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95-02
為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針對初中學習中部分學科分化相對嚴重的現(xiàn)象,因材施教,探索由學生自主選擇的分層走班教學,尊重學情差異、體現(xiàn)學科本質、轉變學教方式,為每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減輕學生過重學業(yè)負擔。
2017年8月浙江省為此出臺了《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嘗試推進初中基礎性課程分層走班教學改革。
谷來鎮(zhèn)中學是一所典型的偏遠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在學生學習的基礎、能力、習慣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學校老師往往需要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習較后的學生身上,且收效甚微。
作為教師,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們首先應該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中,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授課,使得在每一次課堂中,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而優(yōu)等生能在此基礎上有更好的發(fā)展,使課堂教學的效益最大化,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得正視和研究的課題。為此,我校在2016年開始著手分層教學,并在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之后在七年級的數(shù)學和科學先實行試點分層走班教學探索,并成為嵊州市第一批分層走班教學學校之一。
一、實施與策略
(一)人性化分層
谷來鎮(zhèn)中學2016年分層走班主要在七年數(shù)學、科學兩門學科中實施。將七年級4個行政班按學生的學科成績、潛力和學習態(tài)度重新組成新的4個教學班。
其中成績中上的組成2個“A班”教學班稱為“善學班”、成績中下的組成2個“B班”教學班稱為“勤學班”,人數(shù)都為30人左右,兩個層次的學生采取走班形式,由不同擅長的數(shù)學、科學老師分別上課。
基礎類課程的分層走班的難點在給學生合理分層以及分層的結果得到學生、教師和家長的認可。為此,我們教務處在給學生分層時力求做到人性化分層。主要做到四個到位:
一是宣傳到位。在分層前召開教師會,加深教師對分層走班教學的認識,明確教師的責任;召開學生大會,宣傳分層走班實施方案,分層的意義和程序、方法,使學生了解學校對分層的要求;發(fā)放告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了解分層走班的意義、步驟、操作方法,指導學生合理、科學選擇層級。
二是指導到位。學校由教務處、年級段、教研組長、班主任組成分層走班指導執(zhí)行小組,幫助和指導學生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
三是調查到位。學校印發(fā)《選層意向調查表》給每一位學生,摸排學生意向。
四是充分了解家長意愿到位。對那些堅持要求跨層上課的家長,學校允許其申請?zhí)顚懣鐚由暾埍聿⒑炗唴f(xié)議,若在下一次重新分層時達不到要求,跨層學生必須返層。這樣既照顧了某些家長的情緒,也體現(xiàn)了學校對學生真正負責的態(tài)度。
(二)差異化要求
學校要求教師在實施分層走班教學時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在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要求上體現(xiàn)差異化。
1.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及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上的差異化要求
層次 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 學生能力要求
A班 ①側重于能力培養(yǎng),為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打下扎實基礎。
②全面落實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適度拓展教材內容。 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策略、經驗;
增加內容,加大深度;
多點變化,多點綜合;
多點自主,多點交流;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①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主動預習,并帶著問題上課;
②課堂上多做、多思、多答、多問、多論,思維活躍;
③培養(yǎng)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勇于挑戰(zhàn),積極參加各級競賽活動。
B班 ①側重于過好知識關,落實教科書的基本要求。
②培養(yǎng)興趣,增強信心。 難度適當降低,速度適度放慢;多示范,重模仿;少變化,多反復;常反饋,多鼓勵;加強個別輔導。 ①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按要求做好課堂筆記;
②每日在校完成作業(yè)的訂正,獨立、認真完成回家作業(yè);
③對于老師補充的不同類型基礎題,認真、獨立、及時完成。
分層次給學生落實學習目標時,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試劑情況,落實學習目標時要體現(xiàn)學生的個體差異。A層保證“吃的飽”、盡量“吃的好”,B層保證“吃的下”“愿意吃”。
第二,無論對于哪一層次的學生,給他們設立的目標都應在他們最近的發(fā)展區(qū),不能借口差異,降低要求,遷就低水平。
第三,不可以要求學生只停滯在識記、了解層面上。
2.課堂教學內容的差異化要求
根據(jù)教材難易度的差異,教學內容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要求每層學生都能掌握;第二類知識的拓展及運用;第三類是知識的綜合運用,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及學科核心思想、方法的掌握。
