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
1984年的1月,在一個經(jīng)濟落后的小村莊我出生了。從小就渴望有朝一日離開農(nóng)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2012年,28歲的我開始創(chuàng)業(yè),走進了茶葉領(lǐng)域。一開始我并不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做茶,但如今回憶起來,不禁覺得一切也許正如那句老話所說: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創(chuàng)業(yè)之初很是艱難,因為是對茶葉的優(yōu)劣沒有概念。兩年后,我獨自一人來到云南,著名的普洱茶之鄉(xiāng),在這里,我重新認(rèn)識了茶。在清邁山,我看到了云南面積最大,受保護最好的古樹茶,第一次目睹茶葉的采摘制作,不由得被這小小的綠葉折服了。這次云南之行讓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biāo),堅定了信念。
2015年,參加武夷山茶山行的時候,幸運的遇到了影響我至今的貴人。她是那天活動的評委,我坐在她的旁邊。猶豫再三,我終于鼓起勇氣向她要了微信號,就這樣,我們結(jié)了緣。從那時起,我?guī)缀趺刻於紩c她交流,向她請教。
但這樣的方式遠(yuǎn)不如面對面交流來得直接,于是我提出去她所在的城市學(xué)習(xí)。到了濟南,上完第一天課,我有了一個想法,迫不及待地向她提了出來:“我可以拜您做師父嗎?”在她點頭答應(yīng)的那一刻,我哽咽了。古有程門立雪求師問教,雪落一身老師方出,而我這么輕易就求得了這么好的老師,這件事情再一次堅定了我要將茶事業(yè)做好的信念。
就這樣,我成了師父的第四個徒弟,在這世界上好像又多了四位親人,每次做事心有彷徨,思及她們我的內(nèi)心便踏實許多。時常路過濟南便停留幾天,與師父和幾位師姐們品茶,學(xué)習(xí)。這幾位在我的習(xí)茶之路上給我許多指點,在我遇到瓶頸時給予我?guī)椭?/p>
又一次南糯山之行,我不再是獨自前往,山上婷婷裊裊的霧氣籠繞,樹葉上時有水滴落下,不知是雨水還是霧水,這樣清新的環(huán)境中,我們笑談過往,展望未來,共同規(guī)劃茶事業(yè)的走向。看著景色與談笑的她們,我想起了“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兩句詞。
好個“詩酒趁年華”,這次茶山行,給了我一些新的啟示,對未來也有了新的想法,可不就要趁著年輕,趁著能折騰的時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