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長沙》作于1925年晚秋,32歲的毛澤東站在橘子洲頭,懷念在湖南一師的讀書歲月以及那時志同道合的諸位友人。在毛澤東的這些友人中,最重要的一位當屬蔡和森。那些年,他們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并稱“毛蔡”。
蔡和森紀念館
毛澤東與蔡和森相識于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以下簡稱一師)。辛亥革命前后,他們分別從湘潭韶山沖和湘鄉(xiāng)永豐(今屬雙峰縣)來到省城長沙求學。毛澤東入湘鄉(xiāng)駐省中學,隨后考入省立第四師范,1914年春,四師并入一師;蔡和森入鐵路學堂。一師創(chuàng)立后,蔡和森于1913年秋考入。從此,兩位有志愛國青年相聚到一起。
在一師,毛澤東和蔡和森均以思想進步、知識淵博、文章出眾而聞名于全校。他們常常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和人民疾苦。他們的宏論、見解,在同學中有廣泛的影響,并受到進步教員們的贊賞,特別是二人的恩師楊昌濟。1920年1月,楊昌濟在病中寫信給他的好友章士釗:“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重二子?!崩盍⑷不貞浀溃骸斑h在五四運動以前,在湖南的一般先進青年中,就盛稱毛蔡之名,而奉之為表率?!?/p>
毛澤東與蔡和森除刻苦學習外,還積極進行身體和意志方面的鍛煉。蔡和森由于患有哮喘病,體質較弱,曾采用靜坐的方式鍛煉。毛澤東對于靜坐法不完全贊同,認為要野蠻體魄必須采取更激烈的方式。在毛澤東的鼓動下,他倆冒著暴風驟雨登岳麓山,在腳上綁著沙袋跑步和爬山,無論春夏秋冬堅持早晚冷水浴,冒著寒風結伴到湘江游泳,專門在刮風下雨下雪時脫掉衣服在戶外暴走,稱之為風浴、雨浴、雪浴,來鍛煉自己的意志。據張昆弟1917年9月23日的日記記載:“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側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書院后下山,山風大發(fā),空氣清爽,空氣浴,太陽浴,胸襟洞徹,曠然有遠俗之慨。”蔡和森對毛澤東十分推崇,他勸友人沈宜甲說,必須與毛澤東成為好友,“人生少年結合至重要”,毛澤東是了不起的人物,“坐定如山,意堅如鐵”。
毛澤東與蔡和森還特別重視接觸社會、接觸實際,讀“無字之書”。1918年春夏,毛、蔡二人穿著草鞋上路,身無分文,行李只有一把雨傘、一條毛巾、幾件換洗衣服。他們沿洞庭湖南岸東岸,途經湘陰、岳陽、平江、瀏陽等地,一路幫農民寫信寫對聯(lián),與私塾先生搭訕談論詩書,在鄉(xiāng)民家留飯留宿?;丶液?,蔡母葛健豪問他們沒錢是怎么撐這么久的,蔡和森總結為:“見人說話,遇事幫忙?!?/p>
毛澤東和蔡和森還喜歡結交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1915年9月,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向長沙各校發(fā)出油印的“征友啟事”。啟事說“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提出要結交能刻苦耐勞、意志堅定、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青年。經過兩年的努力,毛澤東和蔡和森身邊就聚集了20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岳麓山上,橘子洲頭,留下了他們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書生意氣,也留下了他們“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矯健身影。他們還經常到蔡和森家里聚會,探討問題,一談就談到深夜,有時還談到天亮。毛澤東多年后提到,他們那時只愿談大事,談人的本質、談人類社會、談中國、談世界、談宇宙。這樣的討論有上百次。就是在這樣的討論中,1918年4月14日,毛澤東、蔡和森、蕭子昇等人在蔡和森家里成立了新民學會。會章規(guī)定:學會的宗旨是“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會員守則為: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
新民學會成立后,就如何發(fā)揮團體的作用,創(chuàng)造新的環(huán)境,使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經??紤]。同時,會員多數已經從學校畢業(yè)或即將畢業(yè),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來更好地施展抱負,也是大家不得不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恰在此時,已在北大任教的楊昌濟寫信告訴他們:蔡元培、李石曾等人正在籌辦赴法勤工儉學項目。楊昌濟的來信猶如雪中送炭,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幫助。1918年6月下旬,學會正式召開了一次會議,專門討論會友“向外發(fā)展”的問題。會議認為:留法勤工儉學有必要,應盡力進行。大家推舉蔡和森、蕭子昇“專負進行之責”。蔡和森先行赴北京接洽。
1918年6月,蔡和森只身進京,為新民學會諸友打前站。經楊昌濟引薦,他拜訪了蔡元培,了解了勤工儉學的細節(jié)。經蔡和森奔走鋪路,1918年8月,毛澤東、張昆弟、蕭子昇、羅學瓚等人也來到了北京準備赴法。經過一番籌措和努力,赴法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毛澤東和蔡和森又商定:為了擴大新民學會的影響,蔡和森“出洋”,到法國去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毛澤東“暫不出國,暫時在國內研究各種學問的綱要”,通過書信互通國內外的信息與思想,在國內和法國共同發(fā)展新民學會,尋求復興中國的道路。
