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常春
此書分上下卷,硯香書屋主人編(據(jù)古籍網(wǎng),此書又署黃堃編),書前有《序》《對類略述》,廣州十八甫石經(jīng)堂光緒六年庚辰(一八八零)蒲月同文堂機器印,后有光緒十七年重印、 光緒十九年仲春鋟粵東佛鎮(zhèn)金玉樓藏版、 光緒卅四年同文堂機器再印、 民國三年廣州十七甫明經(jīng)閣活板木刻重印本等等較多版,并改為上中下三卷,一九二二年上海廣益書局刊印又改名為《最新對聯(lián)引端》。
光緒六年版目錄為:上卷天文類、時令
類、地理類、器皿類、飲食類、人物類、花木草類、禽類、獸類、蟲類、國朝類、顏色類、四方類、卦名類、虛字類等等,下卷虛字連用類、半實連用類、天文疊字類、地輿疊字類、身體夾虛類、 身體數(shù)目類、 身體夾花木草類、天文人事疊字類等等,近四十類。 聯(lián)為二、 三、五、 七、八言, 約三千副。 是專講聯(lián)語詞匯對仗的啟蒙書。自序
【凡事必有其端,無以引之,則端倪莫測、端緒莫開。 所撮對類各舉數(shù)端,初學睹此得其一端,觸夫多端則雖對有萬端,無不造端于此,是亦叩兩端之意云爾,因名《對類引端》。 蒙童初學對對,先要分平仄,辨四聲…… 初學不難解此, 惟各類實字虛字生字至半虛字半實字,童子胸無一物,安能通曉是編。 將名類略為列出,并分平仄,雖未全備,而初學得此,自能舉一反三,初學對對之津梁也。 爰付剞劂,俾子侄便覽,無庸手抄,未敢以問世也。光緒六年庚辰蒲月硯香書屋主人志】
對類略述:【對對者,整對出比之字與意也。 出比三字五字,則以三字五字對之;出比七字以至十余字,則以七字十余字對之。 如門之一對,履之一對,襪之一對,務使長短相齊,廣狹相等,不容有銖黍之訛,故謂之對對。其法乃平對仄,仄對平;實字對實字,虛字對虛字;活字對活字;半虛實字對半虛實字。 假如【云】字是天文類平聲實字,則以天文類仄聲實字對之;【海】是地理類仄聲實字,則以地理類平聲實字對之。 務求與出比工整而已。 最忌與出比不對, 尤忌與出比對開…… 何謂對開,譬如出比是天文類,對比以衣服器物等字對之,或則出比是衣服器皿之實字,對比以地理字對之。 雖則實字對實字,然天文與衣服器皿之實字不類,便不能對,舉以對之,是謂對開。 此外,又忌合掌,三者皆對對所當切戒也。 】
此書分上中下三卷, 李開先撰, 有自序、后序及十多人之跋(題跋多數(shù)是李開先去世后,萬歷年重版此書時作)。 分別刻印于明代嘉靖三十二年(一五五三)冬、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由弟子、門人刊刻。文化藝術出版社二零零四年出版《李開先全集》亦全部收入。
這些對聯(lián)是李開先一五四零年罷官歸里后的第三年開始創(chuàng)作之作, 至一五五三年十年間作一千多副,匯為《中麓山人拙對》上中卷; 至一五五八年,又作一千六百多副,匯為下卷《中麓山人續(xù)對》,總共應有近二千七百副對聯(lián)。 但嘉靖年間的兩次版本已佚, 據(jù)萬歷年重版本尚有聯(lián)一千八百多副。 其聯(lián)內容有館閣亭臺、鄉(xiāng)村景物、抒情寫景、題贈園林親朋、賀壽悼挽,而且?guī)缀鯇φ坦ふ?,平仄和諧,文詞典雅,二、三十字的長聯(lián)不在少數(shù)。以上情況,是對聯(lián)在明代中后期所僅有的,可以說李開先為對聯(lián)藝術的貢獻非同小可。
李開先《中麓山人拙對· 序》: 【屬對在文事中為末技,然童而習之,至白首有不能得其肯綮者。 此與詩聯(lián)敻別, 只宜嚴而切、簡而明。雖若出自信口,字句渾然天成,無雕琢之跡,有金石之聲。 是則可傳,傳而可遠,不當以末技目之矣。 近世士夫家,或新歲,或創(chuàng)起亭臺樓館,門楹之間,頗尚對語。 惜予聞見不廣,間有可傳可遠者,不過數(shù)聯(lián)耳,余自罷太常,歸舊里,稍稍廣田園、葺廬舍,傍水依山,足以樂而忘老; 遍設對扁,以見志。 林泉花鳥耕稼之外無他辭,游客往往見取,錄之而去。 但得此遺彼,因總成小集以應客,而并述其由如此。 嗚呼,生當盛世,仕則步止容與,安享祿位; 處則田而食、屋而居、支頤而臥、鼓腹而嬉,得以為太平之民、山澤之癯,敢忘所自耶。 《詩》云:﹁無德不報。 ﹂況大德同玄造者乎。 凡我臣民,其何以為報也。 】
李開先《中麓山人續(xù)對· 序》: 【人言:﹁出對易,對對難。 ﹂若出原不佳,對佳,則為偏勝,難并觀矣。 予曩有對千余聯(lián),誤為世所珍尚,刻行久矣。 乃后求者不已,散作亦時或有之,比之前刻又得二之一。 】
李開先《中麓續(xù)對· 后序》: 【古人語言有成對者,非心乎對也,文意遇而自然成之??贾兑住贰稌贰对姟贰秱鳌方匀?。后世拘聲律,分門類,嚴倘仗,駢四驪六,抽黃對白,而自然之文意漓矣。 予對已多,更有續(xù)作,似步有心,射招百人,終有一中,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見者若取其中之自然,而略其多之強綴, 獲十一于千百, 是則予之至幸,而亦作對之原意云。 】
李開先《續(xù)對· 又序》: 【今世人生七八歲,出就小學,先習對句,然后講書作文。所傳《聲律發(fā)蒙》《總龜對類》《群書類句》《錦囊詩對》《春窗巧對》, 皆為童子科設也。 予對雖稍古雅,然不免為小學事。癡翁生一子, 年才三尺余, 水缸中見一幼童,不知即其影也,相詬而撲,水滿面,歸即泣訴與其翁。 翁往視之,缸中一翁垂白,亦不知其影也,怒指而數(shù)之曰: ﹁衰老如此,尚欲與少年爭氣耶。 ﹂予之為對,殆亦有類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