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璐
ICU是臨床中治療危重患者的重要科室,收治對象多為大手術術后、器官衰竭患者、腫瘤終末期等,患者病情嚴重,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脅[1]。ICU是封閉式的治療場所,不允許患者家屬陪伴治療和護理,探視時間限制嚴格。ICU對危重患者進行集中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治療以及護理,是應用現代醫(yī)學理論、先進技術以及醫(yī)療設備的場所[2]。臨床中將ICU的設立作為醫(yī)院現代化的標志,ICU科室規(guī)模應與醫(yī)院功能人物以及實際情況收治對象相匹配。ICU治療期間患者難以與家庭成員接觸,且由于對ICU環(huán)境的恐懼、對疾病治療預后的擔心,容易產生孤獨感、焦慮、抑郁情緒,不利于患者治療和護理[3]。長期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導致患者出現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使得兒茶酚胺類物質的增加、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加重病情,誘發(fā)猝死[4]。目前ICU護理管理中應注重對患者心理上的干預,部分ICU重癥患者語言表達能力障礙以及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的患者,護士應注重護理中體現人性化,考慮患者的舒適度,適當應用肢體上的動作,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減輕患者對ICU環(huán)境的陌生感。研究表明,
ICU重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有效減輕患者臨床治療恐懼感,
同時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治療效果提高[5]。心理護理主要是通過給予社會支持、精神支持以及分散注意力等各種方式和途徑,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狀態(tài)。本文選擇本院ICU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重癥患者作為觀察組,并在ICU治療期間實施心理護理,臨床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ICU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100例ICU重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照組,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51.26±3.63)歲,疾病類型:肺部感染13例,心臟手術患者8例,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45例,消化道系統(tǒng)疾病患者23例,其他疾病患者11例;選擇本院ICU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100例ICU重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照組,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9.24±3.45)歲,疾病類型:肺部感染12例,心臟手術患者9例,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43例,消化道系統(tǒng)疾病患者22例,其他疾病患者14例。兩組ICU重癥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以及臨床資料上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研究納入標準:患者均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有正常的認知能力,不屬于姑息治療,ICU預估停留時間≥48小時;研究排除標準:患者疾病類型特殊,例如顱腦損傷、嚴重心血管疾病,有高死亡風險,不配合臨床研究調查。
1.2 方法 對照組ICU重癥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ICU重癥患者則在常規(guī)護理上增加心理護理,旨在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住院治療的積極性以及治療效果,其主要內容包括。
1.2.1 創(chuàng)造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 患者入院后應向其講解ICU科室的環(huán)境,對于清醒患者向其介紹責任護士、主治醫(yī)師。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ICU科室醫(yī)療設備的先進性。耐心向患者解釋ICU限制探視時間和人員的原因,提醒患者作好獨立治療的準備,告知患者雖然沒有家屬的陪伴,但是醫(yī)護人員一直陪在身邊,給予患者親切感,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保持住院病房環(huán)境整潔,護理操作做到三輕,不影響患者睡眠。不要在床旁討論患者的病情以及無關治療和操作的話題。在進行其他危重患者搶救中拉起窗簾,不要讓患者看到搶救場面,避免對患者造成刺激,增加其焦慮、恐懼心理。醫(yī)護人員在床旁進行治療和操作時,應表現出專業(yè)性,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在病房內懸掛時鐘,給予患者時間感,增加家庭生活氣息,減輕緊張。ICU科室環(huán)境應從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面上為其營造安全、溫馨以及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建立和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
1.2.2 加強護患溝通,重視患者家屬情感 護理人員應多可能的與患者交流和溝通,態(tài)度和藹、親切,適當的與患者進行肢體接觸。清醒患者可以向其盡可能詳細的進行病情介紹。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聽取患者的意見,鼓勵患者參與和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焦慮和孤獨感?;颊唛L時間在病房,且探視時間限制,護士應多安慰,給予其心理上的支持,對于出現煩躁、壓抑心理的患者及時心理疏導,找出患者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ICU病房中多數患者處于半昏迷或者是有人工氣道插管等,患者由于各種原因,語言表達能力受限,自身的想法得不到有效的表達和理解,因此容易產生氣餒和抑郁情緒。護理人員應更加重視非語言交流患者,通過手勢、寫字等方式了解患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滿足患者要求,釋放其不良情緒。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中,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文化水平以及社會地位等,采取合適的交流方式,并且應用保持同理心,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消除患者的緊張感、陌生感,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和痛苦,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護士同時應及時告知患者家屬治療進展,關注患者家屬的需要,爭取患者家屬對臨床工作信任,理解并配合臨床工作。做好患者家屬的教育工作,向患者講解預后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家屬在探視過程中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颊呒覍俚闹С忠欢ǔ潭壬嫌绊懟颊叩男袨?,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能夠有效的增強患者的自尊,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患者心理上感覺共同面對疾病,增加患者對康復的信心[6]。