1919年12月15日,蔡和森、葛健豪、蔡暢、向警予等中國第二批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從上海乘坐郵輪赴法。從此,新民學會以毛澤東與蔡和森為首分成了國內國外兩個部分。兩部分之間,通過書信往來連成一個統(tǒng)一整體。雖然分處兩地,但毛澤東和蔡和森仍然心心相印,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立場一致。
在赴法的漫漫海上旅途中,蔡和森和向警予經常一起觀看日出,一起討論學術和政治問題,憧憬美好的未來,兩人漸漸萌發(fā)情愫。1920年6月,他們在法國的蒙達尼正式結合,其結婚照為二人同讀一本打開的《資本論》。他倆還將戀愛過程中互贈的詩作收集出版,題為《向上同盟》。隨后,人們把這二人的結合稱為“向蔡同盟”。蔡和森將這一好消息分享給了在國內的摯友毛澤東:“我與警予有一種戀愛上的結合?!泵珴蓶|聞知此訊,極為高興。他在1920年11月26日致革命友人的信中說:“以資本主義做基礎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絕對要不得的事,在理論上是以法律保護最不合理的強奸,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戀愛……我聽得‘向蔡同盟’的事,為之一喜。向蔡已經打破了‘怕’,實行不要婚姻,我們正好奉向、蔡做首領,組成一個‘拒婚同盟’?!边@里講的“拒婚”,是反對舊式封建婚姻的腐朽程式,追求自由的愛情結合。隨后,毛澤東與楊開慧的結合,實際上也是“向蔡同盟”模式的再版。
在法國,蔡和森“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認真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認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舍此無方法”,主張組織共產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當然,也有一些留法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認為應該用溫和的改良主義的方法救中國。如蕭子昇等人認為:“世界進化是無窮的,革命也是無窮的,我們不認可以一部分犧牲,換多數人的福利,主張溫和的革命——以教育為工具的革命。”留法的新民學會會員間嚴重的意見分歧,在1920年7月召開的蒙達尼會議上徹底公開化和白熱化。然而,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各自擁有一部分支持者,誰都沒有形成壓倒對方的優(yōu)勢。
蒙達尼會議后,蔡和森和蕭子昇分別將各自的主張寫信告訴國內的毛澤東,征求毛澤東的意見。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在寫給毛澤東的信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xiàn)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而“社會主義必要之方法”為“階級戰(zhàn)爭——無產階級專政”。他還在信中特別提出:“我以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他是革命運動的發(fā)起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zhàn)部。以中國現(xiàn)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fā)生有力的組織,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彼ㄗh毛澤東立即物色人物,著手建黨的準備工作,說:“此事關系不小,望你注意?!贝送?,信中他還提出了關于中國革命必須和國際無產階級取得聯(lián)系,與俄國打成一片等。蕭子昇也將自己的主張寫信告知毛澤東。毛澤東早就與蔡和森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加之兩年來的實際斗爭經驗,認為“用和平方法去達共產目的”是行不通的。他在給蕭子昇、蔡和森并在法諸友的信中說:“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學會方針,正與我平日的主張相合,并且我料到是與多數會友的主張相合的”。到底用什么方法達到“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目的呢?我于子昇的主張不表同意,“而于蔡和森的主張,表示深切的贊同”。
蔡和森還在給毛澤東的另一封信中,系統(tǒng)而深刻地論述了建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及組織原則。他說:“我以為現(xiàn)世界顯然為兩個敵對的階級世界,學說亦顯然劃了鴻溝?!辈⒄f:“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顯然為無產階級的思想。以唯物史觀為人生哲學的出發(fā)點,結果適與有產階級的唯理派相反,故我們今日研究學問,宜先把唯理觀與唯物觀分個清楚,才不致墮入迷陣?!泵珴蓶|接到蔡和森這一信后復信說:“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同?!辈⒄f:“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是唯一正確的主義。正是在相互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中,毛澤東和蔡和森轉變?yōu)閳远ǖ鸟R克思主義者,并共同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作出了重要貢獻。
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雕像
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在殘酷的革命斗爭中,毛澤東與蔡和森始終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患難與共,并肩作戰(zhàn)。
