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利波, 劉敏, 王敏
我國是人巨細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高發(fā)區(qū),HCMV一旦侵入人體,將長期或終身存在于體內,在大多數(shù)免疫正常個體表現(xiàn)為無癥狀感染,但對于胎兒和嬰兒卻可出現(xiàn)明顯癥狀[1]。HCMV感染的靶器官與宿主年齡密切相關,先天性宮內感染的胎兒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和各種先天畸形等可能導致死亡的嚴重損害[2-3]。嬰幼兒感染以肝炎、肺炎多見,較大兒童感染則多無癥狀[4]。由于HCMV感染缺少典型的臨床癥狀,但其感染對于嬰兒危害比較大,僅靠臨床表現(xiàn)不能明確診斷,診斷HCMV感染主要依賴于實驗室證據(jù),包括病毒學檢查或血清學檢查結果的支持[4-5]。大部分醫(yī)院目前沒有開展基于病毒學原理的病毒分離培養(yǎng)方法診斷HCMV感染,而運用經典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檢測HCMV-IgM抗體的檢出率低,特別是對于新生兒和幼小嬰兒由于其產生IgM的能力弱,即使IgM陰性也不能排除HCMV感染的可能[4]。國內外研究顯示,由于病毒DNA的出現(xiàn)通常早于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或血清學反應,熒光定量PCR技術目前已成為了一種能早期、敏感地發(fā)現(xiàn)HCMV感染存在的診斷方法[6-7]。本研究通過分析嬰兒HCMV-IgM抗體陰性情況下聯(lián)合定量檢測嬰兒尿液及其母親乳汁HCMV-DNA的熒光定量結果來探討其在對嬰兒HCMV感染診斷中的意義。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兒科收治疑似HCMV感染患兒304例,其中男150例,女154例;年齡2 d至12個月,平均(99.3±44.8)d。根據(jù)患兒主訴及體格檢查、臨床第一診斷將疑似HCMV感染患兒分為肝炎組186例、肺炎組71例及其他組(主訴為發(fā)熱、腹瀉等)47例。肝炎組中男100例,女86例;年齡2 d至4個月,平均(73.0±55.6)d。肺炎組中男31例,女40例;年齡30 d至7個月,平均(113.0±48.7) d。其他組中男19例,女28例;年齡50 d至12個月,平均(98.0±58.9) d。3組患兒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患兒為母乳喂養(yǎng);(2)年齡為1歲以內;(3)巨細胞病毒抗體IgM的血清學檢測結果為陰性。
1.3 排除標準 患兒近1個月已使用抗巨細胞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
1.4 方法
1.4.1 標本采集 初診的第2天上午用無菌試管分別留取嬰兒尿液及其母親的母乳及時送檢,不能及時送檢的暫時儲存于4 ℃冰箱中。
1.4.2 檢測方法 所用7300型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BI),試劑購自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熒光定量PCR檢測HCMV-DNA按試劑說明書操作,乳汁及尿液離心后用生理鹽水洗滌沉淀,12 000 r/min離心5 min后去上清,往沉淀中加DNA提取液50 μL混勻后置于100 ℃金屬浴10 min,12 000 r/min離心5 min后取5 μL做模板進行定量PCR擴增。
1.4.3 結果判斷 HCMV-DNA的標準曲線呈典型的S曲線且標本定量結果>500拷貝/mL為陽性,否則為陰性。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在陰、陽對照均在控的情況下獲得。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多組計數(shù)資料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疾病組HCMV-DNA檢出率比較 見表1。
表1 3組患兒尿液及母乳HCMV-DNA檢出率比較[n(%)]
表1結果表明,肝炎組和其他組尿液HCMV-DNA檢出率顯著低于母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炎組尿液HCMV-DNA檢出率與母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間尿液和母乳中HCMV-DNA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年齡患兒尿液及母乳HCMV-DNA檢出率比較 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患兒尿液及母乳HCMV-DNA檢出率比較[n(%)]
