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亮亮
摘 要:時代在發(fā)展,科學的進步更是日新月異。作為培育下一代的我們理應帶著發(fā)展的眼光去處理我們所教受的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好問,善于研究的精神。我們什么時候都不要盲從權威,當權威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意見。這樣,才是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
關鍵詞:地理教學;學生質疑;辯論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9-072-2
新學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任教高一年級6個班的地理教學,每周12節(jié)課并不輕松。但是好在教學多年對教材早已熟爛于心,對于整個教學過程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覺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足以對付這些精力旺盛的“小屁孩”。但是很快我就被這一屆的學生將了一軍……
那是一節(jié)再正常不過的習題課,一堂課才講完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因為這一節(jié)知識點比較簡單,所以學生反饋的都比較好。輪到孫靜同學回答了:“目前人類認識的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是地月系!”“很好!請坐,下一題?!蔽液軡M意孫靜的回答,但是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一個男生舉起了手,我停了下來示意他說話。他站起來帶著一點困惑地說:“老師我覺得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不是地月系!”聽到他的提問,我當下的反應是:他這個知識點沒有掌握,立馬把黑板上天體系統(tǒng)的等級示意圖指給他看,天體系統(tǒng)從總星系到地月系一層層降低。這個時候很多同學都覺得這個知識點太簡單了,露出微微的嘲笑表情。男孩有些窘迫小聲地說道:“那月球和嫦娥系列衛(wèi)星之間屬于天體系統(tǒng)么?”他這一問底下立馬哄堂大笑,同學們都覺得這個說法很好玩,更有幾個學生跟他強調,書本上根本沒有出現(xiàn)嫦娥衛(wèi)星。作為教師的我一開始也是跟學生一樣的想法,但是稍作思考之后我覺得這個問題并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簡單,但是由于是才接手這個班級,如果才開學我就被學生質疑,那我以后的威信還怎么樹立?于是我草草地處理了這個同學的疑問。那個男孩也在同學們的一片嘲笑聲中坐回了桌位。
回到辦公室我依然沒有從這件事中脫離出來,我翻閱資料,查了一個上午的資料都沒有出現(xiàn)月球為中心的天體系統(tǒng)之說。但是如果從天體系統(tǒng)的概念:“宇宙中的天體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它似乎也滿足這個條件。到底怎么辦呢?好像這個學生的疑問的確是值得討論的,而我卻為了自己的所謂教師尊嚴而含糊過關。如果承認了他,會不會導致其他學生對我的專業(yè)能力的懷疑呢?我思考了好久,該面對還是一筆帶過?直到我看到了教師節(jié)學生才送給我的卡片,卡片里寫著“希望您能帶我們在宇宙空間翱翔!”是啊,我是一名地理老師,當知識遇到疑問的時候首要的是去面對和解決?。∵@不是作為一名地理老師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么?
第二節(jié)上課一開始我就提出了這個話題:“同學們,上節(jié)課有個同學提出來月球和它的衛(wèi)星之間是否組成天體系統(tǒng),針對這個問題書本上雖然沒有現(xiàn)成的知識點,但是這個問題確實有值得考慮的地方”,很多同學都點頭贊成,說明他們課后也有了思考?!澳遣蝗缥覀冞M行一場辯論一起討論“月娥系”到底是不是天體系統(tǒng)呢?”這個提議獲得了學生的一致相應。于是整個班級分為兩大陣營,以孫靜為代表的正方持“月娥系不屬于天體系統(tǒng)”的觀點,而李琦同學為代表的反方持“月娥系屬于天體系統(tǒng)”觀點。
辯論一開始雙方就進入了激烈的辯論狀態(tài):
正方:教科書第四頁明確給出了天體系統(tǒng)的等級示意圖,圖中顯示天體系統(tǒng)最高級別是總星系,而最低級是地月系。難道教科書還能錯么?
反方:書本上對天體的定義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嫦娥號衛(wèi)星是滿足這個定義的。
正方:就算它是天體也是人造天體。
反方:天體系統(tǒng)的定義是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并沒有一定要是自然天體。
正方:就算它是天體系統(tǒng),但是它怎么會是最低一級呢?它應該和地月系一個頂級,都是兩個天體互相繞轉。
反方:總星系下一個等級是銀河系,銀河系下面是以太陽為代表的恒星系,恒星系下面是以地球帶代表的行星系,而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它的等級應該排在地月系之后!
正方:……
正方辯手突然啞口,因為老師以前就一直強調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為地月系,甚至是書本上的圖也是顯示這樣。但是今天卻有同學提出了疑問,關鍵是自己還無法反駁。我看時機成熟了,微笑著暫停了這次辯論,并進行了總結:剛才辯論的雙方很精彩,正方選手緊扣書本,從書本出發(fā),說明他們上課聽課認真。而反方選手從定義出發(fā),發(fā)現(xiàn)了新的事物,至于月娥系是不是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從老師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我覺得它符合天體系統(tǒng)的定義,應該是天體系統(tǒng)。而且它的等級小于地月系。經(jīng)過這次事件老師也出同學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敢于提問,敢于向權威發(fā)出挑戰(zhàn)。同時這次的“挑戰(zhàn)”事件也向我們證明了一點:知識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是不斷更新的,我們不能以墨守成規(guī)的態(tài)度去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我贊揚正方同學的認真端正的態(tài)度,當然更值得我們欣賞的是反方同學學生好問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這是我們當代年輕人最需要的一種態(tài)度。最后我向全體同學提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如果讓地月系是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這個命題成立的話,我們應該如果修改呢?集體的力量的強大的,沒多久很多答案就出現(xiàn)了,而大家都比較認可“地月系是目前人類能夠認識的最低一級的自然天體系統(tǒng)?!睅е瑢W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和研究,雖然我自己的最初的言論被質疑,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因為這個而懷疑我,我想這就是我們教師需要做的,敬畏科學,學生才會更尊重你。
底下的一段時間里,地理課堂有了質的改變,以前的地理課堂都是我講授知識,學生記錄知識,但是我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效果要遠遠大于老師的一言堂。我趁勝追擊,繼續(xù)利用學生的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組織了一次名為“挑戰(zhàn)教科書”的小型討論會,讓同學們針對現(xiàn)行的地理教科書進行找錯和提建議。結果學生給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比如書本教材在講解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時候,強調國際日期變更線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開始,但是我們班的學生就提出,自西向東經(jīng)過日界線日期是減少一天,也就是日期從“今天”變成了“昨天”,而新的一天并不應該是“昨天”。除此以外很多同學還提出教材的很多案例已經(jīng)和我們國家快速的發(fā)展的速度脫節(jié),希望教材出版社能夠及時的更新教材。看著他們一個個的奇思妙想,我不禁驚訝于年輕人天生的活力和活躍的思維。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我們應該好好運用它。
不是嗎?對于十幾歲的學生來說,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中,那些年齡比你大、資歷比你老的人都是所謂的“權威”,你自然應該尊重他們豐富的經(jīng)驗,但你不該盲從他們的一切結論。在你的奮斗之旅中,要時時提醒自己不斷地提出疑問,找出矛盾,然后再去解決這些問題、矛盾,這對你將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