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劍漪 張悅
4月25日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三份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并公布“2017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并且,白皮書和十大案件全部以中英文對照形式發(fā)布,這在上海法院尚屬首次(去年,上海法院首次以中英文對照形式發(fā)布了白皮書,十大案件沒有以中英文對照形式發(fā)布)。上海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斌,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黎淑蘭,上海高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劉軍華出席發(fā)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來自法國、德國、英國、美國等駐上海總領事館相關負責人,中國歐盟商會、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等相關代表以及媒體共計60余人參加發(fā)布會。
收結案量再創(chuàng)新高 精品案件批量涌現
2017年上海法院受理和審結民事、行政和刑事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總量增幅明顯,共受理15,809件、審結15,715件,同比分別增長40.76%和38.47%。其中,著作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糾紛、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技術合同糾紛、知產行政案件數量均大幅增加,商標權糾紛、專利權糾紛、知產刑事案件數量有所下降。
據統(tǒng)計,2014年至2017年,上海法院受理的涉外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總體呈平穩(wěn)態(tài)勢,受理數量分別為319件、337件、348件和240件,2017年案件數量有明顯下降。
2017年上海法院審理了一批大標的額、有較大社會影響和新類型疑難復雜案件。其中不乏涉及知名跨國公司和知名商標的重大知識產權案件,如上海高院一審審結的上海高通半導體有限公司訴卡爾康公司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被外界稱為繼美國蘋果公司與唯冠iPad商標糾紛之后中國知識產權糾紛“一號大案”;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浦東法院)審理的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不服浦東市場監(jiān)管局行政處罰決定及浦東新區(qū)政府行政復議決定一案,系全國首例涉自貿區(qū)不正當競爭行政訴訟案;上海壯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碩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著作權、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系全國首例將角色扮演類網絡游戲的整體畫面認定為類電影作品進行整體保護的案件;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訴上海載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載信軟件(上海)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系全國首例網購助手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在上海法院審理的大標的額案件中,標的額1000萬元以上、不滿1億元的案件有41件;標的額1億元以上的案件有4件。其中,上海高院指定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管轄的紅五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訴聯系有限公司、齊飛國際發(fā)展有限公司等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案訴訟標的額達10億元。
與此同時,上海法院知識產權精品案例工作在2017年也取得好成績。其中,北京易查無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東侵犯著作權罪案入選“2017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華奇(中國)化工有限公司與圣萊科特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案等入選“2017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50件典型案件”,維多利亞的秘密商店品牌管理公司訴上海麥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案等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體制機制不斷優(yōu)化 知產保護成效顯著
上海目前已經成立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上海)基地。上海高院深化“三合一”綜合審判機制改革,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審判“三合一”工作的意見》;成立了上海司法智庫學會知識產權研究分會;開展了“上海民商事、行政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tǒng)”研發(fā),就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和計算機軟件開發(fā)合同糾紛兩類案由探索人工智能輔助辦案,探索采用遠程視頻方式開庭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組織技術鑒定等。
另外,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制定了《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為“十三五”時期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技術調查官出庭規(guī)則》。上海浦東法院發(fā)布《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保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建設情況(2016年10月-2017年9月)》白皮書。2017年,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及浦東、黃浦、楊浦、徐匯、閔行、普陀等六家基層法院建立了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
黎淑蘭在發(fā)布會上表示,為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著力破解賠償低、舉證難與審判周期長三大難題,充分實現知識產權市場價值,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增強司法保護的便民性和時效性。
深化國際交流 加強法官培養(yǎng)
2017年12月,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國際交流(上海)基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共同舉辦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國際交流與爭端解決機制”國際論壇。來自比利時、南非等國的知識產權法官,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官員、仲裁調解員,上海部分高校學者、律師以及來自最高法院、部分省市高院、北上廣知產法院、十家知識產權法庭和其他相關業(yè)界的人士圍繞知識產權司法案例和WIPO知識產權替代性爭端解決機制進行了深入研討。
同時,上海法院加強知識產權法官培養(yǎng),2017年,上海崇明法院院長朱丹被評為全國法院審判業(yè)務專家,上海高院唐震、上海閔行法院李國泉被評為上海法院審判業(yè)務專家;上海法院全年共選派3名法官分別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參加反壟斷法律與政策論壇、反壟斷交流研修等國際學術交流項目。另外,上海浦東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被評為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先進集體。上海普陀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被國家版權局授予查處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單位一等獎。
發(fā)布十大案件 司法保護影響擴大
發(fā)布會上,劉軍華詳細介紹了2017年度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這十大案件類型比以往更為豐富,行政案件和涉外案件數量都有所增加。其中,著作權案件2件,商標案件3件,專利案件1件,不正當競爭案件3件,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賠償案件1件。
例如,在商標權侵權領域,著名的“拉菲”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011年,上海保醇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在進口、銷售拉菲羅斯柴爾德酒莊所生產的“LAFITE”葡萄酒的同時,還進口、銷售與該酒商標相近的帶有“CHATEAU MORON LAFITTE” “拉菲特莊園”標識的葡萄酒,并由保正(上海)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物流和倉儲。由于侵權行為發(fā)生時,“拉菲”商標尚未被核準注冊,因此法院有必要對其是否屬于馳名商標進行認定。
此案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在認定“拉菲”商標屬于未注冊馳名商標的同時,還依法判決兩公司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并共同賠償拉菲酒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200萬元。此案的判決彌補了法律和司法實踐對未注冊馳名商標損害賠償規(guī)定的缺失,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據悉,該案是上海法院首次對未注冊馳名商標進行保護的案件,同時還入選了“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50件典型案例”。
此外,還有迪士尼《賽車總動員》動畫形象著作權侵權糾紛案、大眾點評訴百度數據信息不正當競爭糾紛案、老字號“吳良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等的審判,均在相關領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與借鑒意義。
張斌表示,在《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綱要》實施10周年之際,上海法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chuàng)新若干問題的意見》要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線,切實貫徹“司法主導、嚴格保護、分類施策、比例協(xié)調”的司法政策,為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