表2結果表明,年齡<90 d患兒尿液HCMV-DNA檢出率顯著低于年齡90~180 d和>180 d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90~180 d和>180 d患兒尿液HCMV-DNA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患兒乳汁HCMV-DNA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標本類型檢出陽性率 見表3。檢出尿液與乳汁同時陽性88例(28.95%),乳汁陽性174例(57.24%),尿液陽性141例(46.38%)。
表3 乳汁/尿液HCMV-DNA檢測陰、陽性例數(shù)(n)
HCMV感染性很強,致病性卻不是很強,易被宿主抑制而不對機體造成嚴重的持久損害。由于嬰兒免疫功能不完善,阻止HCMV入侵的能力較弱,故極易受感染。嬰兒感染后多數(shù)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肝膽受損[4],少數(shù)嬰兒感染后會發(fā)生間質性肺炎。本研究也提示,感染巨細胞病毒患兒中肝炎組例數(shù)最多且其平均年齡最小,同時尿液及母乳雙陽性中有50%出自肝炎組,提示肝臟可能是嬰兒期極易受到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器官。
我國溫州地區(qū)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該地區(qū)住院患兒HCMV-IgG陽性率達83%,而1歲以內患兒HCMV-IgG陽性率僅64.1%,且<28 d患兒IgM陽性率僅1%[8],主要由于嬰兒免疫力低,產生IgM的能力較弱,故假陰性多。目前熒光定量PCR技術已經成為一種獲得公認的快速、高特異性和靈敏度的臨床輔助診斷技術[9-12]。熒光定量PCR技術通過檢測巨細胞病毒DNA載量,使其成為了一種能早期、敏感地發(fā)現(xiàn)巨細胞病毒感染存在的診斷方法[13],特別在HCMV-IgM陰性的情況下尤其試用。由于巨細胞病毒任何年齡小兒體內HCMV活動復制時,都會在腎臟進行,產生病毒尿癥,卻無明顯的泌尿系統(tǒng)感染表現(xiàn)[5]。處于活動性HCMV感染期的母親乳汁是嬰兒后天感染HCMV的一個重要途徑。由于尿液及乳汁取材方便容易,可重復檢測用于療效監(jiān)測,成為臨床常用的檢測標本。
既往研究多集中在早期、多種方法聯(lián)合檢測巨細胞病毒感染,而此文設定在特定的情況下,即高度懷疑巨細胞病毒感染但無確切巨細胞病毒現(xiàn)癥感染的證據(jù)(HCMV-IgM陰性)時,聯(lián)合尿液及乳汁行巨細胞病毒DNA檢測。此研究發(fā)現(xiàn),尿液檢出陽性率為46.38%,略高于韓劍英等[14]報道的41.74%,考慮一方面可能與現(xiàn)今市場上熒光定量PCR檢測產品的不斷技術改良有關,另外一方面也可能與病例納入標準不完全一致有關。
翁玉英等[15]對不同標本進行HCMV-DNA檢測,發(fā)現(xiàn)嬰兒尿液及乳汁陽性率均顯著高于淋巴細胞,且母乳陽性率與尿液及淋巴細胞陽性率、HCMV-IgM陽性率均顯著正相關,提出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輔助診斷。沈丹等[16]對3種標本進行HCMV-DNA檢測,提出3次混合尿標本檢出率最高,朱艷萍等[17]和Choudhary等[18]則提出進行尿液HCMV-DNA聯(lián)合血清HCMV-IgM檢測以提高陽性率。由此可見,尿液及乳汁的HCMV-DNA檢測越來越受到廣大兒科醫(yī)生的關注。此研究結果也顯示患兒母乳中HCMV-DNA陽性率均高于50%以上,提示母乳是重要的潛在傳染源,對于先天、后天免疫功能低下或用免疫抑制劑的患兒,有必要預防感染。本研究總共有304例患兒,由于新生兒不足10例,未單獨統(tǒng)計。對于高度懷疑而血清CMV-IgM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最好能同時檢測HCMV-DNA及抗HCMV抗體,提高檢出率。既往認為HCMV-DNA陽性只能表示感染卻不能區(qū)分產毒感染或潛伏感染[4-5],但近期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完善,有研究表明高HCMV-DNA載量提示活動性HCMV感染[11],更多研究者提出了聯(lián)合檢測及肯定了尿液HCMV-DNA檢測對于嬰幼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診斷價值[14-18]。但不能證明與臨床感染疾病有直接關系,結合臨床,只能推測。
此研究中304例患兒母乳與尿液HCMV-DNA雙陽性88例,雙陰性77例,雙陰性中有54例來自平均年齡最小的嬰兒肝炎綜合征組,且后續(xù)復查結果證實有尿液HCMV-DNA陽性或CMV-IgM陽性,說明尿HCMV-DNA載量明顯增高可以用作活動性病毒感染的指標。年齡較小的患兒的感染主要來自母親,且由于嬰兒免疫力不完善和HCMV排毒具有間歇性的特點,容易漏檢,對于高度懷疑患兒可考慮需隔段時間復查HCMV-DNA和CMV-IgM或按照沈丹等[16]的方法取3次混合尿標本進行檢測。
[1] Angelova M, Kovachev E, Todorov 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Its Impact on the Intrauterine Fetal Development-Case Report[J]. 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2016,4(3):449-452.
