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朱德、毛澤東率領部隊在井岡山會師90周年。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小部分部隊和湘南起義農軍,經(jīng)過艱難轉戰(zhàn),最終在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史稱“朱毛會師”。從此,毛澤東、朱德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形成了一系列鮮明的建軍思想,為新型人民軍隊建設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為“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回顧井岡山斗爭時期一代偉人的建軍過程和建軍思想,對于開創(chuàng)我黨新時代的強軍之路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xiàn)實作用。
毛澤東、朱德這兩位偉人,在青少年時代都立有鴻鵠之志,憂國憂民,在救國救民的思想理念中,兩人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一)救國憂民意識
毛澤東在東山小學堂讀書時,抱有讀書救國的志向。到省城長沙讀書后,面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欺凌和政府的腐朽無能,思想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期間,受當時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蔡和森等創(chuàng)辦了新民學會,開始思索和探求中國的出路。1917年的中秋節(jié),毛澤東和他的同學聚集在一師后山上討論救國之道時,果斷地提出要“學梁山泊好漢”的思想。五四運動前后,在陳獨秀、李大釗的影響和幫助下,毛澤東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朱德早在順慶府中學堂時就接受了新思想,懂得了富國強民、救國治國的新道理,這是他的思想從舊傳統(tǒng)向新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轉折。在看清了中國的現(xiàn)實以后,他放棄了一直以來持有的教育救國思想,踏上武裝反抗封建軍閥統(tǒng)治的從軍之路。他先后在云南陸軍講武堂、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軍事和政治,又在辛亥革命、護國、護法、北伐戰(zhàn)爭中,積累了豐富的軍事斗爭才能和領導藝術,為后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建設夯實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1922年,朱德遠赴歐洲,在柏林找到了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周恩來,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
毛澤東、朱德早年共同的憂國憂民意識,以及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為后來朱毛會師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軍隊建設思想
毛澤東“三灣改編”。1927年9月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起義部隊由于連續(xù)受挫,傷病員增多,士氣低落,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不足千人。不少人對革命前途感到迷茫,信念產生了動搖。這支弱小的隊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關鍵時刻,毛澤東果斷地對部隊進行了改編。
根據(jù)部隊出現(xiàn)的狀況,毛澤東對工農革命軍進行了三項改編:一是把部隊從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精干了部隊,留下的是有著堅定信仰的革命精英;二是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在部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三是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連以上設立士兵委員會,肅清軍閥殘余。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后來,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斗爭的經(jīng)驗時說道:“紅軍所以艱難奮戰(zhàn)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盵1]p65-66
朱德“贛南三整”。1927年8月南昌起義后,部隊前往廣東,準備聯(lián)合當?shù)匚溲b力量開展土地革命,并進行新的北伐。但是因為采取分兵戰(zhàn)術,部隊損失慘重,加上連續(xù)幾次戰(zhàn)斗的失利,部隊軍心渙散。在轉移過程中,為鼓舞斗志,朱德在贛南的天心圩、大余、上堡等地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贛南三整”。朱德對部隊先后進行了黨的建設、思想教育、紀律整頓和軍事訓練,提高了戰(zhàn)士們的軍事素質,整頓了部隊作風,堅定了戰(zhàn)士們革命必勝的信念。
毛澤東和朱德率領部隊轉戰(zhàn)上井岡山的過程中,所走的道路基本相同,所遇到的問題比較相似,他們都靈活地運用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來建設軍隊,指導革命實踐。在人民軍隊建設史上,“三灣改編”和“贛南三整”起到了異曲同工的作用,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三)建立根據(jù)地的探索
大革命失敗前,毛澤東就在思考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問題。大革命失敗后,他很快提出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槍桿子保衛(wèi)革命。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撐下,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失利后,他毅然決然地將部隊帶上了井岡山,開辟出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朱德早年喜歡研究《孫子兵法》等著名兵書。在德國留學期間,他潛心研究西方軍事歷史。在蘇聯(lián)期間,他系統(tǒng)學習了軍事學,潛心研究蘇聯(lián)內戰(zhàn)時期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這種經(jīng)歷使朱德形成了融匯古今中西的軍事思想。朱德早年讀《三國志》時在眉批中寫道:“亂世有大志無力者,均遠避,養(yǎng)力以待,后多成功?!彼藭r就有積蓄力量、休養(yǎng)生息、建立根據(jù)地的思想。
