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娜
李大釗和妻子趙紉蘭共生了5個子女,分別是長子李葆華、次子李光華、三子李欣華、長女李星華、次女李炎華。
1918年,李大釗任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主任,月薪高達140塊大洋,待遇十分優(yōu)厚;后來他任教授又漲到200塊,再加上他在別的大學(xué)兼課,每月收入至少在250塊至300塊大洋之間。然而李大釗受祖輩的影響,生活卻過得十分儉樸。
有人見他的幼女李炎華身穿紅粗布小棉襖,外套藍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氣的,像個鄉(xiāng)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知名教授的女兒。他認為“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質(zhì),應(yīng)過度之要求,肩過度之負擔(dān),鮮不氣竭聲嘶,疲于奔命?!?“虛偽、奢侈、貪婪種種罪惡,皆因此過度之生活以叢滋矣。”
李大釗喜歡和孩子們下軍棋,但棋盤不是買的,而是自己畫的,就連棋子也是自己做的。李大釗對孩子們說:“自己做的軍棋玩起來是不是更有意思呢?其實這套軍棋在外面買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可以做出來的又何必去買呢?在任何小事上面去節(jié)省,余下來以后想必可以去做更大的事。”
李大釗簡樸的生活作風(fēng)一直延續(xù)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1927年,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愈演愈烈,李大釗在北京被捕入獄,最后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他去世后,家里的財產(chǎn)僅有一塊大洋。由于沒錢安葬,只好舉行公葬。
長子李葆華在十幾歲時,就在父親李大釗的引導(dǎo)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李大釗被殺害后,李葆華為躲避反動軍閥的抓捕,去了日本?!熬乓话恕笔伦兒?,李葆華中斷學(xué)業(yè),憤然回國,投身救國事業(yè)。
1949年后,李葆華擔(dān)任安徽省委書記等重要職務(wù)。然而這樣一位高級干部的家,卻簡樸得讓人難以置信:老舊的三合板家具、人造革蒙皮的椅子,客廳的沙發(fā)坐下就是一個坑。房子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建筑。2000年,中央有關(guān)部門要為他安排新房。他說:“住慣了,年紀也大了,不用了。”
這樣的精神風(fēng)貌來源于父親李大釗的影響,也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李葆華的子女。李葆華有3個孩子——李青、李宏塔、李亞中,都是國家高干,但個個都很清廉。
1995年秋天,李青在中央黨校學(xué)習(xí)時,周末都要回家看望父親,一般都騎自行車,下雨下雪就坐公交車。從青龍橋到三里河,騎車要1個多小時,當時李青已經(jīng)50多歲了,但父親并沒因此讓他的司機接送李青。“我感到這是父親對我們子女的大愛,真誠的、嚴格的愛。”李青說。
李葆華的大兒子李宏塔也十分清廉,他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擔(dān)任領(lǐng)導(dǎo)20多年,李宏塔騎壞了4輛自行車,穿壞了5件雨衣、7雙膠鞋。隨著年齡增大,他才將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車,后來因為上班路途太遠,開始坐汽車。他笑稱:“我會在能力范圍內(nèi)盡量節(jié)儉,沒必要為此作秀,真實就好?!?/p>
后來父親李葆華去世后,有記者問李宏塔:“你父親給你們留下了多少遺產(chǎn)?”李宏塔說:“我們不需要什么遺產(chǎn),李大釗的子孫有精神遺產(chǎn)就夠了?!?/p>
李大釗的后代子孫,有的是國家高干,有的從事教育行業(yè),但無一例外,生活作風(fēng)都非常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