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杉
無處告別
叢安第一次明白離別的滋味時,已經(jīng)來不及告別了。病床上的奶奶沒有等她,悄無聲息地就離開了。昨天分明還好好的,說一定會快點好起來給她做暖冬的棉鞋。
奶奶是在夜晚的時候離開的,好像只是睡過去了一樣。夜晚睡覺的人,白天應(yīng)該醒來不是嗎?叢安等了一天又一天,終于接受奶奶再也不會醒來的事實。
沒有人會像奶奶這樣愛她了,叢安想。
在叢安還小的時候,不識字的奶奶帶著羞澀的叢安敲樓上的門,向高年級的哥哥請教。生病的時候,叢安左右兩瓣屁股被針扎得酸疼,奶奶背著她顫顫巍巍一步一步地爬九樓……
這些記憶像血液里藏住的風(fēng),流動著暖意,又猛烈得生疼。
有一種別離,是生離死別。即使知道死去的人會一直一直活在愛她的人心中,可是再也摸不著了,不能聽見她的聲音了,不能把最珍貴的東西與她分享了,甚至不能一起呼吸了,心臟也像死去了一般。
叢安告訴自己,下一次告別,一定要用力一點。
告別朋友
譚小麗是叢安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初識,是在和母親走在一起卻顯得有點兒生疏的上學(xué)途中。譚小麗踩著道路旁凸出的一排窄窄的過道,雙手平舉保持平穩(wěn),小心翼翼。她的頭發(fā)被微風(fēng)拂起,而她的左手邊就是高高的“懸崖”。叢安生怕她摔倒了。
向來害羞的叢安不可思議地走過去對她說:“喂,你快下來,多危險啊。”
譚小麗轉(zhuǎn)過來對她嫣然一笑,繼續(xù)“冒險”。叢安只能緊緊跟著她,防患于未然。那段路真的好長好長,像是沒有盡頭的回憶。直到譚小麗最后一步踏上安全領(lǐng)域,叢安才松了一口氣。
后來叢安想,這大概就是命中注定吧。譚小麗和她一個班,是轉(zhuǎn)學(xué)生,正好又和她住一棟樓,于是兩個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她們都愛玩過家家,穿過隧道爬上山坡找到合適的石頭就開始“炒菜”了,野生的桑葚、酸草帶著快樂入肚。后來,叢安也有勇氣走那些窄窄的過道了。譚小麗說,哪會那么輕易就摔倒。譚小麗教會了叢安跳格子、跳繩和溜冰。和譚小麗在一起,叢安明白了什么是快活。
也有心驚膽戰(zhàn)的篇章。新開發(fā)的漁村有一個水深的池塘,她們夏天常常去玩。那天譚小麗穿一件長長的連衣裙,兩個人蹲在池塘旁比賽抓魚。結(jié)果,譚小麗一不小心栽進了池塘。
譚小麗突然就沒了。以前,這里淹死過好幾個人。叢安慌張得一腳踢翻了盆子里的魚。至今叢安仍不敢想象,如果譚小麗沒有因為那條裙子浮起來,自己沒有用力把她拉上來會怎樣……事后,兩人偷偷回家洗澡換了衣服,誰也沒告訴。
回憶只有這些大概的輪廓。譚小麗再一次轉(zhuǎn)學(xué),去了遙遠(yuǎn)的西安。
又是別離!叢安嘆息。
叢安一點也不記得和譚小麗分開的場面了,她有沒有用力地告別,只有當(dāng)時的她知道。而只要提起朋友,譚小麗是一塊烙印,刻著真心。
告別恩師
初中,叢安進了封閉式學(xué)校。里面有一個叫李晨的語文老師同時兼任年級主任,她高挑,白皙,帶著點強勢的漂亮。初到學(xué)校的摸底考,叢安憑著英語的優(yōu)勢一戰(zhàn)成名,有點飄飄然地當(dāng)了學(xué)習(xí)委員、語文課代表。
叢安就這樣和語文老師熟悉。她在課堂上永遠(yuǎn)都是犀利的,眼神尖銳得讓人害怕與之對視,但課下卻經(jīng)常笑得像個孩子。
她給的溫暖是一點一點匯聚的。起初,她說叢安太瘦小,每周將兩節(jié)晚自習(xí)的飯票硬塞給她,教師餐果然豐盛。她認(rèn)真地批改叢安的讀寫本和周記本,并潛移默化地教她怎樣用文字表達情感。叢安要去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沒有合適的衣服,她從家里帶來~套質(zhì)地上乘的裙裝,還給她化美美的妝……
叢安覺得她身上有渴望的母親的味道,叢安太喜歡她了。叢安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用心做她交付的每一件事,不斷前進。遇見這樣的老師她何德何能。
時間從指縫中溜走,初中畢業(yè)來臨。合照、同學(xué)錄,只有這樣的方式能留下片刻光陰。叢安來不及和她說什么,畢業(yè)照拍完,卷子書本賣掉,都走散了。
那天拍畢業(yè)照,老師就在她旁邊,叢安很想靠近一點,卻再次膽怯,老師伸出手扣住她的腰,叢安的心一下子被填滿,露出溫暖的微笑。照片定格。
還是沒有用力地告別,沒有說再見,因為會再次見到。這場離別,來自成長。
告別偶像
有一天,叢安很惶恐。很久未聯(lián)系的小學(xué)同學(xué)在QQ問她,你還喜歡張杰嗎?她腦子的第一反應(yīng)競不是當(dāng)然還喜歡,而是,咦,我還喜歡他嗎?