毛澤東、朱德這種建立根據(jù)地的共同想法,使得他們最終會師于井岡山。
(四)開展土地革命的實踐
毛澤東、朱德都是農民出身,他們最懂得農民需要什么。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對斯諾說:“誰贏得農民,誰就贏得中國,解決了土地問題也就贏得了農民?!盵2]p137一語道出中國革命的實質問題。
1927年1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到達湘南時,發(fā)動了湘南暴動,建立了各縣、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府,開展了打土豪、燒毀田契的斗爭,有的地方還自發(fā)地分了土地。此時的朱德已意識到了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的重要性。
1928年3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南下湘南途中,在發(fā)動群眾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酃縣(今炎陵縣)中村開始了湘贛邊界最早的插牌分田運動。月底,毛澤東率領紅一團在桂東沙田一帶開展土地革命運動,湘贛邊界的土地革命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朱德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合之后,井岡山的土地革命運動開展得更是如火如荼。在這期間,進一步落實了土地革命政策,保護中間階級和中小商人利益,在鄉(xiāng)以上政府設立了土地委員會領導土地革命,并以鄉(xiāng)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同時,經(jīng)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于1928年12月制訂頒發(fā)了《井岡山土地法》。
(一)朱毛互相派人,與對方取得聯(lián)絡
朱毛兩支部隊的第一次相互聯(lián)系發(fā)生在1927年11月間。
在江西上猶,朱德在得知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已抵達井岡山開展革命斗爭時,立即派出毛澤覃前往井岡山聯(lián)絡。毛澤覃以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第一四○團副官的身份,從上堡取道桂東,再進入湘東茶陵,11月中旬順利到達井岡山,向毛澤東詳細介紹了朱德部的情況。
1927年10月,毛澤東派何長工前往廣東尋找南昌起義部隊。12月中旬,何長工輾轉到了廣東韶關,在犁鋪頭見到了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1928年1月上旬,何長工回到湘贛邊界,向毛澤東報告了他與朱德部聯(lián)系的情況,并轉告了朱德的意見和朱部行動方向。
毛澤覃與何長工的奔波聯(lián)絡,為朱毛兩部勝利會師奠定了基礎。
(二)朱毛雙方配合接應,促成兩軍勝利會師
1928年3月,湘粵軍閥糾集了7個師向湘南進攻。朱德抵制了湘南特委強調的“守土有責”的錯誤意見,決定兵分兩路撤離湘南:一路由朱德率領經(jīng)安仁、茶陵向井岡山靠攏;一路由陳毅率領經(jīng)資興向寧岡轉移。
為了策應朱德、陳毅部隊上山,毛澤東決定分兩路插入湘南。4月上旬,何長工、袁文才部在資興與湘南農軍第七師會合,并南下滁口阻擊了向郴州進攻的粵軍,隨后退回資興,與陳毅率領的部隊會合。4月6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向汝城進軍,先是會合了宜章獨立營,后又會合了湘南農軍第三師和第七師,并擔任后衛(wèi),掩護湘南暴動部隊往寧岡安全轉移。4月28日,朱毛兩軍在寧岡龍市勝利會師。朱毛會師,保存了當時我黨最強大的一支革命武裝力量,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和發(fā)展,為“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的產生,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發(fā)布軍隊工作任務,強調政治建軍
1927年12月下旬,毛澤東在總結工農革命軍攻打茶陵的經(jīng)驗教訓時,深刻認識到革命軍隊僅有打仗一項任務是不行的,明確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1)打仗消滅敵人;(2)打土豪籌款子;(3)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三大任務的提出,使部隊的政治工作、軍事斗爭有了更明確的目標,為后來一系列建軍思想的提出起到了先導作用。
隨著革命斗爭形勢的不斷發(fā)展,“三大任務”的內容在不同時期得到豐富和發(fā)展,為建設一支新型人民軍隊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我軍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四)制訂“三項紀律、六項注意”,強調紀律治軍
1927年10月下旬,毛澤東在荊竹山雷打石上宣布了人民軍隊最早的“三項紀律”。1928年1月,又在遂川李家坪宣布了“六項注意”。同年4月,毛澤東在桂東沙田向部隊正式頒布了“三項紀律、六項注意”,從而奠定了紅軍統(tǒng)一紀律的基礎。
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親自起草并由解放軍總部發(fā)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本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實行多年,其內容各地各軍略有出入?,F(xiàn)在統(tǒng)一規(guī)定,重新頒布。望即以此為準,深入教育,嚴格執(zhí)行?!闭驗橛辛藝烂鞯募o律,人民軍隊才能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
(五)總結“十六字訣”等一系列游擊戰(zhàn)術,豐富和發(fā)展了人民戰(zhàn)爭思想
朱毛井岡山會師后,紅軍的力量不斷發(fā)展壯大,國民黨軍加緊策劃,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了多次“進剿”和“會剿”。為了對付敵人進攻,毛澤東、朱德更加注重探索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根據(jù)當時的情況,毛澤東、朱德就提出了“對湖南敵人取守勢,對江西敵人取攻勢”的對敵政策。在經(jīng)歷多次戰(zhàn)斗后,又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zhàn)略戰(zhàn)術“十六字訣”。
