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花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關注的問題,更是家庭教育應該思考的問題。學校應積極主動地對家庭施加教育影響,幫助家長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促使家長科學有效地教育孩子,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全面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
一、重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不少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老師的責任。殊不知,與教師相比,家長往往更有條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察覺孩子內心細微的變化,從而及早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因此,家庭教育的影響比學校教育的影響更持久、更深遠。家庭各成員間感情融洽,相互溝通,相互支持,使他們有安全感。家庭的安全感使得孩子愿意接受他人幫助,同時,還能理解他人的處境,善解人意,幫助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其次,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在發(fā)展孩子的情感、意識、興趣、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孩子的智能水平。因此,家長重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提升家長心理健康的水平
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教育方式與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關系密切。家庭的社會結構、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都會不同程度影響到孩子。而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狀態(tài),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等反過來又對家庭產生重要的影響。家長的情緒穩(wěn)定、性格良好,家庭氣氛和諧,會使孩子開朗活潑、自信樂觀、交往能力強。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多是情緒穩(wěn)定,心理健康水平較高。所以,家長應加強提高自身素質的培訓學習,用全新的方法、技巧,解決與孩子間的各種沖突。只有真正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發(fā)展才有可靠的保證。
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家長要掌握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在教育過程中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既不要超越階段,也不要一味等待,錯失良機。家長應在了解孩子心理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同時,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好對孩子的目標期望值和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家長要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實施方法。作為家長,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一是創(chuàng)造條件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得到發(fā)展;二是要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問題,并懂得如何有效地進行處理,幫助孩子克服心理問題。所以,首先引導家長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家長應該學習和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并把這些理念轉化為自身的智慧,用智慧來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是必然的,沒有問題就沒有成長,孩子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成長。而且有時問題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卻在家庭或學校。家長要客觀地認識和處理孩子的問題,讓孩子在體驗中知曉對與錯。其次要引導家長如何轉變教育行為,在孩子面前去掉不良習慣,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素質,然后,再用自己健康的行為影響孩子,教育孩子,這樣才有希望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四、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家長了解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運用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愛孩子,了解孩子,信任孩子。當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才能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冷靜分析,學會以適當?shù)姆绞叫箟毫筒涣记榫w,逐步樹立自信心,來實現(xiàn)自身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孩子的心理健康素質有賴于家庭教育的環(huán)境,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方法也是無法盡述的。只要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注重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愿意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遇到不同的問題時,家長都愿意積極關注,努力配合學校和老師,而不是應付心理,僅僅依賴學校教育,把責任推給老師。因此,家長重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能有效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