分別設計到問卷中去,對各個指標進行具體的解釋,以便專家對各指標有具體的了解;專家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一級3個指標、二級8個指標以及三級38個指標分別按1-7分打分。分值越高表示越同意,對不同意的指標提出變更建議。其中,肯德爾和諧系數是計算多個等級變量相關程度的一種相關量。值越大代表專家的協(xié)調程度越高。通過求得肯德爾和諧系數,可以較為客觀地選擇好的變量。第1輪中剔除平均數較小或者變異系數較大的指標?;赪SR方法論,將3個維度作為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得到了專家們的充分認可。認為3個一級指標合理適用,調查結果如表1。
表1 一級指標專家意見統(tǒng)計結果
專家對大多數二級指標的設計認為可行,除“全民健身活動”外其他指標平均數均在3.5以上。專家認為“全民健身活動”不足以代表績效評價在事理視角下的標度,所以建議舍棄(見表2)。
表2 二級指標專家意見統(tǒng)計結果
表3數據顯示:三級指標“場館設施折舊及維護費用占比”“全民健身人次”“全民健身開放時間”及“開展公眾需求調查次數”的平均值和變異系數較小,專家認為不適合作為上層維度下的子指標,建議調整;“場館的綠化及衛(wèi)生情況”“年度預算編制及執(zhí)行情況”“承辦國內賽事場次”及“公眾滿意率”的平均數不小,但變異系數較大,建議與相似指標進行合并。
表3 三級指標專家意見統(tǒng)計結果
(2)第2輪專家問卷結果分析(見表3)。針對第1輪專家的修改意見進行了調整并發(fā)放第2輪問卷。在三級指標中“對社會免費開放時間占比”與“承辦公益性活動的場次”的變異系數有所增大,專家建議進行合并。另外專家認為“人員晉升比例”與“員工離崗率”“公眾咨詢及內部指引設置情況”與“公眾意見反饋機制及執(zhí)行情況”“開展場館相關課題研究情況”與“提供各種相關知識培訓的班次”具有相通點,可以進行適當合并。
(3)第3輪專家問卷結果分析。針對第2輪專家的修改意見進行了調整并發(fā)放第3輪問卷。得出的所有指標平均值均大于3.50,變異系數小于0.2,肯德爾系數為0.763,P<0.01。專家意見趨于集中、協(xié)調度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2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效度檢驗表4給出了針對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量表進行的KMO樣本充足度測度和巴特萊特球檢驗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巴特利特檢驗的P值為0.002,說明相關系數矩陣和單位矩陣存在顯著差異;KMO值為0.628,可以做因子分析。
由表5可知,第一個因子的特征根為3.764,解釋了7個原始總變量的53.767%;第二個因子的特征根為1.628,解釋了7個原始總變量的23.253%;第三個因子的特征根為1.010,解釋了7個原始總變量的14.435%。三個因子的特征根累計解釋了總體方差的91.455。因此,可以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經最大方差法旋轉后提取的因子,即因子1、因子2、因子3。
表4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表5 總方差解釋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6是對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量表按特征值大于1原則最大方差法旋轉后提取的因子。從表可以看出因子旋轉后因子載荷系數取值明顯趨向極端,量表中的變量明顯可歸為3個因子,也很好地擬合了WSR方法論的三個維度。最后確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指標遞階層次結構。共包含3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及26個三級指標(見圖1)。
表6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a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旋轉方法:凱撒正態(tài)化最大方差法。a. 旋轉在 4 次迭代后已收斂。
圖1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遞階層次結構圖
權重依附于指標內容而存在,是某個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相對重要程度的客觀反映和定量分配,是構成體系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8]。將5位專家按1-9的比例標度對各級評價指標兩兩比較的結果導入到y(tǒng)aahp11.0中,調整判斷矩陣一致性,然后選擇群決策判斷矩陣集結的數據集結方式,得到最終計算結果(見表7)。其中檢驗所有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1,滿足一致性要求。
表7 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權重
由表7可知,人理維度和事理維度是我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中較重要的部分,占到總權重的83%。從二級指標總體指標權重可以看出:公眾需求權重最大,然后除場館軟件建設外的其他二級指標權重相當。說明公眾需求是評價中最重要的要素。隸屬于“公眾需求”下的兩個三級指標——“公眾意見反饋機制及執(zhí)行情況”和“公眾投訴與滿意”——權重排名前二。其他各指標的權重逐漸下降。可以看出在我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過程中,是否滿足公眾需求在評價中占很大比重。所以在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實踐中,應把握好公眾群體,滿足其需求,發(fā)揮好公共體育場館服務大眾的作用。
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由其運行情況、服務水平、在公眾中的形象和滿意度等體現。文章以長春市體育中心為例進行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
選取5位熟悉長春市體育中心的非體育中心工作人員組成問卷調查專家小組,按評價體系內26個三級指標對其進行運營管理績效的評定。專家根據客觀事實,對每個指標評定好(5分)、較好(4分)、一般(3分)、較差(2分)或者差(1分)5個等級中其一。通過回收問卷,將綜合評定等級換算成分數,得到3.881 4分的結果。在較好與一般等級區(qū)間內,偏向于較好,符合目前體育中心績效水平。
文章采用德爾菲法和WSR方法論,定量與定性結合性地篩選了3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和26個三級指標,構成了我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體系保持了良好的結構效度;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各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各矩陣滿足一致性要求。一級指標的重要性程度排序為人理、事理、物理;公眾需求在二級指標中最為重要,公眾意見反饋機制及執(zhí)行情況、公眾投訴與滿意指標在三級指標位列前2。根據該評價指標體系對長春市體育中心進行了實例綜合評價。結果表明該體系具有合理性,可以有效地評價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鑒于此,體系各指標權重顯示,體育場館管理人員應樹立以公眾為本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將工作落到實處,加大體育場館的開放程度,提高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績效[9]。
參考文獻:
[1] 杜朝輝.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5):39.
[2] 耿寶權.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績效評價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12):4.
[3] 劉志斌,王彥紅.城市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綜合評價研究——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J].職教論壇,2013(35):96.
[4] 呂樹庭.破解公共體育場館運營難題的制度選擇——評《公共體育場館民營制度選擇與效益評價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6(4):3.
[5] 譚躍進.定量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6] 林向義,羅洪云,曹明閣,等.基于WSR系統(tǒng)論和三角模糊數的知識管理績效評價研究[J].現代情報,2013(6):7.
[7] 周寧.如何提高公共體育場館服務管理績效的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13):193.
[8] 張曉瑩,趙軒立,盧鳳.我國競技健美操裁判員選派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10):111.
[9] 周薇薇.政府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南方經濟,201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