井岡山斗爭時期一系列的游擊戰(zhàn)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成為紅軍在井岡山以弱勝強、戰(zhàn)勝敵人的重要法寶,豐富和發(fā)展了人民戰(zhàn)爭思想。
(六)創(chuàng)辦軍官教導隊和紅軍學校,培養(yǎng)軍事人才
“邊界的斗爭,完全是軍事的斗爭,黨和群眾不得不一起軍事化。怎樣對付敵人,怎樣作戰(zhàn),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問題。”[1]p63毛澤東上山伊始,就非常注重對部隊政治軍事人才的培訓。1927年12月,在寧岡龍江書院創(chuàng)辦了軍官教導隊,后來搬遷至茨坪創(chuàng)辦了紅四軍軍官教導隊。1928年冬,首次建立了我軍第一所紅軍學校,為部隊和地方培養(yǎng)了大量的干部人才。
井岡山斗爭時期創(chuàng)辦的軍官教導隊和紅軍學校,成為人民軍隊院校的搖籃。它不僅為部隊和地方培訓了大批軍事人才,同時也為我軍后來創(chuàng)辦軍事院校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一系列的建軍思想,對于確定黨對軍隊的領導,永葆人民軍隊的優(yōu)良作風有著重要意義,為毛澤東建軍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紅軍軍魂的鑄造是新時代強軍之路的前進指南
習近平同志在建軍90周年紀念大會上強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fā)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定型于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完全區(qū)別于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yōu)勢。”井岡山斗爭時期,朱毛及其所領導的紅軍部隊最為突出的貢獻就是鑄造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的軍魂,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軍隊“根基”之精髓和靈魂所系。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如何把長期處在農村游擊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政黨和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的政黨和人民軍隊,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個根本性的重大理論問題,也是毛澤東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叭秊掣木帯钡摹爸Р拷ㄔ谶B上”,開創(chuàng)了保證人民軍隊牢牢控制在共產黨領導之下的歷史先河,并在古田會議上得到完善和確立,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fā)展,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時代發(fā)展和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圍繞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實現(xiàn)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等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2014年10月30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軍隊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是緊緊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實現(xiàn)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習近平始終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作為強軍之魂,鮮明提出了我軍政治工作時代主題,開啟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新篇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同時,“黨領導一切”寫入了黨章,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都置于黨的領導之下,重申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指揮槍是保持人民軍隊本質和宗旨的根本保障,這是我們黨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有了中國共產黨,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人民軍隊前進就有方向、有力量?!盵3]從井岡山時期傳承下來的軍魂原則,是人民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前提和政治保證,只有鑄牢軍魂,才能確保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才能確保人民軍隊強大的凝聚力、生命力、戰(zhàn)斗力,才能確保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和任務。
(二)紅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一脈相承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人民軍隊的根脈,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戰(zhàn)爭的偉力,來源于人民的偉大力量?!盵3]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的重要法寶。在井岡山時期,黨和紅軍把做群眾工作作為三大任務之一,把分散的民眾轉化為革命斗爭的重要力量,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多次取得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跡。那是因為黨和紅軍始終把群眾放在心里,為最廣大群眾的利益浴血奮戰(zhàn)、流血犧牲,贏得民心,贏得勝利。
