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針對黑龍江省初中歷史學科新課程的理念實施、踐行跟進、課堂實施、后續(xù)跟進及歷史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進行了課程教學現(xiàn)狀的調研并根據(jù)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 課程標準 教學改革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22-02
一、調研總體情況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黑龍江省初中歷史學科在新課程的理念實施、踐行推進、課堂實施、后續(xù)跟進等方面進行了相關工作,在推進過程中試圖了解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廣大一線歷史教師對于新課程理念貫徹、踐行推進、課堂實施感悟體驗和后續(xù)評價及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還存在哪些實際問題,在對廣大教師解疑、釋疑的過程中還需要在哪些方法手段上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通過實施問卷調查,進行研討分析,最后歸納總結,整合提升出新情況下的課程推進情況,以此作為未來工作的基礎和鋪墊。
二、調研情況及分析
1.廣大教師基本肯定課改成果
課改十余年來,對于課改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改變,教師們的切身體會如何,在問卷中,對課改的總體評價這一項中,有42%的老師選擇充分肯定,有40%的老師選擇基本肯定,有2%的老師選擇否定為多,有16%的老師選擇褒貶各半。從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82%的教師選擇肯定和基本肯定的態(tài)度,說明在歷史學科的課程改革中,課改對于提升教師能力、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師的理念中都有幫助。有16%的老師對課改持褒貶各半的想法,也證明在未來的工作中,需要對課改的理念及實踐的推進需要更加扎實、更加貼近教師需求。
2.廣大教師對于課標有充分理解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依據(jù),是貫徹課改理念的重要參照,我們在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重點對課標進行了解讀、分析、對比,通過多種方式希望增加教師對課標的理解,調研證明,大部分教師對課標是經常性的閱讀、理解,教師中有46%的經常瀏覽,38%的一般瀏覽,13%的認真讀過,1%的沒有讀過,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基本素質要求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靈魂,也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的靈魂,對于教師而言,課標是教師呈現(xiàn)課改理念,實施課堂教學的依據(jù),因此,對于課標的認識和理解是重中之重,廣大教師在課改的進程中,我們在教研中雖然多次各種方式地進行課標的解讀,但是,教師的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自身的自我學習,對于課標的熟練程度還是需要教師以經常瀏覽的熟練方式達到真正充分理解的全面提升。這也提示我們在未來的教研工作中,對于課標的政策性、實踐性、普及性的深入貫徹要更加扎實一些。
對于“三維目標”,最難實現(xiàn)的是?
對于新課標中,“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最難的是哪一項的選擇中,有63%的老師選擇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而歷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在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主要是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有所影響,以使歷史學科達到其提高人文素質、愛國情感的目標。這項的選擇恰恰說明了課標在踐行過程中的難度和盲點。而32%的老師選擇了過程與方法,這說明在理念的提升上,廣大教師都有了教學理念和新課改思維的變化,但是,如果從理論提升到實踐層面,是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著力進行研究的課題。有3%的老師提出要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有難度,這個可能是與兼職教師的精力投入有關,2%的選擇不清楚,也說明在課改理念的傳遞上要注意量和面的關系。
3.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認知到課堂落實仍有差距
對廣大一線初中歷史教師,在從三維課標到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認知有個過渡,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有80%的教師聽說過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50%的教師知道歷史核心素養(yǎng)涵蓋的五大要素,但是普遍認為如何將歷史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課堂上,進入到學生的頭腦里,對教學策略、教學智慧亟待需要加強培訓和學習。
4.歷史教材的初高中銜接上有待改善
在這一項的調研中,認為銜接很好的為0,較好的18%,認為初高中教材銜接的不好喝很不好的比例高達82%,可見,初高中教材在銜接方面需要作出某些改善,以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進程中有所接續(xù),初高中教材的銜接問題也和該學科是否是高考中考必考科目有關。
5.教師對多媒體課件使用呈現(xiàn)兩極趨勢
信息時代呼喚教師角色的迅速轉換和信息素養(yǎng)的盡快提高,如何進行角色轉換及培養(yǎng)教師信息素養(yǎng)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使其能較好的進行信息時代的角色轉換,成為當前教育的一大課題。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是否使用多媒體教學中,呈現(xiàn)兩極趨勢。
使用頻率高達70%的老師將多媒體課件基本進行到每節(jié)課里面,這樣的老師在全省有52%,即有一半以上的老師可以這樣做,另外一方面,使用頻次過低,有48%的老師基本不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仍然是傳統(tǒng)的方式,使用課件僅是在公開課的過程中,課件的使用不熟練,也不善于制作各種PPT。
關于您獲得必要的教學資料、專業(yè)知識和課改信息的主要渠道中,有79%的教師選擇了網上瀏覽,其他方式僅占21%,
可見,在這個網絡時代,大部分的教師獲取資料的方式已經發(fā)生改變,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如何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應是當務之急。
三、幾點建議
1.加強教師落實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訓及相關研究。
2.做好初高中歷史教材相關內容銜接研究。
3.著力提高歷史學科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
作者簡介:王景昆(1977.9-),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省教育學院文科教育研培部、中共黨史專業(yè)法學碩士,中級職稱,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研究、中共黨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