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厚龍
世界很大,教室很小。但,教室也是一個世界。在這里,教師與學生相遇,相互陪伴,相互信賴,相互傾聽,真誠地交流,輕聲模糊的發(fā)言也是被允許的,即使聳聳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見來,每個人的存在也能夠得到大家自覺的尊重。于是乎,生命的種子被種植,鮮活的生命通過“教室”得以發(fā)展,這就是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教授在《靜悄悄的革命》中描繪的“潤澤教室”??吹贸觯瑑A聽,是學習的基礎,是生命得以成長的重要養(yǎng)分。
善于學習的人都有傾聽的習慣。“傾聽”與“聽”不同,聽是一種單純的肌體動作,而傾聽是一個人全身心投入的積極的復雜的狀態(tài)。傾聽是思考的前奏,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重要的行為。
傾聽不僅僅是一種行為,還是一種教育。教師在課堂上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tài)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的和無聲的語言,即使你沒有給學生什么指點和幫助,但有了傾聽,你便在心靈上給予了學生十分豐厚的精神饋贈;學生在課堂上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tài)面對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節(jié)課、每一位老師,傾聽課堂中有意的和無意的知識和見解,即使當時沒有全面理解和掌握,但有了傾聽,也會在學生生命旅程中植入成長的體驗。傾聽還是一種品質,謙虛謹慎的人才會擁有。驕傲浮夸的人則不會真正擁有,他們不喜歡傾聽,卻喜愛發(fā)言,習慣打斷他人的講話。由此看來,傾聽與發(fā)言也有對立與統(tǒng)一的方面。
“潤澤教室”中的傾聽是相互貫通的,不只是學生對老師的傾聽,還有學生對學生的傾聽。更重要的是老師對學生的傾聽,它是一種不會簡單武斷地制止學生偏題的發(fā)言;它是寬容耐心地給足時間,讓學生講完;即便是與自己預設不一致的回答,也不會冷嘲熱諷,而是帶著朋友般的熱忱與親人般的坦誠,做既有溫度又有智慧的傾聽。潤澤教室的傾聽是多面且統(tǒng)一的,傾聽的不只是語言的內容,還有語調、眼神、表情、體態(tài)、心情等等,是用傾聽的方式進行心靈的碰撞,進而達到心心相印的情感共鳴。
教育需要傾聽。教師學會了傾聽,教室便得到了潤澤;學生學會了傾聽,學習便贏得了進步;師生習慣了傾聽,課堂便成就了生命。讓傾聽伴隨一生,讓傾聽潤澤教室,讓潤澤的教室支持和影響學生成長的人生,這是新時代教育的呼喚,是新時代學生的需要,是新時代教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