1921年12月,蔡和森被法國當局強行遣送歸國時,中國共產黨已經建立,他便留在黨中央機關工作。黨的二大上,他被選為中央委員、宣傳部長,負責主編《向導》周報。親手辦一種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報紙,是蔡和森多年來的愿望。他在同毛澤東的通信中談到建黨的部署時,還特別強調要“公布一種有力的出版物”。黨的二大決定由他籌辦黨的機關報后,他滿腔熱忱地接受了任務,并根據當時政治斗爭的形勢和環(huán)境,將報紙名稱擬定為《向導》周報。作為蔡和森的好友,毛澤東也大力支持《向導》的工作,擔任該報的編輯委員,不僅撰寫稿件,還參加編稿工作?!断驅А烦霭婧螅蔀榱撕诔脸林袊摹耙痪€曙光”,成為了4億中國同胞思想心靈上的“向導”。
1923年6月,黨的三大在廣州召開,著重討論如何與孫中山國民黨合作的問題,蔡和森和毛澤東一同出席。會后不久,他們同赴上海黨中央機關工作,公開以“王姓兄弟”相稱,同住上海閘北的一棟樓里——蔡和森夫婦住樓上,毛澤東夫婦住樓下。當時,毛澤東負責黨中央的秘書工作。國共合作建立后,他與向警予同在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部工作;蔡和森仍主編《向導》周報,主持“家務”的則是楊開慧。他們在各自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共同領導上海工人運動,一同主編《向導》周報,有時還一同深入到工廠舉辦工人夜學。他們在生活上相互關心,在工作上相互配合,真是親如兄弟。
五卅運動后,毛澤東輾轉湖南等地開展農民運動,蔡和森則赴蘇聯(lián)駐共產國際。1927年春,中國革命運動迅猛發(fā)展,特別是湖南農民運動在毛澤東的發(fā)動下,如火如荼。在中國革命運動的高潮中,毛澤東回到湖南考察了湘中5個縣,并寫出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駁斥了黨內外懷疑和指責農民運動的論調,指出:農民問題是決定中國革命全局的問題,只有放手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這段時間,蔡和森雖然不在國內,但他與毛澤東的思想始終相通。1927年4月,他從莫斯科歸國,途經湖南時作農民運動演說,指出:“農運是整個革命的根本問題”“資產階級是壓迫工農的,不能領導革命”“誰可以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誰可以得天下”。在對待農民問題上的一致性,加深了他們的革命友誼。在黨的五大上,他倆又針鋒相對地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
黨的五大后,針對許克祥發(fā)動反革命叛亂的情況,蔡和森提出積極發(fā)動廣大工農群眾,擴大工農武裝,“以暴動對付暴動”的正確意見,建議黨中央“做一軍事計劃,以備萬一”。毛澤東對此深表贊同,也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提出:“不保存武力,則將來一到事變,我們即無辦法?!比欢毯蜕兔珴蓶|的正確意見,沒有得到陳獨秀的采納。不久,汪精衛(wèi)召開“七一五分共會議”,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遭受慘重失敗。
為了挽救中國革命,1927年8月7日,黨在漢口舉行緊急會議,蔡和森與毛澤東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徹底清算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接受了毛、蔡等同志的正確意見??墒牵瑫h成立新的黨中央領導班子時,共產國際代表擬定的新的臨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名單只有蔡和森,而沒有毛澤東。蔡和森表示反對,因為他認為“許久以來代表湖南農民革命之激烈傾向的毛澤東、彭公達也未在列,而我卻依然在其中”,因此,他提出:“毛澤東進政治局,參加中央領導工作;彭公達應進入正式名單”,“我要求,不要把我加入名單”。也就是說,蔡和森寧肯自己退下來,也建議要把毛澤東加入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名單。事后,有人攻擊蔡和森,說他這是“想組織湖南左派”。蔡和森大義凜然地聲明:“和森與毛澤東同志之關系,絕對不是甚么企圖組織左派,只因毛澤東一向反對中央農民政策,1926年冬以來,完全代表湖南土地革命的傾向,為一切敵人所痛恨,而為一切農民所歡迎?!苯Y果,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黨的八七會議后,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后成功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蔡和森先是被黨中央召回派到北方局做恢復北方黨的地下工作,爾后又先后兩次赴莫斯科。這段時間,他們雖然工作不在一起,但他們的心意是相通的。黨的六大上,蔡和森指出中國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主張在農村進行土地革命,這與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高度契合。
毛澤東和蔡和森這對青年時代結識的至交好友,始終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肝膽相照,此乃彼此人生的一大幸事。然而,遺憾的是,由于叛徒出賣,蔡和森于1931年慘遭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殘忍殺害,年僅36歲。從此,毛澤東失去了這位志同道合的知己。1939年,毛澤東與老同學蕭三談到蔡和森犧牲時說了很短的一句話:“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苯又季贸聊??;蛟S,在毛澤東看來,對蔡和森的評價,再多的語言文字也不為過,但過多的語言文字又成了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