1.2.3 尊重患者,減輕患者痛苦 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在治療中需要應多種監(jiān)護和儀器,大多數患者身體暴露部位較多。ICU護士臨床工作繁重,在進行護理操作中忽視了患者的自尊心,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自卑心理。因此護士在護理工作中保護患者隱私,必要條件下使用屏風遮擋。做好患者基礎護理工作,落實好晨護和晚間護理,每天為患者進行按摩,尤其是受壓部位。護理操作中動作輕柔、握住患者的手,給予患者力量,減輕痛苦。
1.2.4 音樂療法和放松療法 優(yōu)美柔和的音樂能夠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況,讓情感得到釋放,改善不良心態(tài)。良好的心理情緒能夠幫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療,促進康復。護士在與患者溝通中指導其進行放松,例如肌肉放松、想象放松訓練以及深呼吸放松訓練等,放松的狀態(tài)能夠對內分泌、神經系統(tǒng)進行調節(jié),改善身體中的免疫功能[7]。
1.3 觀察項目 記錄兩組重癥患者ICU停留時間,觀察患者治療中的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以及不依從。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患者不良情緒,患者量表評分越高則表示焦慮、抑郁情緒越深。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ICU重癥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ICU重癥患者的治療依從率較對照組患者提高,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ICU重癥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2.2 兩組患者ICU停留時間比較 觀察組重癥患者在ICU停留時間(15.23±2.47)較對照組(24.61±3.05)患者縮短,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ICU停留時間比較(x±s)
2.3 兩組ICU重癥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觀察組ICU重癥患者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ICU重癥患者SAS、SDS評分比較(x±s)
3.1 ICU重癥患者心理傷害表現 恐懼:ICU重癥患者病情突然惡化或者是突發(fā)的意外傷害,患者事先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情緒上表現為驚慌、恐懼。因此護理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保持沉著冷靜、嚴謹,不要談論與搶救無關的話題,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解釋工作,穩(wěn)定患者情緒。急躁:疾病本身以及疾病治療給患者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刺激,患者出現失落感以及恐懼感,兩組情緒交織,使得患者出現急躁,臨床治療和護理配合度下降。焦慮、孤獨:患者在ICU治療期間,由于探視人員和探視時間的限制,患者容易出現孤獨心理。ICU重癥患者擔心疾病治療預后,是否能夠回答正常的生活,容易出現焦慮。
3.2 影響患者心理因素 疾?。篒CU重癥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神經系統(tǒng)出現腦供血不足,患者出現不同程度上的神志變化,且體內代謝紊亂,代謝物質積聚,引起患者情緒不穩(wěn),出現疲倦、焦慮、抑郁等[8]。個體因素:患者自身的敏感性不同,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受患者生活背景、文化程度上的影響,情緒表現程度不相同。環(huán)境因素:ICU重癥患者治療期間需要應用各種儀器設備,且ICU環(huán)境氣氛嚴肅,各種儀器警報聲以及護士頻繁走動聲,加重了患者的恐懼?;颊唛L時間處于與家屬分離的狀態(tài),經常目睹其他患者搶救過程,缺乏安全感。治療因素:人工氣道、呼吸機以及胃管的應用,影響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藥物上為鎮(zhèn)靜藥、肌松藥的應用,影響患者正常腦功能以及肌力,造成患者痛苦,誘發(fā)不良的心理情緒[9-10]。
3.3 研究結果 本文在ICU重癥患者常規(guī)護理管理中增加心理護理,通過對環(huán)境改善、交流溝通以及放松治療等手段,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心理護理減輕患者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增加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建立護患之間的情感關系,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安撫患者、給予其鼓勵和支持,及時告知患者病情進展,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ICU重癥患者的SAS、SDS評分以及ICU停留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ICU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有效的改善不良情緒,縮短ICU停留時間,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1] 孫四美,夏麗.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7):961-964.
[2] 陸慧.淺談ICU重癥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z1):209.
[3] 鄺煥明.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409-411.
[4] 冼小妮.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效果的作用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5,26(11):1431-1432.
[5] 劉金艷.心理護理提高ICU重癥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8):7606-7607.
[6] 潘江霞.淺談心理護理在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13):7-8.
[7] 張艷輝,趙連俊,孫敬霞,等.心理護理在重癥ICU病房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15):126-127.
[8] 劉珊.ICU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及其管理對策[J].當代醫(yī)學,2016,22(32):124-125.
[9] 孫麗華,隋成.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7,23(21):173-174.
[10]孫麗麗.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施行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7,23(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