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楊曉梅
【摘 要】在我國新一輪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浪潮的推動下,高校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維,轉變發(fā)展模式,以推動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fā)展。近年來,高校雖然在公共英語教學領域改革如火如荼,但是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依然難以滿足就業(yè)和升學的需求。下文將圍繞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來探索高校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策略,旨在為提升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引言:
目前,加強外語教學,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已成為各國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大量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成為21世紀主要國策。國際化人才是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對國家發(fā)展的要求。隨著全球一體化腳步的加快,工業(yè)4.0時代的到來,培養(yǎng)具有高水平英語素質的跨文化復合型人才是我國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措施。所以對高校英語課堂有效性提升的相關研究是我國新一輪教改形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
一、高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自身素質良莠不齊。學生自身的素質以及努力程度,直接關系到高校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此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能力、理解水平等也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公共英語課堂教學。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高校英語教學課堂的效果。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整體能力參差不齊,在課堂效果呈現(xiàn)的方面也不一樣。所以,這是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提升面臨的一大難題;其次,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較為單一。從傳統(tǒng)的高校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來看,是以簡單的教授課本知識為主。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與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并未涉及,同時較少的使用新媒體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一來,自然就不能夠發(fā)揮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的功效。高校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整體不完善,不能夠從多方面加強教學的效果,自然就無法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最后,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大部分學生只是為了學習英語而學習,并不是真的抱著“我要學”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的。在調研中,有數(shù)據(jù)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一些學生由于基礎差,很難跟上班級進度,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也就越來越低。
二、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科學合理的設計高校英語教學目標
高校教學課堂應該以實踐教學方式為主,以理論教學方式為輔。因此,對于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的目標設置內(nèi)容中需要考慮實踐的特性,即在課堂中設置場景增加學生對話,提高學生口語交流水平,加強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性,積極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學生交流,為教師提供綜合性的教學目標。同時為了實現(xiàn)高校英語教學的綜合性目標,需要將課堂的知識構建成一個整體網(wǎng)絡,對于不同知識點教學確定核心的教學目標。例如,需要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應當以理論教學為目標;需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時,應當以實踐教學為目標。切忌混淆教學目標,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各類英文影片和閱讀英文著作等方式提升學習興趣。同時建立學習小組,將學生一貫的獨立封閉的個人學習模式培養(yǎng)為互助合作的集體學習模式。比如學生可以以自己最感興趣的社會現(xiàn)象為主題進行不同方向的研究和探討開展英語主題報告,并且開展互評互學的活動;其次,積極建立優(yōu)良平等的師生關系。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好壞,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除了日常的教學外,教師還能通過課外與學生的交流,包括關心體貼學生的生活來促進雙方關系的構建,教師以身作則,學生會在無意識中學習并運用到其優(yōu)良品性;最后,加強課堂互動。教師可以借助提問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同樣學生也借助參與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增加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提問的形式,第一要做到“答上問下”。通過上一問題衍生下一問題,加強課堂緊密性;第二要能夠“說東引西”。課前學生進行預習的時候需要進行積極思考。高校英語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了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根據(jù)新形勢下的教育理論的要求,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逐步讓位于學生,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時代的發(fā)展潮流之下,人們對于教學活動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以及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解讀,改變傳統(tǒng)的角色式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人的主體作用,變角色為人,實現(xiàn)人與人的教學交流顯得越來越重要。在教學中學生不再受限于教師,而是可以創(chuàng)新地進行學習探索。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成為主導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而教師的授課形式又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在高校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應該成為兩個互相影響與作用的關鍵,教師應主動放低身段,學會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在這種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夠輕松地進行學習,自覺地接受知識。在大學英語教學課堂的課堂管理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引導學生主動地對自身所學知識負責,教師有創(chuàng)設性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管理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提高高校英語教師自身綜合素質
首先,扎實英語教學理論基礎。教師個人綜合素質能力和教學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之間可以在課堂外多多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對方優(yōu)勢,提高自身技能,同時也需關注國外的專業(yè)文獻,學習國外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也可以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座談會,保證閱讀量,以促進新理論知識的吸收;其次,扎實的教案編寫功底以及充分備課。教師首要的工作就是給學生講授知識,所以準備教案,明確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在短短50分鐘的教學中,如何安排教學內(nèi)容是每個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其思考內(nèi)容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教學內(nèi)容能夠充分完成;第二,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其實教師和學生一樣,提前預習非常重要。在教學前,將下一堂課所要講授的知識進行梳理,綜合新知識和以往的舊知識,串接知識鏈,讓學生在學習時大腦中有一個系統(tǒng)的思路,從而達到較高的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需要廣大師生共同的努力。高校英語教師應從準備階段入手,做好處分的備課準備,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高校英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授課能力;學生也要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切實提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實現(xiàn)高校英語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蔡云.提升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2015(12):84.
[2]葛曉晶.論如何提高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性[J].英語教師,2015,15(18):89-90+93.
[3]張諾.有效教學理論中的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J].學周刊,2017(22):12-13.
[4]劉佳佳,曹鳳龍,郭書法.“雙創(chuàng)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05):70-74.
[5]劉茂玲.基于開放教學理念的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0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