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云
摘要:自中國實行素質教育以來,把德育教育滲透在各個學科中,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有力地完善,而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離不開語文的交流魅力,從中可以彰顯出一個人的德育素質,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更大的重視,因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項工具學科,也是一項人文學科,是學生精神道德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老師的教育職責不光是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更是需要學生對如何做人要有一個道德標準,因而,在口語、寫作、課堂訓練上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都有極大的幫助。本文旨在通過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笔墙逃ぷ髡叩穆氊熕凇N覀兊慕虒W內容不僅僅只局限于書本的知識,道德情操的教育也很重要。前幾年發(fā)生的一些事件我們可能都有所了解,為什么一些高教育的大學生在和室友交往中產生的矛盾會采用極端的方式去解決,按理說他們應該是我們所認為的好學生系列,在做人做事方面都該有方式方法呀,這樣的疑問我們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深思熟慮了,到底是學生的性格使然,還是我們在教育的過程對德育的滲透不夠。所以,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的傳授文化知識,更加應該加強學生的道德思想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觀,從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一、語文教學的問題現(xiàn)狀分析
中國的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讓老師過多傾向于課本的學習,而疏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才有社會上“高分低德”的言論。語文教學也是這樣俗套,一味地強調書本學習讓高中生自身產生了很多道德問題,錯誤的價值觀也讓學生產生了心理扭曲。自私自利、懦弱、盲目攀比、作弊取高分這在“一考定終身”的當下屢見不鮮,學生之間相互攀登,還存在妒忌和炫耀心理,這樣的人性發(fā)展使學生成為沒有感情,只顧刷題的機器,學校和家長炫耀的資本。在語文課上,老師過多地注重學生做題的能力,在人際交流與合作中卻很少體現(xiàn),就算老師道德高尚,學術造詣高,但是學生還是無法從老師身上學到這些可貴的品質,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求的就是老師嚴格要求自己,重視自身的道德養(yǎng)成和學術提高,從而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給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去潛移默化學生。德育教育現(xiàn)在是學校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高中學生處在叛逆期,更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多方面結合,對高中生的心智進行成熟化誘導,讓他們能夠約束好自身行為,面對社會,使他們能夠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認知能力,對壞的東西說不,面對誘惑能夠自身控制。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教師要發(fā)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讓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念。
二、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德育滲透
語文課的教學內容是豐富的,可以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例如在上書本中的課程時,我們不光要把每篇文章的字面意思弄懂,還需要給同學們講述人物寫作時的歷史背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可以多花一點時間讓同學們去準備,從中去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屈原的《離騷》一文,把他的高尚品質表達得淋漓盡致,“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背景,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那種憂國憂民、不斷探索的品質,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而不應該單單思索小小的一己之私,都是老師應該從中引導出來的,更加深層次地挖掘,讓學生寫作一些關于作者內心獨白的文章,加深他們情感的交流,在同學之間的合作中再現(xiàn)人物的精神世界。近代中的文章,魯迅的精神食糧更是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但往往認為學生學習魯迅的文章不易弄懂,就避重就輕,不做過多研究,這是一種文化浪費,《紀念劉和珍君》這一文中,魯迅高度贊揚劉和珍君的高尚品德,個人形象和氣節(jié)是需要我們應該了解的,和對社會的剖析,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灌輸給學生的。
三、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從生活中完善自己
語文學習提倡的是大語文學習,而不是光學習課本上的內容,有些同學喜歡看雜志漫畫或新聞,這些都是我們從生活中積累的寫作素材,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交流,所以老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多觀看課外讀物,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中去領悟一些做人做事道理,寫作的文章就會更加深刻和有說服力。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組織同學去敬老院,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游覽本地名勝古跡,祭掃烈士陵墓,開展專題講座,觀看愛國影片等活動,配合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從內到外地感受到德育在個人發(fā)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健全的“人”不僅是學習優(yōu)秀,還是品德高尚的人。只有學會奉獻,才知道感恩?,F(xiàn)在的物質生活好了,零花錢也多了,學生用錢開始大手大腳,殊不知,父母掙錢的辛酸,可以組織學生去參加勞動或跟隨父母去看看他們一天的工作,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賺錢的辛苦。
另一方面,我們要給學生灌輸正能量,生活不光有黑暗,還有溫暖和光明,我們所處的世界還是光明的更多,所以我們需要引導他們陽光學習,不能因為社會上出現(xiàn)的幾例助人被訛就不去幫助老人了,有些老人送錦旗或感恩的還是居多,不能因為網(wǎng)上的片面之詞就否定了整個社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伸出你的手,也許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學生作為國家的后備力量,道德方面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作為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品讀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作品,還能提高自我修養(yǎng),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結論:
語文對德育的滲透在教學中比較容易,讓學生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去領悟作者的內心世界,就是對他們精神食糧的不斷補充,所以我們要不斷深挖人物世界,還要讓學生對這些人物塑造的形象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他們在索求知識的漫漫道路上,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完善自己的品格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青怡.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6(35).
[2]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現(xiàn)代交際.2016第16期P170-171 1009-5349.
[3]王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7第30期P221 1673-2162.
[4]梁鳳丹.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7第5期P125 1004-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