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青泉
【摘要】大學英語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整體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其教與學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 問題及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65-02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大學英語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整體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其教與學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1.《大學英語》師資問題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師資。英語教師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的學術和科研水平奠定了教師教學能力基礎。戴曼純提出一名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應首先具備過硬的英語語言基本功,聽說讀寫能力強,口頭表達能力強;了解教育理論和學生心理及二語習得規(guī)律;了解西方文化并能在教學中滲透文化內涵;能使用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緊跟應用學語言理論發(fā)展。調查發(fā)現(xiàn),英語教師從事科研的少,發(fā)表論文數(shù)量不多。教師普遍認為由于教學任務過重,時間緊張,缺乏專家指導等原因制約教師自身科研。
《大學英語》課程性質決定其任課教師任務重、壓力大。《大學英語》課程屬于通識平臺必修課,每學期72學時,共分四個學期完成,共計288學時。一般高校均組建有大學英語公共教研室,歸外國語學院管理。這一教研室的教師承擔全?!洞髮W英語》課程的教學任務。假設某高校有25個學院50個專業(yè),大一有100個班,大二有100個班,共計200個班,班級人數(shù)暫且忽略,那一名任課教師承擔4個班的教學任務,即使這樣,還需要有50名教師來完成。且大部分老師兼有專業(yè)課程教學任務,導致教學任務重,教學質量無法保障。
英語教學的應試傾向嚴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所產生的社會影響較大。有些學校不顧生源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緊扣考試內容,違背了外語學習規(guī)律,忽視外語學習復雜性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
要提高《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既是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這也就意味著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完成聽、說、讀、寫教學。閱讀和寫作是可以在課堂上完成的,可是由于時間和學生人數(shù)等的因素,不可能針對每一位同學進行聽力和說話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
多年來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在教師中已根深蒂固,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實質上的改變,致使教學課程中教師仍然占有主導地位,只為完成教學計劃中的教學任務,而在不知不覺中忽略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師講授語法、詞匯和句子結構作為教學重點,無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為學生幾乎在課堂沒有表達自己的機會。這種填鴨式教學使學習氛圍壓抑,學生們失去了信心,師生之間沒有溝通和交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大減,學習英語的興趣減少。這都阻礙了學習英語的能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1.針對師資問題,應相應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樹立可持續(xù)人才發(fā)展觀的高層次人才
首先,有意引進或招聘在英語語言領域杰出人才或專家前來任教,既能解決教師短缺問題也能補充高層次人才隊伍。這部分人能夠帶領年輕一代構成合理師資團隊,有益于學科發(fā)展;其次,聘請本省內杰出的各類英語教學工作者,給教學團隊注入新鮮血液,有益于團隊成長;再者,可以有計劃有目標的培養(yǎng)年輕教師,給予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勵;最后,應有《大學英語》課程教師的詳細管理規(guī)定,保障教師權益的同時督促其完成各類工作任務。
2.改變教學思路及教學模式
英語教學是傳授英語語言知識,是語言技能訓練。在講授課文時,教師往往給學生解釋單詞、短語、句子結構和語法語句。學生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單詞的記憶,句子的語法結構上,其英語學習水平主要停留在對單句和句子的理解。在用英語進行交流方面困難重重,不能說出流暢的英語句子。這種教學思路嚴重地影響英語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學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行動者的互動教與學的方法,只有雙方都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主體作用,才能使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大學英語課程實現(xiàn)的是學生學習、練習、再到實踐提高的過程。其中教師的重要任務即是引導,給予學生課上指導,課下輔導,組織實踐訓練,使得學生的信息接納效率不斷提高。而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語法知識得到擴充,思維方式也會有相應的改變,這種高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準確合理的表達英語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新的教學模式也可以整合聽、說、讀、寫四方面來進行教學過程。選擇具有邏輯特征并相互關聯(lián)的最新話題,使學生自愿結組或者以個體方式參與活動,要求在英語訓練活動中盡可能多的運用所學詞匯、短句、語法,通過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訓練,也使學生對課文知識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多年來我國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興趣不濃,在課堂上沒有積極互動,死記硬背所學的知識。被不能適應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而且還浪費了我們的教學資源。除去這種弊端,教師將不再是教學活動的唯一中心,而成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組織者和評判者。
課堂教學達到聽、說、讀、寫的有機統(tǒng)一。很多學生沒有達到足夠的英語水平,致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能順利有效的進行,然而整合聽說讀寫后的教學方式,正是應對這種困難的有效方法。提前預習課文內容是關鍵,讓學生自主學習,借助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對相關音視頻和課程文章有系統(tǒng)了解深入學習,在聽力與閱讀理解有一定提升與熟練的同時也積累了相關重點詞匯、語法的適用技巧,提升了自我學習能力。另外,充分的預習工作也有利于教師課堂任務的有效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從而給予學生更多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這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提升了教學效果,融洽了師生關系。最后,課下總結,即讓學生查詢各方面的信息及與自己觀點相關的資料,最后根據(jù)所學知識或尋求老師幫助來驗證自己觀點的正確與否,盡量據(jù)此寫出相關的短小文章以鞏固所學。通過這一有機結合,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極大的增加教學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三、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是本科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應保證師資隊伍健全、合理的前提下,鼓勵教師們加強學習和交流,改進其教學思路及教學模式,以便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世卿,劉小權.《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的再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2009年第S2期.
[2]陸春夏.《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途徑研究》[J].《大學教育》,2017年第1期.
[3]李勇,懷毛.《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4(17).
[4]劉春波.《對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現(xiàn)代交際》,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