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浩
摘 要 隨著技工教育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新理念、新技術融入了教育教學,這些為“傳道授業(yè)解惑”提供了重要幫助。《計算機應用基礎》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微課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如何利用微課生動巧妙的解決計算機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提高授課效果就成為了一線計算機教師的孜孜追求了。因此要不斷對該專業(yè)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同時提出微課教學的策略,創(chuàng)新教法,進而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 微課 計算機應用基礎 有效途徑
0前言
微課同很多小視頻一樣,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是微時代下的重要產(chǎn)物。應用于教學后,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已逐漸成為新時期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為更好的將微課與授課有機結合,現(xiàn)對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1微課的概念
微課,在概念方面并沒有統(tǒng)一定義。但它本身的用途是有廣泛共識的,就是使用一種簡潔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說明解釋,教學中常用的就是視頻。一般而言,微課包含10分鐘內的視頻內容,有明確的目標,篇幅不長但容易說明問題。在教學中,微視頻一定要與學生的學習流程緊密結合,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穿插,豐富整個課堂。
在微課比賽的說明中,微課曾被如此描述:視頻為主,記載教師圍繞知識點進行教學的完整簡短活動。從這點,我們可以知道,微課就是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知識點講解、專題實驗等活動進行視頻實錄。微課與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或教學反思這類教學資源有區(qū)別、有聯(lián)系,它是在這些傳統(tǒng)教法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而來的。
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中的問題
2.1學生計算機應用的素養(yǎng)出現(xiàn)分化態(tài)勢
學生之間的家庭背景以及地區(qū)之間的差異造成學生素養(yǎng)不一。有些學生從小就接觸計算機,他們會靈活執(zhí)行某些操作;但是也有對計算機接觸較少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在學習時就會出現(xiàn)難處。教師在講解知識和動手操作演示時,有的學生可以快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但是也有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
2.2教師演示操作所占時間較多
作為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教師有時候卻無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行練習。授課時教師通常采用控制學生機來演示講解,有些關鍵步驟學生確實難以把握。為了兼顧反應稍慢的學生,教師不得不重復演示,留給學生的時間就相對較少了。另外,教師機械式的重復講解和操作,顯得枯燥乏味,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如果對某個操作使用視頻演示,教師只是針對重點難點進行講解,那么學生的自行安排就更加合理、自主了;同時,教師也得到了解放,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巡回指導。
2.3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受到限制
學生兩極分化的問題客觀存在,教師講解和演示時間如果過多,學習過程中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便減少。那些快速完成任務的學生便無所事事,學習困難的學生只能頻繁向教師提問。如此下去,課堂不飽滿,課時分配不合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不到培養(yǎng),能力也無法提升,教學效果更是無從談起。
3使用微課促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中,微課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資源,同時也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外輔導資料。
3.1微課可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分層式教學的有效資源
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大,因此教師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采用分層式教學,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分層教學下進行協(xié)調和組織,可以將教學內容分層,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挑戰(zhàn),通過努力得到成功。例如:在Excel函數(shù)學習中,將微課分為三個等級,初級微課主要是常用函數(shù)的簡單演示,說明函數(shù)使用的方法,讓學生盡快入門,懂得函數(shù)使用的意義;中級是在初級基礎上提高難度要求,學會函數(shù)的綜合運用;高級是在中級基礎上增加難度系數(shù),引導為主,發(fā)揮潛能,使用這樣的方式正體現(xiàn)出了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
3.2微課可作為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資源
自學能力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自學是學生獲得技能和本領的有效途徑。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中,學生要強化學習的主動性,對知識點進行思考和探究,出現(xiàn)困難時再另行請教,避免出現(xiàn)機械模仿,以至忽視了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微課的講解,反復動手實踐,自然就能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所以,在微課制作時一定要將講解、推理以及進行合理提問環(huán)節(jié)全部納入,讓學生充分認識課堂的同時,給學生思考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3.3微課可作為重要的演示資源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中,知識點的操作講解一定要有連貫性,微課設計時,要考慮到操作繁雜度的問題。在操作步驟多、又不容易理解的時候,要適當添加輔助性的文字說明或者語音提示,這樣學生掌握起來更加直觀有效,同時,也能夠把握好學習進度,一步步的突破難點,讓微課演示成為完成學習的有力工具。
3.4輔助學生進行操作學習
例如,在五筆打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錄制正確的示范姿勢,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領悟;在學習辦公軟件時,教師可以將自己提前錄制好的視頻制作成微課,然后進行白板投放,教師不用控制學生的電腦,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有困難的還可以反復觀看理解,這樣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負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5讓學生有充足的自主空間
微課能夠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節(jié)奏和進度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強項可以快進,弱處可以慢放,甚至暫停下來自己做筆記思考;當然實在無法理解的可以向老師求助,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就產(chǎn)生了。學生通過微課學習,也為教師留出了很多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參加到小組學習中,主動將知識內化,教師走下講臺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能夠逐步提高。
3.6實現(xiàn)學生為主
微課最大的好處在于形象和生動,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上也更加方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把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對難點的把握和問題的提出也將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更多的回歸到了引路者以及幫助學生學習的角色上,在課堂上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同時,也體現(xiàn)出學生自我學習的主體地位。
4微課使用反思
微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諸多問題,但是,微課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還是有許多需要探討和反思的地方。當前,微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大多只是針對重難點。今后,可以圍繞課程和教學核心制作各種片段,同時配合好教案、課件和反思等,綜合多種資源和手段,使微課包含的內容更加系統(tǒng)化和多樣化。在教學實際中可知,微課一定要依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教學環(huán)境推送各種學習資源,這樣才能充分保證學習的智能和高效;同時也要大力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可建立討論平臺進行在線討論、共同思考,提供各種小練習讓學生加強操作,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微課制作上要結合教學任務,分析差異內容,使用各種配套資源和網(wǎng)絡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建學習情境,提升教學效果。微課的使用有著廣泛的前景,十分符合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
5小結
教師依據(jù)教學實際主動開發(fā)微課,可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微課作為有著廣闊前景的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胡倩文.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微課教學有效性探索——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5(20):156-157.
[2] 羅金玲.基于微信平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教學資源設計與研究[J].電腦與電信, 2015(10):32-34.
[3] 王義.淺談微課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影響[J].科學咨詢, 2015(37):90-91.
[4] 劉焱.高職高?!队嬎銠C應用基礎》微課建設的研究與應用[J].高教學刊, 2016(07):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