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qū)富邦小學 滕晨霞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憑著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的經驗,我把閱讀的重要性歸納為四條:
一、閱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有效手段。理解靠什么?古人說:“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小學語文大綱也明確指出:“要善于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耳傳”只能使學生“懂”,只是把知識或結論裝進學生的腦袋里而已,“閱讀”卻包含著閱讀能力的訓練,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正確的理解詞語,這里面就有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閱讀能力的訓練也就包含在其中。
二、閱讀是識記的需要,掌握學過的詞語,不斷豐富學生的詞匯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沒有一定數量的詞語的積累,語文能力的形成也就會變成一句空話。怎樣才能使學生把書本上的語言儲存到大腦中去,變成自己的語言?主要辦法也是讀——出聲的讀。德國心理學家海爾曼·愛比爾哈斯通過實驗證明:記住的東西,其中一半左右,僅一小時就會完全忘記。一天會忘記70%,一個月會忘記80%。記憶就是把通過人體各個器官吸收到的情報在左腦里進行整理后,儲入右腦,而兩耳聽來的情報可以不斷地進入右腦,不存在一小時就忘掉一半的現象。因此,要加強對語言的識記,最好是出聲地讀。
三、閱讀能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時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樣鼓舞過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進入每一個青少年的理智心靈。
四、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照耀。我曾經教過一名這樣的學生,一到三年都被當作弱智學生看待,我接班后發(fā)現這個孩子確實很多表現較其他同學不同,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她因父親去世早,從小體弱多病,而性格孤僻,喜歡離群獨處。于是我在課堂上請她來回答簡單的問題,借給她課外書讓她閱讀,鼓勵她不懂就問,沒想到在一次公開課上,她竟然回答出了全班同學誰也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令我驚喜,是閱讀改變了她。
多數學生不愛讀書,學生訂閱的雜志,家長買的課外書都成了擺設。孩子不愛讀書,原因是多方面的,閱讀速度不快,閱讀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應該從兩方面入手:
一、提高閱讀速度,增大信息量。經過調查,普通人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鐘300~700字,小學生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鐘120~200字,經過有效的、科學的訓練,普通人的閱讀速度完全可以提高5~10倍的,這樣的高速閱讀可用于長篇小說,已讀過的課文,一般性新聞等,這些對記憶要求不太高,但不愛閱讀的學生,很多沒有悟到這一點,他們在課外閱讀時,也多是一字一字地啃,速度太慢,生怕有一個字漏掉了,每一個字都認真地讀過,他差不多是想把每個字記住,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結果是想記下所有的,而所有的都沒有記下。所以我認為閱讀也是一種技術,技術就需要訓練,我是這樣做的:先將一個有5~8個字的簡單句子教學生一次全部注視一秒鐘,然后再讓他出聲朗讀,例如:撫順市望花區(qū)。然后再讀幾次進行強化,接下來是一個不斷加長句子長度的逐步升級的訓練,每次訓練要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我利用半年時間對我班十五名同學進行這種訓練,結果顯示這十五名同學的閱讀速度明顯高于其他同學,我還選擇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讓他們閱讀,這樣他們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兩名平時表現一般的學生學習成績進步非???,由原來的倒數幾名一躍而入前二十名(全班45名同學)。
二、提高閱讀質量。大綱指出:“閱讀教學除了培養(yǎng)學生讀書看報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認真閱讀的習慣”。有關專家認為,認真閱讀的習慣包括:愛讀書、讀好書;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既能精讀,又能略讀。我認為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最為重要,這就是人們說的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讀,要注意要有目的性,帶著問題讀,即“以問促讀”。“以問促讀”就是讓學生帶著圍繞訓練閱讀能力設計的問題去讀去思。如教學《翠鳥》一課,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并提出問題:按課文寫的順序,說說翠鳥的外形。這既訓練讀的能力,又訓練了說的能力。讀,能分清層次,抓住重點和關鍵詞語;說,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指導學生按照這個問題的要求去讀、去思、去劃、去說,久而久之,認真閱讀的習慣也就得到培養(yǎng)。讀,還要注意教給讀書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口誦心惟”,即“邊讀邊想”。我把一篇篇課文作為例子,教學生知道從哪里想、想什么。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見解和嘗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高度重視并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努力尋求學生樂于接受的有效途徑,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在我們的指導下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