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娜 全偉
摘要:本文以2016年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試題改革為背景,探討對大學英語教與學兩方面的反撥作用,并提出教與學的策略,充分發(fā)揮其正面效應,減小負面效應,從而更好地利用四級聽力考試這一工具,為我國外語教育事業(yè)服務。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不但是衡量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重要標準,同時也是眾多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一項基本指標,其中的聽力測試,因其更能反映出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水平而越來越受到命題部門的重視,使其在考察形式和內容上都在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優(yōu)化。2016年6月,教育部再一次對四級聽力測試做出了重要調整,這樣的改革,對大學聽力教與學起到了很大的反撥作用。
一、聽力測試改革內容及分析
2016年6月四級聽力測試調整后,雖然聽力測試分值仍占35%,但考試時間由30分鐘調整為25分鐘,調整內容為,第一是取消短對話;第二是取消了短文聽寫;第三是長對話由原來的7道題調整為8道;最后是新增三段短篇新聞;其余測試內容不變。對改革的內容加以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
1.改革后的題型首先更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情景。例如測試采用了托福聽力中的長對話,對話的情境更加接近現(xiàn)實,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性,體現(xiàn)了“活”的語言。
2.題型更加與國際接軌。短篇新聞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英語四級聽力中,分值占7%,語音地道純正,語速具有挑戰(zhàn)性。
3.考試要求更高,難度有所增加。由于新聞的內容偏專業(yè)性,離日常生活比較遠,加之其涉及西方國家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的方方面面,詞匯量非常大且專業(yè),聽力難度較之前的短對話無疑是大大增加的。
二、四級聽力測試對大學英語聽力教與學的反撥作用分析
掌握、利用反撥作用的正確方法,即如何讓四級聽力考試最大程度地幫助大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這種提高不僅是四級成績的提升,更是外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增強,是四級聽力考試開設的最大宗旨與期望。而其中的關鍵在于聽力老師的正確引導作用:在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積極性、配合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對單詞正確發(fā)音、句子連讀技巧等進行重點指導,并有計劃與過程地布置課上、課下聽力訓練,消除學生在聽力學習中的障礙,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四級聽力的正向反撥作用。
另外,“考什么,學什么”是現(xiàn)代學生十分常見的學習模式,經(jīng)筆者的調查顯示,70.5%的同學了解四級聽力改革的內容,而后續(xù)的教師調查得知79.4%的教師在課堂上都提到過四級改革的內容,便于學生課下復習。53.1%的同學會進行相應訓練,63.2%的學生將往年四級真題的臨考訓練作為聽力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都說明學生比較關注英語聽力的新題型。2016年6月改革以來四級聽力引入了新聞類的話題,37.4%的同學選擇了英語新聞,而這些學生中有87.6%的說明四級改革在學生業(yè)余觀看英語新聞的良好習慣上,可能有一定的引導作用。63.2%的學生考前做過真題,那么四級聽力的內容必然會對學生的學習內容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也要求四級考試不斷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改進,以應教育的需求,然后再牽動師生隨后的教與學模式的調整。
三、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改革的應對策略
1.鼓勵教師將課程多元化、課堂活躍化。避免“讓學生自己聽、自己改、自己練”的僵化教學模式,防止學生出現(xiàn)對課堂單調、厭煩的消極心態(tài),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引導學生一步步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2.將聽力測試相關內容與期末測試內容相結合上,讓學生不僅僅將聽力學習的重心放在四級考試的前幾周。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以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平臺上咨詢或留言,盡可能地為學生答疑提供便利。此外,可在本學期中期安排一次及以上的隨堂測驗,作為學生的一項平時成績,從而帶動學生關注英語聽力日常的復習。
3.充分利用BBC,CNN,CCTV9的英語新聞,獲取真實有效的語言資源,達到練耳的效果。由于新聞稿件有其特殊的行文方式和行文風格,所以學生需要重視日常的新聞素材聽力訓練,學生應該學會將頻繁出現(xiàn)專業(yè)名詞、專業(yè)說法符號化,進一步加強自己對語音音節(jié)構成的認知,不讓這些專業(yè)名詞在聽力過程中干擾自己。另外,最大程度地獲取預判素材,結合選項對新聞內容作出大致預判也是聽力過程順暢與否的關鍵。
總之,四級聽力考試的設立旨在對大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反撥作用的研究價值,在于充分發(fā)揮其正面效應,減小負面效應,從而更好地利用四級聽力考試這一工具,為我國外語教育事業(yè)服務。做到這點,需要教師之間、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督促,認真落實以上幾點,加快英語聽力教學的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Alderson,J.C.&Wall;,D.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
[2]Bailey,K.M.Working for washback:Are 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1996,13(3):257279.
[3]Bailey,K.M.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TOEFL Mono graph Series,Ms.15.[C].Princeton,NJ: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1999.
課題編號:沈陽醫(yī)學院2016年度教學研究課題 No.YB2016021
作者簡介:李璐娜(1980–)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