第一次知道張杰這個人的存在時,叢安只有十歲。盛夏的中午,趕回家汗流浹背地吃午餐,一打開電視,叢安就看見一個長著白色翅膀的男生在唱歌,屏幕打的是Angel,明明是什么都聽不懂的英文歌,叢安就那樣被他迷住了。
叢安開始不知疲倦地向周圍的人講關(guān)于張杰的一切,他坎坷的經(jīng)歷,他難忘的聲線,他年輕的戰(zhàn)場。每個周五的晚上,叢安都會守著電視。張杰被淘汰了,她哭得第二天眼睛腫得像核桃,周圍所有的人都來安慰她。
后來她開始追隨張杰的一切,加粉絲群,買海報貼紙又舍不得用,買專輯,看到有他的雜志就會一字一句地看,成為一顆“星星”。
那種強烈的感覺是什么時候稀釋的呢?叢安也不知道。反正微博上關(guān)注的第一個人是他,空間的說說提到他的人名頻率最高,能夠記得歌詞唱完的歌也是他的,好像他和過去的一段歲月已經(jīng)融合了。
后來,張杰登上《我是歌手》的舞臺,一向被冠名為“閏土”的他才因為唱功得到合理的認(rèn)可。叢安依舊記得那些偏見轉(zhuǎn)變時她內(nèi)心的驕傲。他再次唱了Angel,這次沒有翅膀,七年輪回。
叢安思考了很久,答案是很喜歡,靜默而理智的喜歡。希望崇拜的那個人越來越好,希望自己也能夠越來越好。只是,某時某刻,叢安好像又做了一次告別。告別那段瘋狂喜歡一個人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的追星時光。
告別故鄉(xiāng)
高三的時候叢安常常在焦慮之時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往北,佳木斯這個名字還挺好聽;中原,有個成語叫洛陽紙貴,洛陽好有古風(fēng)的感覺;如果說海邊,有點想去煙臺看看呢……至于世界,俄羅斯有個地方叫摩爾曼斯克,明明在北極卻終年不結(jié)冰;新西蘭在南半球季節(jié)是相反的哎,牛奶也不錯;厄瓜多爾這個名字好奇怪……
然后她就會告訴自己,加油啊,奮斗過高考,就可以去一座喜歡的城市。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檢索世界,到了填志愿的時候。叢安還是留了一所本地的大學(xué)保底,其余的都填了遠(yuǎn)方。
最終是去了遠(yuǎn)方。
因為太過興奮,滿腦子都是對另外一座城的想象,忘了看故鄉(xiāng)最后一眼。飛機帶著暈眩感起飛,只留一條擾亂云層的線。
開始想念,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叢安只能說,歸期,來日方長,后會有期。
告別與告白
叢安一向不太明白自己,但有一點她很清楚,她有很強的心靈敏感度,特別是有關(guān)別離。她走在街上,熙熙攘攘,擦肩而過的時候,會突然有一種傷懷之感。她回頭,行走的人仍然在行走,只有她停留在原地,陡生虛脫宇宙的孤獨感。
李志唱“我們生來就是孤獨”,匯聚的一切都會離散啊,所有人都會離開你,你也會離開所有人。
而所有的別離,總是靜悄悄的。你像一條魚置身于汪洋之中,沒有人知道你流了淚,你只能不停地游動,遇到極寒被凍住,僵硬了一整個冬天,春暖花開的時候你又活了過來,知道你的心更堅強了。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這一路,無論是誰陪你一起走,還是你一個人走,終究都要邁開腳步。
叢安每次都告訴自己下一次告別要用力一點,別離卻總是溜走,后知后覺。都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遇到新的好人時,不免不自覺拿來與故人作比較?;貞浛偸亲詭V鏡。
又云“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當(dāng)下的一切似乎沒有失去的那份沉甸甸的悲壯,意味深長的是不能把握和改變的東西。
叢安無數(shù)次看見過一句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她偶爾在某一剎那,想起過去的片段,她想,既然失去了,別離了,那么那些記憶和經(jīng)歷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電光石火,她隱隱覺得這一切都是她本身存在的意義。世間是與她有關(guān)聯(lián)的,相聚和別離,得到與失去,記住和忘記每分每秒都在塑造她。她的生命是變化的,只是太細(xì)微了,總是要等到一定的質(zhì)變才能夠察覺。
這個想法讓叢安無比激動,再回首,腦袋卻是一片空白了。
叢安深知自己反復(fù)無常的劣性,這個瞬間迎刃而解,說不清哪刻又會去鉆牛角尖。她決定就此打住。她不是哲學(xué)家,往后的想法總是會越來越好的。
她只想再吟一次那首詩: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一天涯。
很慶幸曾經(jīng)遇見你,很高興即將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