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日益完善,工程建筑日趨高效化規(guī)劃化,建筑市場前景光明。加之我國人口數量與人口密度的逐年劇增,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對于房屋建筑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在一定程度推動了我國建筑領域的興起。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建筑領域在施工過程中仍存在房屋漏水現象,不僅影響了用戶的日常居住,同時對建筑整體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帶來了隱患。因此,著力加強建筑施工中的防水建設是當前建筑行業(yè)須面對的首要問題。本文意在,以時下建筑應用過程中發(fā)生漏水現象的原因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并提出一系列解決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房屋建筑;防水;隱患;措施
常規(guī)的施工建筑過程中,防水工程是保障房屋整體防水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屋面與衛(wèi)生間等位置,防水工程的完善與否直接關乎到建筑整體的防水程度。就工程量而言,建筑防水環(huán)節(jié)在整體施工過程中占比較小,施工空間相對狹小,無法因其施工單位的重視,在進行前期施工與竣工檢查過程中被忽視。但值得注意的是,建筑防水工程雖然施工量較小,但其內容較為復雜,由于同一建筑內的不同位置機構不盡相同,在進行防水施工時技術手段也相對多樣化。同時造成房屋泄漏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房屋結構過于復雜多樣、防水工程質量低下、施工方法不當等多種原因,其中最易引發(fā)防務泄露的原因當屬工程質量低下,建筑防水施工質量的高低關乎到建筑整體的防水性能。
1 房屋建筑防水手段
1.1 房屋建筑剛性防水措施
提升房屋建筑剛性防水能力的具體手段:房屋建筑剛性放水手段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將房屋建筑的排水坡度大約為2%~3%,找坡的具體手段應根據實際坡度,若排水坡數值為2%時,應利用材料找坡;若排水坡數值為3%時,則選取結構找坡的方式。天溝、檐溝的縱向坡度不應小于1%,溝底落差不得超過200mm。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水落管徑不應小于75mm,一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匯水面積宜小于200m2。當用預制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時,蓋屋面板用0號砂漿坐漿,應用C20的細石混凝土認真灌縫,并且灌縫的混凝土應摻微膨脹劑,每條縫均做兩次,灌密實。當屋面板縫寬大于40mm時,縫內必須設置構造鋼筋,板端穴縫隙應進行密封處理,初凝后,養(yǎng)護7d,放水檢查有無滲漏現象,如發(fā)現滲漏應用1∶2砂漿補實。防水層及找平層施工前應嚴格檢查基層質量,保證將基層表面的灰塵等雜物清理干凈,并用水泥素漿涂刷,加強其與基層的黏結能力。
1.2 房屋建筑柔性防水措施
提高屋面柔性防水質量的技術措施:卷材的鋪貼必須符合一定的施工程序,鋪貼方向應滿足以下要求:一般情況下屋面坡度小于3%者,平行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在3%~15%之間,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大于15%,要垂直屋脊鋪貼。上下各層卷材之間不允許相互垂直鋪貼,因為垂直鋪貼后的卷材重縫多,易漏水。各層卷材的長邊搭接及短邊搭接均不應小于10cm;上下層卷材的接縫應錯開幅度的1/3;相鄰兩幅卷材的接縫應錯開,垂直于屋脊。鋪貼時,每幅卷材都應越過屋脊不小于30~50cm,但不允許一幅卷材從屋脊的一側一直鋪到另一側,這樣鋪貼在屋脊處容易拉斷。卷材鋪貼方法應滿足以下要求:卷材防水層上有重物覆蓋或基層變形較大時,應優(yōu)先采用空鋪發(fā)、點粘法、條粘法或機械固定法,但在屋面周邊800mm內以及疊層鋪貼的各層卷材間應滿粘;防水層在采取滿粘法施工時,找平層的分割縫處宜空鋪,空鋪的寬度宜100mm。天溝、檐口、檐溝、泛水和立面卷材收頭部位應裁齊,塞入預留凹槽內,用金屬壓條釘壓固定,最大釘距不應大于900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嚴。
