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佳
摘要:在提高小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過程中,老師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來說,在日常的課堂中應該多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對于學生的一些大膽的想法應該多鼓勵,而不應該一味的打擊,將孩子的美術與生活融為一體,在平時多發(fā)現孩子的美術天賦。小學教育是孩子的基礎教育,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的各種能力與素養(yǎng)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于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來說,小學階段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小學的美術課程能夠帶學生們了解美術學科的基本內容和情感,同時也樹立了一種涉及行為方式的持久的價值觀。我們主張將小學美術生活化,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們的美術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美術素養(yǎng)
1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美術生活化教學的理念是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教學內容的設計也要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重視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讓學生主動地學會創(chuàng)新。
從美術理論知識體系的構造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活動要聯系到生活中,探究方式要科學合理,全面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重視生活化的基本原則。結合課本的教學內容,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美術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知識能力和學習能力,基于生活化教學來進行教育理念知識的構造,藝術雖來源于生活但它卻高于生活,通過生活中方方面面來實現對美術問題的探究。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認知能力,轉變被動思想,積極主動參加到學習生活中去。
2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
2.1挖掘材料,發(fā)現生活之美
孩子認識周圍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讓學生直接參與收集,才能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靈感。于是,我鼓勵學生和家長通過不同途徑來收集廢舊材料,讓孩子成為廢舊材料收集的主角。有一次,A同學帶來一個雞蛋殼,我把它裝飾成了一只母雞放在美工區(qū)。孩子們看到后紛紛圍上來說:“老師,這雞蛋殼我家也有。”“我家有鴨蛋殼?!焙⒆觽兣d高采烈地議論開了。有的說:“我家有‘可比克瓶”;有的說有吸管、有毛線、有紙袋、鵝卵石等。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收集各種廢舊材料,比一比誰收集的多。然后,我們一起來做玩具,孩子們立即忙得不亦樂乎,而每次進校不忘帶一兩件自以為好玩的東西,美工區(qū)一下子變成了“聚寶城”,使我驚嘆不已。而每次由孩子們收集來的材料,他們都像寶貝似的。孩子們通過收集材料,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了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材料。
2.2日常多注重培養(yǎng)美術基本能力
小學美術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所要學習的內容也很多,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美術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注重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平時主動與小學生們交流,了解他們在繪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切實提高他們的美術能力。同時,在一星期中小學課程中的美術課并不會像其他文化課那樣,每天都有教師授課,現實中美術課一周往往只有兩節(jié)課左右,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想要完成繪畫方式方法的指導以及繪畫過程中問題的解決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這就需要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
因為老師的授課方式以及繪畫方式可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所以老師應該遵循從易到難,有層次性的來讓學生們了解繪畫的過程。對于家長來說,和孩子們接觸的時間也比較多,所以,在生活中也要多重視孩子們的美術以及繪畫方面的天賦,將美術融入到生活中去。家長應幫助孩子打好美術的基本功,在生活中多引導、多開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不將孩子們的天賦套在格式化的框框內,在尊重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也要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繪畫方法,從而使美術融入孩子的生活中,來提高孩子們的美術素養(yǎng)。
2.3向家庭延伸,實現家園同步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生活就是課堂。因此,我也非常注重鼓勵家長在家庭中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美術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如在布置孩子的房間時盡量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藝術性,并鼓勵孩子參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開設“繪畫角”、“展示區(qū)”、“欣賞角”等,允許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空間自由地擺弄、創(chuàng)作,時機成熟時為孩子舉辦一個“家庭個人畫展”,邀請部分親朋好友或同伴參加。既肯定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所取得的成績,又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2.4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生活之美
美術教學生活化的前提是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那什么是生活化情境教學呢?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美術活動設計上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的環(huán)境和條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有感同身受,使自己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設計生活情境;第二,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第三,營造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氛圍;第四,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發(fā)情境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有做游戲、情景表演、講故事等。讓學生體驗到“學中玩、玩中學”的樂趣。從而體驗生活之美。
2.5培養(yǎng)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小學的美術課堂應該是氣氛活躍的課堂,在課堂中教師應該注重對于情境的創(chuàng)建。例如,在課堂上要想讓學生們畫出關于生活中喜歡的動物時,可以先詢問學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動物,這時候學生們可能會積極踴躍地發(fā)言,這時候教師可以大概的將學生們所說的動物一一板書出來,然后讓學生們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將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輪廓以及特點畫出來,然后再讓學生之間互換繪畫作品,將自己的與他人的相比較并且相互交流,以此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中多媒體的運用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們的想象力,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們播放幾段不同的音樂以及提前準備一幅畫作,讓學生們通過聽音樂來感受畫作與哪一段音樂與之相匹配,從而來幫助學生們了解風格與繪畫內容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們對于美術繪畫的理解。最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帶孩子多參觀一些文化館、畫展以及藝術博物館等,給孩子們適當地創(chuàng)造一些藝術的氛圍,將學生的美術與生活融合起來,以此來提升孩子們繪畫的想象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結論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善于探索與開發(fā),利用好生活中的資源,讓美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亦美術,到生活中也能學到美術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不斷增強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力加.名師如何煉就名課[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趙民,商志哲.淺議校園美術教育的生活化[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5.
[3]楊開慶.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中的運用淺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7(8):164.
[4]張磊.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的若干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6(22):167.
(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陽泉曲鎮(zhèn)陽泉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