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加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蘇 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它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這首詞寫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當時詞人蘇軾由杭州知州召為翰林學士承旨,離杭赴京時寫下這首詞送給參寥。參寥是僧道潛的字,以精深的道義和清新的文筆為蘇軾所推崇,與蘇軾過從甚密,結(jié)為莫逆之交。由于仕途上并非一帆風順,官職上的屢屢變動使得蘇軾參透今古興亡與物是人非的大變。這首贈給參寥的詞,表現(xiàn)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時也抒寫了出世的玄想,表現(xiàn)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
上片寫錢塘江的景色。“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寫的是錢塘江潮水漲落,“無情”不是指自然之風本是無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風絕情地送潮歸去,毫不依戀。詞句以錢塘江喻人世的聚散離合,充分表現(xiàn)了詞人的豪情。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三句以“問”字領(lǐng)起后面的句子。“幾度斜暉”指與參寥多次同觀潮景,頗堪紀念?!靶睍煛?,承上“潮歸”,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時分,此句以發(fā)問的形式,寫出天上陽光的無情。地下潮水無情而歸,天上夕陽無情而下,這是以天地和自然萬物的無情,襯托人之有情。“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抒發(fā)了詞人面對社會人生的無情,不必替古人傷心、也不必為現(xiàn)實憂慮的超凡脫俗的情懷?!鞍资淄鼨C”,泯滅機心,無意功名,書寫出詞人自己達觀超曠、淡泊寧靜的心境。
下片寫的是西湖湖景?!罢荷胶锰帯迸c“空翠煙霏”相呼應,寫到春山風光?!八阍娙讼嗟?,如我與君稀”寫與參寥的相知之深。參寥詩名甚著,蘇軾稱贊他詩句清絕,可與林逋比肩。他與蘇軾肝膽相照,友誼甚篤。早在蘇軾任徐州知州時,他專程從余杭前去拜訪;蘇軾被貶黃州時,他不遠千里,至黃州與蘇軾游從。此次蘇軾守杭,他又到杭州;甚至在以后蘇軾南遷嶺海時,他還打算往訪,蘇軾去信力加勸阻才罷。這就難怪蘇軾算來算去,像自己和參寥那樣親密無間、榮辱不渝的摯友,在世上是不多見的了。“約它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表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歸隱山水的志趣,進一步抒寫二人的友情。
整首詞以平實的語言,抒發(fā)深厚的情誼,氣勢雄放,意境渾然,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詞人超曠的心態(tài),交織著人生矛盾的悲慨和豪情,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