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武
摘要: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關鍵。朗讀是一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把教材中的文字以聲情并茂的方式朗讀出來。而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則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對策
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呢?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轉變思想,真正重視朗讀,并通過足量的時間和多樣的方式,科學、有效地開展朗讀教學。
一、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特定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當學生接觸作品時,教師應該抓住教材的情感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進入佳境。這樣可以加深學生感情的熏陶,促進共鳴,還可以促進學生理解文本,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朗讀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
學生只有經(jīng)過反復的朗讀,才可以讀出文中的韻味,感悟其中的含義。因此,要增進學生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就應該從朗讀開始。只要學生充分熟悉文章內(nèi)容,調動腦中已有的語言背景和經(jīng)驗,就可以對文中進行整體把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齊聲朗讀、輪流朗讀、指名朗讀以及分角色朗讀等形式,一邊讀一邊思考,將讀和思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三)朗讀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記憶力是極其強的,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讓朗讀成為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增強記憶能力的有效手段。記憶的最佳手段是多讀多背,只有熟背才能成誦,爛熟于心。如果讀得多,記的好,自然而然便知道其中的含義。很多有學問的學者,他們都是在多次朗讀的方法中找到技巧,得到更深的記憶的。尤其是學習語文知識,很多時候都是靠背誦來實現(xiàn)的。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措施
(一)激發(fā)朗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nèi)部心理動因。有了興趣,不用教師要求,學生也會自覺、主動地朗讀。因此,要提升朗讀能力,教師先要讓學生產(chǎn)生朗讀的欲望。首先,讓學生明白朗讀的好處。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朗讀促進學生與課文的交流,促使學生反復感知課文中的規(guī)范語言,從而在大腦皮層留下連貫、系統(tǒng)、條理性的痕跡,全方位地感受語言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進而陶冶情操,感染心靈。有了收獲,懂得了意義,學生自然愿意朗讀。其次,創(chuàng)設恰當?shù)睦首x情境。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生動地展示課文內(nèi)容,讓文中的畫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鑒于此,教師可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多運用多媒體、圖片、錄音和音樂等方法和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逼真的立體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nèi)肫渚?,體其味,表其情。
(二)朗讀要注重范讀
模仿是小學生最擅長的學習方法,所以,我?guī)缀趺刻谜n上都會范讀,有的課上甚至會多次范讀。我經(jīng)常對學生說:“讀書不是簡單地把文字讀出來就行了,讀書是一件非??鞓罚浅O硎艿氖虑?。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精心構思而成的。要把文章讀得感人,語氣要讀好,如小聲、生氣、高興、憂愁等等。不同的文章要把握住情感。用心聽一聽老師是怎樣讀的,然后模仿老師把人物說的話讀好?!痹谖曳蹲x的引領之下,學生的朗讀水平每天都會有一些小小的進步。因此,語文老師要擅長把無聲的文字變成聲情并茂的朗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范讀是很好的方法,讓學生看得見、聽得真、抓得著。長時間的范讀,對學生學習語文會有很大的幫助。范讀達到了一定的量,學生的朗讀達到了一定的量,讓朗讀變成一件讓人身心愉悅的事情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烘托閱讀氣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景設置作為一項常見的教學手段,在朗讀訓練中同樣是必不可少的。以情景作為朗讀的背景,烘托整個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草原》的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客觀情況,可能許多學生沒有見過真正的大草原,但是可以通過遞進式的教學手段,首先將遼闊草原的形象以圖片或視頻的情況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其產(chǎn)生一種視覺上的認同感。其次借助文章中一碧千里等描繪性的詞匯,將草原的青蔥碧綠表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對于草原的認識。隨著文章內(nèi)容的不斷深入,情感氛圍也要不斷深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烘托出情感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想象。隨后讓學生進行文章的朗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會將剛才腦海中、視野中對草原的認識帶入到朗讀的過程中去,無形中加強了整個情感的渲染。
(四)充足朗讀時間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各個年級的知識特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材的內(nèi)容等合理安排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力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能夠運用規(guī)范標準的普通話正確無誤地朗讀課文,做到吐字清晰、字音準確,尤其是在自主朗讀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將文章讀完整、讀透徹,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走形式,卻收不到成效。當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大致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朗讀感悟文章中要表達的豐富情感內(nèi)涵,讀后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評議時間,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增強朗讀的良好效果。
(五)注重朗讀評價
小學生年紀較小,容易情緒化,很注重老師的評價,積極的評價會使他們信心百倍,反之,則消極懈怠。教師在朗讀評價時應采用激勵性的語言,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聆聽,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的不同的優(yōu)點,多給予恰當?shù)谋頁P,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和批評,學生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得更精彩。
總之,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定的情境和采取多樣的手段來達到語文課堂的朗讀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變得更為有聲有色,讓學生真正快樂、輕松地朗讀課文、學習語言。
參考文獻:
[1]喬娜.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指導策略之淺見[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3):40-40.
[2]余紅.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J].求知導刊,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