1.3 嚴格控制防水工程質量
在對墻體、地面縫隙與孔洞進行灌注密封環(huán)節(jié),應選取比標準水凝土規(guī)格高一級的混凝土進行灌注,嚴格按照建筑防水施工規(guī)定,在首次進行灌注后,選取相同材料進行二次灌注,有助于縫隙的充分密實。地面防水層的施工環(huán)節(jié),應根據實際施工要求選取符合國家建筑規(guī)格的達標材料,同時對防水層進行平面檢查,查看是否存在開裂、縫隙、不平整現象,整體是否干燥,其層面含水量應低于8%。若在檢查過程中發(fā)現上述不合格現象則進行及時處理,重新密封。在防水工程完成后,對防水層的表面與邊緣位置進行仔細檢查,若發(fā)現防水層存在折損、裂縫等則進行加固修復。上述施工均完成達標后,進行蓄水檢驗防水層的整體防水能力是否達標。
2 衛(wèi)生間防水工程的具體措施
傳統(tǒng)建筑行業(yè)在進行衛(wèi)生間防水工程施工時普遍存在防水技術使用過于單一的現象,僅采用剛性防水方法或是柔性防水方法,以至于引發(fā)防水質量不達標,致使漏水現象頻頻發(fā)生,而后在進行二次修補,不僅浪費人力物力,也加劇了建筑的內在隱患。因此,在衛(wèi)生間防水工程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剛、柔性防水方法合理搭配使用,既滿足了防水需求,又節(jié)約了施工資源,一舉兩得。兩種技術手段的同時運用保障了排水坡的恰當位置,也使得防水層的滲水現象得以改善。
2.1 管道周圍縫隙處理
依據現場施工實況,按縫隙大小可分兩種技術處理:縫隙≤10mm則采用瀝清麻絲塞嚴,同時再用1∶1的水泥砂漿灌實;縫隙>10mm,施工時先于樓板下設支托板,后用1∶1水泥砂漿灌實。
2.2 樓板堵洞
首先檢查孔洞狀況,孔洞如過小應適當剔鑿,保證管道與孔洞邊緣有30~50mm的縫隙,并清理掉松散碎渣和碎塊。適當清洗孔洞,使其無浮塵、無油漬,保證新老混凝土接搓良好。用厚度16~20mm木板制作模板,模板呈兩個半圓洞(孔洞大于管外徑5mm),將兩塊模板卡在管道上,下面背上小方木,用14號鐵絲吊緊在樓板下。然后集中攪拌C20豆石混凝土,摻3%微膨脹劑,混凝土澆筑前應將洞口濕潤,澆筑中應振搗密實。禁止填塞磚石混凝土塊,混凝土澆筑后澆水養(yǎng)護不少于7d。
2.3 找平層
將硅樓板地面浮石殘滓清理凈,并除凈積水,可確保地面不空鼓。再將已拌好的素水泥漿均勻地刷在地面上,最后進行找平層施工。地漏頂標要高出地面找平層25mm。施工時,要在管道根部周圍抹灰10mm處、比其他部位略低10mm,抹成“八字”形,以保證防水層工序的可靠性。
2.4 做防水層
必須待找平層的水泥砂漿干透后,在平層面下刷一層冷底油,接著刷瀝青膠結材料,隨刷瀝青隨鋪油氈紙。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房屋建筑的防水施工過程應著重注意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為:前期防水設計、防水材料的選取、現場施工的質量、完工后的檢查以及后期的維護與保養(yǎng)。上述條件是保障房屋建筑防水性能的根本,嚴格按照工程規(guī)劃進行施工,根據工程圖紙進行設計,選取符合行業(yè)標準與國家建筑部門認證的防水材料,從根源處杜絕因人為原因造成的房屋建筑泄露現象,以期提升建筑整體的安全質量,完善建筑領域整體施工水平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坤唐.淺析房屋建筑屋面及衛(wèi)生間防水的有效施工措施[J].科學之友,2012(9):92-93.
[2]孟廣超.淺析房屋建筑屋面及衛(wèi)生間防水的有效施工措施[J].科學與財富,2016,8(2).
[3]穆志剛.分析房屋建筑屋面及衛(wèi)生間防水的有效施工方法[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5).
作者簡介:何悅,身份證號:2301191982070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