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郭旭亞
鼓山屴崱峰
“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蔽蚁矚g邀請朋友一同登鼓山。別后,每每在電話兩頭聊起福州,朋友們不約而同,都把福州的鼓山叫做“朋友山”。
一
1987年, 第一次同朋友H登鼓山,是我們分別九年后的重逢。
我倆從鼓山腳下,拾級(jí)而上。快到白云峰,佇足歇息在“欲罷不能”的石刻前。H調(diào)侃說:“國門未開,古人純粹東方心理,故難為。”我笑了,朋友還是老樣子。
到了白云峰,我為H引見了“進(jìn)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的涌泉寺、“似洞非洞,谷中谷”的靈源洞,還有“塵緣未盡,喝水倒流”的喝水巖。環(huán)顧靈源洞這方天地:懸崖峭壁,深澗邃壑,古樹蔽日,苔痕蒼幽,摩崖石刻如云密布。蹴鰲橋畔,宋人蔡襄的“忘歸石”,擲地有聲,渾厚巍然。H突然問我:“看過《天光云影》嗎?書是這里寫出來的?!蔽倚α耍恢肋@本書。
順山崖迂曲小徑,奇巖壁立的石門附近,有宋人朱熹真跡石刻。朋友上山,必定引見。我告訴H,此處朱熹真跡“淳熙丁未,晦翁來謁鼓山嗣公,游靈源,遂登水云亭,有懷四川直侍郎……”與鼓山絕頂峰朱熹的真跡石刻——“天風(fēng)海濤”,有一段歷史呼應(yīng)。我細(xì)細(xì)描述了朱熹訪友不遇,刻石寄懷。數(shù)年后,朋友登臨石刻,感慨賦詩。后來就有了朱熹取其詩意,勒石于鼓山之巔的古人交友故事。H肅然。
二
第二次同H登鼓山,時(shí)隔五年。
H從單位辭職,滿懷失落來福州。夫君一句話,讓H動(dòng)容——“不惑之年,當(dāng)斷即斷,不用沮喪。有什么難處,還有朋友嘛?!?/p>
第二天,我們?nèi)送赖枪纳桨自贫础?/p>
白云洞在鼓山鳳池峰。古人云:“白云洞之奇不在洞而在徑?!逼鋸讲幌癜自品逵咳碌纳降?,循鼓山山脈緩沖地帶蜿蜒而上,而是就山勢攀巖知難而上。這大概是古人取道為香火或?yàn)榫爸轮畡e的緣故吧。
那天,盡管山徑陡峭,我們嘗到了“化龍橋”“龍脊道”有驚無險(xiǎn)的膽戰(zhàn),但一路風(fēng)光悅目舒心。
到了白云洞,恰巧滿山飛霧,蒼翠的峰巒浮在霧海里,白云洞仿佛掛在云天之中。我們?nèi)舜蠛沽芾?,氣喘吁吁。H說,想仰天長嘯。夫君說,有同感。我們匯入青年登山者隊(duì)伍,對著茫??展三R聲吼……
下山時(shí),認(rèn)錯(cuò)了方向。漫山尋途中,我們不期而遇造化的神奇——石鼓巖。
三
第三次同H登鼓山,是2008年的四月。
夫君離開我已經(jīng)兩個(gè)年頭。H知道,每年的四月間,我們夫妻喜歡輕騎游鼓山。她到福州,想讓我出去走走。我沒有心情,H沒有放棄。
第三天,我終于答應(yīng)同H一道上鼓山。依舊是夫君的習(xí)慣,摩托取道鼓嶺上山。
山寂,云翳,鼓嶺在起伏,山腳離我遠(yuǎn)去;山的回音擦過耳邊,緩緩而上的車道在山的疊影間盤轉(zhuǎn)。四月的山野,依然是鵝黃一片、嫩綠一片、山花點(diǎn)綴,山澗飛濺。涼絲絲的風(fēng)切膚而過,就像我盡全力都無法挽留的夫君。潸然淚下。
車上到鼓嶺,路漸漸平緩。車在嶺上飛,眼前盤旋的山巒越來越低矮,輾轉(zhuǎn)的山谷越來越開闊,遠(yuǎn)處山脊的弧線在天光中盡情地折合變化。大山嶺間,依舊是“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生命的美好,就是因?yàn)橛杏肋h(yuǎn)的消失和永遠(yuǎn)的存在,這生生息息的和諧,繁衍著大自然的一派勃勃生機(jī)。
這時(shí),鼓山的屴崱峰聳然而至。一片石刻琳瑯滿目的崖坡——夫君生前與約“來年登絕頂”,就在此處。起色的心境驟然峰回路轉(zhuǎn),忍不住心酸。我停住車,迎著岔口的山風(fēng),放聲慟哭。
許久,心淚平靜。抬眼:山高天遠(yuǎn),谷空風(fēng)蕩。這才想起告訴H,眼前這兀立的山頭就是福州鼓山的絕頂——屴崱峰。
H沒有忘記絕頂上的朱熹真跡石刻——“天風(fēng)海濤”。她告訴我,執(zhí)意和我一起上山,是因?yàn)橐恢倍加浀谩芭笥焉健?,朋友故鄉(xiāng)的山。她說,別忘了,還有許多朋友在關(guān)心你,要走出來。
我笑了,盡管淚水盈眶。
故鄉(xiāng)的山,朋友的山;朋友的山,故鄉(xiāng)的山。
故鄉(xiāng)的山之所以最美,因?yàn)樗N(yùn)含著親情、愛情、友情、人情,蘊(yùn)含著人生途上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