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波
對于集體項目而言,團隊凝聚力往往決定了運動隊能否發(fā)展出自身特有的團隊文化,使運動員產(chǎn)生歸屬感與價值感,并能夠在比賽和生活中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它是運動隊奪得勝利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為了量化研究團隊凝聚力,國內(nèi)外學者編制了幾種相關測量工具。使用率較高的有卡倫、魏德爾和布諾萊編制的“體育團隊環(huán)境問卷”和我國學者馬紅宇在2008年修訂的群體環(huán)境問卷。目前現(xiàn)有的測量工具和應用研究多是以團隊競賽目標作為主要導向研究團隊凝聚力,強調運動員會為了實現(xiàn)冠軍夢想而產(chǎn)生團隊凝聚力。事實上在團隊凝聚力的形成過程中,人際關系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因此本研究在前人基礎上,專注于對集體項目運動員的社交凝聚力的研究,探究其構成因素并予以測量,為教練員與運動員在團隊凝聚力建設上提供參考。
訪談對象為五名體育學教授和太原理工大學籃球隊的教練和運動員共18人。問卷的初測對象為山西省體校80名集體項目運動員;修訂后問卷調查對象為山西省體校和晉中市體校共300名運動員。
首先對五名體育相關領域教授進行專家訪談,然后對全國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冠軍隊——太原理工大學籃球隊教練和運動員共18人進行訪談。該籃球隊曾獲得兩屆CUBA冠軍并多年穩(wěn)居前八名。參與訪談運動員年齡在18~24歲,平均訓練年齡均超過10年。
總結專家、教練與運動員均認可的影響集體項目社交凝聚力的題項37個,形成初始問卷。利用初始問卷對山西省體校80名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后剔除12份無效問卷,得到有效問卷68份,有效率為85%;對初始問卷進行分析后共得到有效題目25項,修訂形成最終問卷。采用修訂后問卷對山西省體校和晉中市體校300名運動員進行調查,回收后得到有效問卷257份,有效率為85.7%。
如表1所示,修訂后的《集體項目社交凝聚力問卷》包含25個題目。采用李克特5級評價指標,分別是“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對應分值分別為“5分、4分、3分、2分、1分”。
問卷所得基本數(shù)據(jù)運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集體項目社交凝聚力各維度后使用AMOS 24軟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最終得出結構方程模型。
表1 修訂后集體項目人際關系凝聚力問卷測量指標表
問卷的信度檢驗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數(shù),得出總體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是0.945;折半信度檢測第一部分信度系數(shù)是0.894,第二部分是0.913,形態(tài)間相關系數(shù)為0.829。可見修訂后問卷內(nèi)部一致性較強,信度水平高。
表2 效度分析表
問卷效度采用結構效度進行檢驗。效度指標KMO值越接近1結構效度越好。表2所示即修訂后問卷的結構效度分析表。其中KMO值是0.790,Bartlett 的球形檢驗P值為零。可見問卷的結構效度良好。
本研究以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集體項目人際關系凝聚力維度因子,形成因子負荷矩陣后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Varimax)對初始因子負荷進行旋轉,從而使所得因子更加清晰。依表3可知,因子分析后共形成四個維度,能夠解釋總變異量為64.26%;表4是因子分析各題項因子載荷表??梢钥闯?,25個題目共形成了四個維度。根據(jù)題目的內(nèi)部一致性,本研究分別將其命名為人際親和、人際吸引、團體適應和團隊合作。
根據(jù)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設置4個潛變量,分別是人際親和、人際吸引、團體適應和團隊合作,利用AMOS 24軟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具體方法是利用協(xié)方差結構方程對集體項目社交凝聚力各因素構建模型。在構建過程中,不斷調試檢驗得到最終擬合度最好且相對簡化的模型,如圖1所示。
圖1集體項目人際關系凝聚力構成因素協(xié)方差結構方程模型圖
在檢測過程中,本研究選擇的適配度指標包括:絕對適配度指標卡方值χ2、df值、p值、RMSEA、GFI、AGFI;增值適配度指標NFI、CFI;簡約適配度指標χ2/df。模型適配結果見表5可知,各項適配指標均在理想范圍內(nèi),模型擬合程度良好。從而驗證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各維度都是有效的。在此基礎上構建的集體項目社交凝聚力協(xié)方差結構模型是合理的。
在模型中,人際親和、人際吸引、團體適應和團隊合作四個維度之間均具有直接相關關系。兩兩間標準化路徑系數(shù)均大于0.6,說明相互間具有很強的影響作用。每個維度和其所屬因素之間的路徑系數(shù)也符合要求。說明這25個題目可以有效預測集體項目社交凝聚力的四個維度。
表3 探索性因子分析維度因子載荷表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4 探索性因子分析各題目因子載荷表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轉方法:具有 Kaiser 標準化的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a.旋轉在 7 次迭代后收斂。
表5 模型指標適配情況表
(1)集體項目社交凝聚力的構成因素可以分為四個維度,分別是人際親和、人際吸引、團體適應和團隊合作。通過維度可以看出,在集體項目中為了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教練員可以從人際關系凝聚力方面開始著手。在構建過程中,首先應當注意識別每位運動員的個性特點。在選拔隊長或其他重要位置運動員的時候不僅要考慮運動水平,還應考慮運動員是否具有開朗的性格、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其次,教練員應當關注每位運動員的情緒狀態(tài)和適應情況。針對性格內(nèi)向或個性較強的運動員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增進隊員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另外,要時刻注意在大的團隊中是否形成了一些小的團體。在出現(xiàn)苗頭的時候要及時給予重視,并加以干預。
(2)集體項目社交凝聚力構成因素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標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和SEM結構方程模型研究均表明,四個維度和其包含的25個因素構建的模型擬合度非常理想。因此本問卷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測量工具,幫助教練員或相關人員評價集體項目運動員的人際關系凝聚力,為相關研究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肖紅,牛福安,等.高水平運動員自我效能感、群體凝聚力與組織效能關系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9):81~86.
[2] 張鐵明,譚延敏,陸盛華,等.籃球隊內(nèi)部球員沖突與滿意度: 組織公民行為的中介作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1):89~94.
[3] 竇海波,丁振峰,劉傳海.高校高水平集體球類項目團隊凝聚力與團隊效能關系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1):98~94.
[4] 張鐵明,譚延敏,陸盛華,等.非正式結構體育社團群體凝聚力與群體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6(5):380~387.
[5] 崔立根.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模型構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0(4):30~33.
[6] 馬紅宇.我國高水平手球隊群體凝聚力的研究[R].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報告,2004.
[7] 馬紅宇,等.凝聚力對教練員領導行為、運動員角色投入和運動員滿意度的中介作用[J].體育科學,2006(3):64~68.
[8] 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