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娟美
摘 要:數感主要是指在數學推理運算中,對數字內部關聯(lián)的一種捕捉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增強理性邏輯思維的準確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感;培養(yǎng);方法
數感是人對數以及數運算的感覺,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通過數感培養(yǎng)可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后續(xù)數學學習道路奠定良好基礎。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呢?
一、學生數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可以提升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強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能力,讓小學生對邏輯關系有清楚性的認知,對于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也有積極影響。同時數感可以讓學生對事物有一個數字量化的概念,學生能夠主動去發(fā)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學生還可以靈活應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明確學生數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學生剛剛接觸數學、打開數學大門時就要重視數感的培養(yǎng),為學生后續(xù)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培養(yǎng)的策略
1.以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數感。
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去。學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去體驗數學課程內涵,學習到教材之外的數學知識,明確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培養(yǎng)數感。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狀況、思想特征,樹立良好的學生觀,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應用學生身邊存在的實例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細致觀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獲取數學知識,促進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2.細致觀察比較,強化數感。
細致觀察比較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普遍應用的教學方式,教師也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對學生的數感進行強化。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小學生懂得了“大小”的數學概念、“倍數”的含義,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使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比較分數大小”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書寫出很多分數,讓學生對這些分數進行比較。教師可以將班級整體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教師羅列的全部分數比較大小,看哪個學習小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3.在數的概念教學中培養(yǎng)數感。
數學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一門工具學科,大量的數感蘊藏在生活情境中。要想找到蘊含數感的載體,必須拓寬視野,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讓學生帶著數學的慧眼去重新審視大千世界,用數學的概念和術語去描述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用數學的思維去解釋一些有趣的問題,以具體事例為媒介,引導學生感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不是虛無縹緲的空頭理論,而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技能,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數感的獲得奠定良好的心理基準。
例如,在教學10以內的數時,對于數字1,不妨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1能表達的事物,如一條河、一只狗、一顆星星、一顆糖葫蘆,接著誘導學生數清幾顆糖葫蘆湊成一串?幾根筷子是一雙?幾瓶啤酒是一打?幫助學生理解數字1既可以表示單體(如一滴水),也能表示若干個單體組成的合體(如一瓶水);既可以表示大件(如大山),也可以表示小件(如一粒沙)。滲透合二為一,化一為萬的思想。在教學重量單位時,不妨組織學生去中藥店看看,感受一下稱量中草藥時對重量單位的嚴苛,親自體驗一下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分量和比重。
4.在動手實踐中體驗數感。
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思維是以動作記憶為主,失去動作經驗的思維活動,無法穩(wěn)定地保留在大腦皮層中。實驗操作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數字的感性認識,并且通過復雜的思維活動,轉化為理性認知存儲在記憶神經里。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最大限度地契合了幼兒好奇、好動、好表現的人格特征,又能凝聚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創(chuàng)造數字,體驗數字的形成過程。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首先指導學生溫故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及推導過程,讓他們用剪刀和紙板進行拼擺,分組合作探究,再集中展示匯報時總結出的幾種方案:把梯形沿對角線剪開,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將兩個全等梯形拼接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將梯形切割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利用割補法把梯形變形為三角形。最后讓學生通過各個數據的前后聯(lián)系歸納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在割補組合圖形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跟蹤觀察、分析各個數據源的走向,在數據流轉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對數據敏銳的辨識能力和甄別能力。
5.在觀察思考中優(yōu)化數感。
觀察是一種目的性強、計劃周密、思維參與度活躍的持續(xù)性感知活動,它是打開理性思維的鑰匙。任何數學問題都是對題設和假設的分析,要想得出結論,就必須在充分尊重條件事實的前提下觀察分析數據特征,透過數字的蛛絲馬跡,找到解題線索。
6.在估算中誘發(fā)數感。
估算是培養(yǎng)數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數學學習和實際應用很有價值。良好的數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不是對數量的直觀感覺,而是要把抽象的數字符號經過復雜的思維運行,不斷鞏固強化,形成一種經驗意識;其次,教學中要結合實例,讓學生憑借經驗直覺估算,提高對數字的分辨率,塑造敏銳數感。
數感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有意識的堅持。教師在教學前要深入鉆研教材,準備好培養(yǎng)數感的素材;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情境;教學后積極反思沉淀,改進完善教學方法,研究出一套系統(tǒng)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數感培養(yǎng)策略。
參考文獻:
[1]李頂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J].考試周刊,2017(A5):95.
[2]許文帥.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J].考試周刊,2017(A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