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科
日本作家井伏鱒二被譽為“文壇的仙人”,其成名作為《山椒魚》,它通過對動物的細致描寫,刻畫出動物鮮明的性格特征。本文將采用文本分析法,從文本出發(fā),分析具體的動物意象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找到其指導意義。
井伏鱒二于1929年發(fā)表短篇小說《山椒魚》,其主人公是一條被幽禁的山椒魚,兩年時間的發(fā)育導致其頭過大,而無法離開巖洞。它經歷過傷心,開始學會妥協(xié),對洞外的世界充滿憧憬,當看到成群結隊的鳉魚時,它嘲笑它們“多么不自由的小東西”;當小蝦混進洞中排卵時,它得意洋洋地說“整天憂心忡忡、冥思苦想的家伙,真沒出息”,并下定決心沖出洞外,可是它再一次失敗了;當一只青蛙落入洞中時,山椒魚惡作劇般將青蛙困在洞內,使其與自己處于一樣的境地。接下來,筆者將同大家一起分析這些動物的象征意義。
一、山椒魚:孤獨中的自畫像
文章開篇寫到:山椒魚很傷心。它試著往外游動,卻被狹窄的洞口卡住,洞內狹窄昏暗,這讓它極其狼狽,“認定自己命不好似的”開始妥協(xié),心里開始打算未來,但并沒有實質性的辦法。洞中有苔蘚在散布花粉,山椒魚討厭這些東西,認為它們弄臟了自己的棲息之所。不難看出,這個巖洞就像作者所處的時代,當時共產主義文學興起,大部分作家在時代的潮流中紛紛轉向共產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作者被主流思想所困,不想被左右,力圖沖破桎梏。山椒魚或許就是作者本身,它的幽閉生活就是當時井伏自身狀況的反映。作為一個無名氣、無穩(wěn)定職業(yè)的作家,為尋找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孑然一身,免不了在這條孤獨的道路上痛苦掙扎。當時又恰逢革命及經濟不景氣,紛雜的世事就如苔蘚的花粉一樣擾人心緒,容易讓徘徊、苦悶的人失去控制。文中談到“平??吹降臇|西,總不如從小窗口看到的那么多”,誠然,山椒魚從昏暗的地方望向明亮處,因為只有狹窄的洞口通向外界,平時不會注意到的東西才會顯得珍貴而明顯,對光明的渴望才更熱切。由此類比現(xiàn)實,當人們身陷困境,免不了會像山椒魚一樣自怨自艾,感嘆時運不濟等,但還是要有跨越障礙的勇氣。
二、鳉魚:隨波逐流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
山椒魚從洞口能望見一個水潭,水潭中生長著茂密的水藻,一群鳉魚在其中穿游,它們“成群結隊,互相鼓勵,以免被急流沖散”,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如果其中一條向左游動的話,其他會一起向左;向右的話,它們會認為那是必去的方向,由此可以聯(lián)系到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動蕩影響到文學思潮,大部分作家追隨當時主流的文學,往往忽視自身的情況與發(fā)展,盲目追隨他人腳步只會使其文學作品脫離實際,創(chuàng)造出一些索然無味的作品。不安、迷茫、慌亂讓他們結伴,誤以為找尋到了正確方向。
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為了合群,為了避免被攻擊、被嘲諷就積極融入集體,融入社會,抱團取暖。也許他們認為,平凡普通意味著安全,標新立異、堅持自我就應該被否定、被孤立。如果你能做到對時事的看法不會輕易地被各種評論和觀點左右,不會對考研趨之若鶩,不會對流行盲目跟風,這就夠了。不管怎樣,人們應該明白,立足實際,避免盲從。
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山椒魚說“它們當中單獨一條是很難脫離其他許多伙伴而任意游走的、多么不自由的小東西”。在這里,山椒魚本身就是沒有自由的一個存在,它卻反過來嘲笑鳉魚,這表明山椒魚內心對自己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并且因為環(huán)境的影響,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凸顯了它的悲慘可憐。人類社會也是如此,當你遭遇不如意時,心情低落,只能看到對方的短處,言語刻薄地嘲笑別人。
三、青蛙:另一個自己
山椒魚只身待在巖洞中,看著洞外熱鬧的光景,選擇閉上眼睛,它嘆息道:“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多冷清啊。”悲傷仿佛溢滿了整個巖洞,但是這樣的結果是“山椒魚的性情好像變壞了”,當一只青蛙從洞口溜進來之后,山椒魚就用那碩大的頭堵住了出口,并惡毒地說:“我要在這里關你一輩子?!边@只青蛙之前在外面是自由快活的,而現(xiàn)在卻淪為了“階下囚”,對于山椒魚來說是高興的,能夠讓之前艷羨的青蛙陷入跟自己相同的處境,這讓它感到很痛快。就這樣,原本沉寂的巖洞不再安靜,它們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這里的青蛙就變成了另一個山椒魚,兩個互相嘲諷,互不認輸。
這樣的光景并沒有持續(xù)多久,之后的一年,它們停止了爭吵,雖然都在嘆氣,但盡量不讓對方聽到。之后,青蛙因為看見花粉的掉落而感傷,不小心發(fā)出了哀嘆聲,山椒魚以友好的方式關切道“你剛才大聲嘆氣了吧”,意味著兩者和解。兩者遭遇、處境相同,感受相同,對于外界光明的向往也相同,青蛙也就是山椒魚的分身,在相互對峙中,其實是作者對自己內心的詰問和審視,凸顯出井伏鱒二內心的焦慮不安,但隨著時間流逝,時過境遷,自己的心境也開始變得平和,對世事多了一份寬容與理解。
四、結語
井伏鱒二通過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出一幅生動有趣且意味深長的作品。假托動物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對人生的感悟、對現(xiàn)實生活的啟發(fā)意義,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悲傷,讓人回味無窮,不禁感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