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如彬
湘江是湖南永恒的主題,是長沙永恒的主題。我住在湘江邊,目睹了湘江的變遷。
7年前的金秋十月,我有幸作為長沙市民代表,體驗了湘江第一條隧道——營盤路隧道的試運行。
那天,風(fēng)和日麗,我早早地就來到了河?xùn)|的營盤路隧道口。誰知,還有比我更早的,那里已聚集了許多人,到處紅旗招展,像過節(jié)一樣,喜氣洋洋。我站在人群中,等待著通車儀式的開始。2009年冬,這隧道開建了。這條隧道東連營盤路,西接咸嘉湖路,是城市的主干道。在我家南面一百多米處就是隧道工程西面的一個重要工地,由兩個入口和一個出口組成。我常站在陽臺上,觀看著工人們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鉆機的敲打聲、推土機、攪拌機、水泥泵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好像美妙的交響樂曲。夜晚,雖然讓人不能入睡,人們也高興,因為知道隧道修成后,又多了一條過江通道,使人們的出行更便捷。沒想到,不到兩年就提前通車了……人群的騷動,把我從沉思中拉了回來,原來通車儀式開始了。儀式很簡單:主持人講話,省委書記剪彩……我只希望早一點去領(lǐng)略它的雄姿。這一刻終于到了,我們有秩序地上了大巴。汽車徐徐向隧道駛?cè)?,這時車上像開了鍋,七嘴八舌議論開了:“這么明亮,和外面一樣?!薄斑@里面裝修得比咱家還漂亮。”“車子真平穩(wěn)!”不一會兒,一縷陽光閃進了隧道,還聽到了腰鼓聲。到河西了!我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行程3千米不到6分鐘,真快。大家戀戀不舍地下了車。省委書記正在和等待在隧道西口的建設(shè)者們一一握手,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祝賀,然后又向自發(fā)而來見證隧道通車的人們揮手致意,人們臉上洋溢著無比的喜悅和幸福。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思緒萬千。40多年前過湘江的情景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那是1968年,我送愛人去青海,第一次來到省城長沙。想去岳麓山,圓我兒時的一個夢。我們來到河邊,只見江水滔滔。如何過河呢?到處打聽,才找到渡口,只有幾只小船,很多人在排隊。好不容易到了岸邊,還要爬幾十步階梯才到河堤上。一看表,過河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而今天,從隧道過江只要幾分鐘,又快又舒適。從河底修路,要是沒有先進的機械,沒有高超的技術(shù),沒有雄厚的國力,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7年過去了,湘江長沙段的橋,由上世紀的兩座增加到了8座,一座比一座宏偉壯觀,風(fēng)格各異。在地下,增修了南湖路隧道,還有2條地鐵,穿過了湘江。
一到夜晚,一只神奇的手,點亮了長沙的上空,如同白晝。大橋像一道道彩虹掛在湘江上,又像一條條金色的紐帶連接著東西兩側(cè)。兩岸林立的高樓倒影在水中蕩漾,閃著粼粼的波光;微風(fēng)吹過,倒影像五色彩綢在舞動。特別是在前幾年,在望城修建了水利樞紐,結(jié)束了湘江的枯水季節(jié);又攔劫了污水排灌,修了湘江風(fēng)光帶,湘江的水更清了,更綠了。
每晚,我和老伴悠閑地漫步在湘江風(fēng)光帶上,像走進了天上的街市,不!是人間仙境。我慶幸生活在這個新時代,生活在湖南這片熱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