人民軍隊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與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命運和前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一切活動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經(jīng)歷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艱難歷程,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軍隊先后進行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以及多次邊界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鞏固了新生政權,保衛(wèi)了國家領土主權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贏得了和平環(huán)境,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各種威脅進行了有效應對,為維護人民群眾福祉提供了可靠保障,書寫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篇章。
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美好,就得靠強大的人民軍隊保家衛(wèi)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和人民軍隊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爸灰冀K站在人民立場上,贏得最廣大人民衷心擁護,就能構筑起眾志成城的銅墻鐵壁”[3],就能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保好駕,護好航。
(三)紅軍的軍紀軍規(guī)是新時代軍紀軍規(guī)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資源
沒有紀律和法治,就沒有執(zhí)行力。朱毛兩軍井岡山會師后,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軍紀軍規(guī),到后來制定了一系列條令條例,都說明紀律是我軍的命脈,是新時代依法治軍的基礎。在建軍9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增強全軍法治意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加快實現(xiàn)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
習近平同志在視察陸軍第十三集團軍時強調,要更加堅定自覺地貫徹政治建軍要求、更加堅定自覺地落實改革強軍戰(zhàn)略、更加堅定自覺地推進依法治軍、更加堅定自覺地抓備戰(zhàn)謀打贏,要求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shù)倪^硬部隊。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官兵就有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嚴明的紀律,勇于擔當?shù)木瘢l(fā)展成為人民軍隊的“四鐵”精神。因此,鍛造“四鐵”過硬部隊是強軍興軍的必然要求。人民軍隊鐵的紀律彰顯的是建立在實現(xiàn)偉大理想、維護人民利益基礎上的高度自覺的紀律,凝結著政治為魂、以人為本、以嚴為綱的先進理念。人民軍隊自創(chuàng)建初就將紀律文化熔鑄于血脈之中,并在不斷傳承中賦予其新的內涵,在確保人民軍隊圓滿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各項任務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顧人民軍隊90余年的光輝歷程,從井岡山斗爭時期創(chuàng)立的“黨指揮槍”等一整套建軍原則,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實行的精兵簡政,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多次調整體制編制,到改革開放后新時期的百萬大裁軍,“我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路走來,改革創(chuàng)新步伐從未停止過?!盵4]可以說,一部人民軍隊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傳承創(chuàng)新的歷史。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來到井岡山,在茅坪八角樓革命舊址參觀時深情地指出,偉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井岡山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jīng)典之作,從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是人民軍隊的精神支柱。在新時代,要實現(xiàn)強軍目標,就要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與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官兵理想信念堅定、思想純潔,培養(yǎng)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不斷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時代的新的光輝業(yè)績。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埃德加·斯諾.旅行于方生之地[M].紐約,1967.
[3]習近平.在紀念建軍90周年大會講話[EB/OL].新華網(wǎng),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7-10/07.
[4]習近平.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zhàn)略[EB/OL].網(wǎng)易,http://news.163.com/15/1127.
作者簡介:劉宇祥(1963—),男,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史、井岡山精神、博物館管理學等。
責任編輯 /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