[2] Turner KM, Lee HC, Boppana SB, et al. Incidence and impact of CMV infectio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Pediatrics,2014,133(3):e609-615.
[3] 張琳,王淮燕.新生兒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40(16):3031-3033.
[4] 祝軻,王江濤.小嬰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7,9(1):52-54.
[5] 唐華.人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技術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5,31(3):383-386.
[6] Kawano Y, Kawada J, Kamiya Y, et al.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human and viral microRNA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J Perinatol,2016,36(12):1101-1105.
[7] Liu Z, Zhang P, Tang S, et al. Urin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on for children virus pneumonia with acute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BMC Infect Dis,2014,14:245.
[8] Zhang Q, Gao Y, Peng Y, et 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antibody levels in children from Southeastern China[J]. Virol J,2014,11:123.
[9] 彭芬,沈昌桃,吳華莉,等.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8):4257-4259.
[10]Dioverti MV, Razonable RR. Cytomegalovirus[J]. Microbiol Spectr,2016,4(4) :2025.
[11]張玲,張清祿.不同保存時間對血漿標本中人巨細胞病毒載量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20):3078-3079.
[12]施保華,汪海霞,范澤旭,等.實驗室診斷嬰幼兒感染人巨細胞病毒的方法學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4,35(20):3218-3220.
[13]李佳凌,巫岳龍,鄒禮樂等.血液中檢測人巨細胞病毒的熒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評估[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6):637-641.
[14]韓劍英,劉歡歡,杜芳芳.熒光定量PCR技術在診斷嬰兒人巨細胞病毒感染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論壇,2014,18(20):2657-2659.
[15]翁玉英,倪琛,林秀鳳,等.不同標本巨細胞病毒檢測在診斷小兒人巨細胞病毒感染中的應用[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6(6):410-414.
[16]沈丹,黃少軍,汪晶晶.三種標本CMV-DNA含量檢測在兒童巨細胞病毒性肝炎診斷和治療監(jiān)測中的應用[J].肝臟,2015,20(1):35-37.
[17]朱艷萍,于珍,布月青,陳欣欣,楊巧芝.尿液CMV-DNA聯(lián)合血清CMV-IgM檢測對嬰幼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8):2960-2962.
[18]Choudhary A, Pati SK, Patro RK, et al.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immunological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for the diagnosis of symptomatic congenital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neonates and infants[J]. Indian J Med Microbiol,2015,33 Suppl: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