在教學方法上,對B層次的學生要降低起點,鋪設階段,分解難點,讓學生在老師的幫扶下,進得來,上得去,重在引領;對A層次的學生重在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總之,教務處要求教師對A層學生要以“放”為主,“放”中有“扶”,既要橫向拓寬,又要縱向加深;既要夯實基礎,又要鼓勵創(chuàng)新,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探究能力,促使其知識、思維、能力的綜合提升。對B層學生要以“扶”為主,當日事畢。重在對學生進行學習態(tài)度、規(guī)范上的要求,要求B層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在當天力爭獨立完成作業(yè)。
(三)精細化管理
1.采用雙軌制管理模式
在日常管理上,我校實行“行政班”和“教學班”并行的雙軌制管理模式。教學班任課教師負責教學班學生的課堂紀律和學習管理,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時時向各個行政班班主任反饋。
2.組建教學班學習小組
教學班要求任課教師排定學生座次,分好學習小組,各學習小組的學習委員組成教學班該學科的管理委員會。
3.建立例會制和調研制
教務處組織人員定期對教學班教學情況進行聽課、評課、座談,并進行教學常規(guī)檢查,就教學成績、民意調查、作業(yè)布置與批改、單元檢測等因素進行全面了解。
4.制定分層走班教學規(guī)范
(1)對行政班和教學班的要求
①妥善安排好學生的座位,并在排位置時對學生的情況先進行了解,排好位置后打好座位表貼在講臺上,安排一個原所在班級的成績較好又較負責的學生作為這個教學班的班長,具體負責上課喊“起立”及班級一些日常事務管理。
②負責組織學生收繳每天的課后分層作業(yè)。要求各班主任給每個層次的數(shù)學、科學班安排一個課代表,并在班中設置一個切實可行的高效的收繳作業(yè)方案,保證作業(yè)能及時上交任課老師并及時反饋作業(yè)收繳情況。
③各班安排一位學生負責記錄自己行政班分到教學班中學生的上課情況,若學生表現(xiàn)出問題,及時上報班主任,班主任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④教育自己班的學生務必在課前做好兩門學科的準備工作,帶好兩門學科的所有資料及學習工具,提前進上課班級,兩節(jié)課課間不再回到原班級。
⑤做好自己教師內多余課桌椅的管理工作,特別是課間要多下教室,避免因學生打鬧等因素導致桌椅破損??傊WC桌椅整齊,課間紀律井然有序。學校對各班具體實施情況進行考評。
(2)對分層走班教師的工作要求
①認真?zhèn)浜谜n,授課內容必須有針對性,與自己所教班級的層次相適應,同時分層次出好周周清,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分層的優(yōu)勢。
②課前提前進教室,組織學生及時靜下來等待上課,特別是B層次班級更加要加強管理,以免出現(xiàn)意外。對于課堂表現(xiàn)不好的同學要及時與班主任溝通,做到不出現(xiàn)管理上的漏洞。
③及時批改作業(yè),對于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在課堂上加以解決的及時解決,課堂上解決不了的也要想辦法與學生進行個別的溝通,特別是幾個重點關注對象一定要落實到位,不能因為分層而導致學生成績下降。
④備課組內老師加強合作交流,做到進度統(tǒng)一,授課、作業(yè)分層。
(3)對其他學科任課教師工作要求
①積極配合工作,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課間談話,個別輔導不影響學生走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向班主任反映。
②有責任管理課間及教學秩序,協(xié)助班主任搞好班級管理,如留意多余課桌椅的擺放情況等。
5.優(yōu)化集體備課
備課組每周定時定點進行集體備課(分層目標、內容、作業(yè)),學校指派教研組長參加備課,把控備課質量。兩門學科在實施分層教案、分層作業(yè)的基礎上,對A層的學生增加一定帶有思維性質的拓展題,以體現(xiàn)善學班的授課容量。
6.分層作業(yè)及輔導
由于課堂教學目標有所不同,為鞏固所學內容的作業(yè)設計要有所不同。A層學生:在分層作業(yè)的基礎上,增加綜合題,同時完成校本作業(yè)(周周清試卷);B層學生:完成教材中的課后練習及省編配套作業(yè)本,同時完成部分部分校本作業(yè)。當然B層學生完成自己的練習題后可以向A層練習挑戰(zhàn),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興趣與熱情。
對A層學生的輔導以學生自主為主,注重思維的培養(yǎng),并提供一些課外思考題,充分開發(fā)其學習的潛能;對B層學生的輔導重點放在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題型的練習上,以打好基礎為目標。在輔導形式上,除采用教師個別輔導外,還可以成立課外興趣小組,互助小組等,開展互幫互學,使學生整體優(yōu)化,也體現(xiàn)不同學科教師教學個性化特點。
(四)多元化評價
1.層際間流動
學校對各層學生實行動態(tài)管理,一個階段后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表現(xiàn)及教師的建議對學生進行層際間的流動,如根據(jù)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及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學校共有11人由B班升入A班,7人由A班降到B班。層際間的流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勁頭,每一位學生都為升層在努力,學生中你追我趕蔚然成風。對向下調整的學生,班主任也會教育學生要會反思和擔當,對思想顧慮突出的學生,學校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讓其填寫留層申請表,若不想留層的,則要求班主任老師做好心理輔導。學校還對升層學生在年級段內進行表彰。
2.發(fā)展性評價
采用學科組整體與教師個體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為加強各層教師之間的合作互助精神,教師考核中重點是學科組的整體水平。教師個體考核重點是學生的發(fā)展性增量評價,其中A層重點是尖子生的發(fā)展情況,優(yōu)秀生的變量,B層重點是合格生的變量。另外,由于分班時同一層各班相對平衡,同一層級平衡班的學科成績好壞也作為對教師評價的一部分。
二、成效與反思
(一)成效
分層走班兩年來,學校對各次考試各項指標進行動態(tài)跟蹤分析,從2016屆學生數(shù)學學科分層前后各次考試各項數(shù)據(jù)比較顯示:在控制每次考試試卷難度系數(shù)0.75的情況下,分層走班之后平均分有所上升,尤其是優(yōu)秀率,合格率也呈上升趨勢,低分率稍有下降,但未出現(xiàn)明顯效應。
表1 2016屆學生數(shù)學學科分層前后各次考試具體數(shù)據(jù)
(二)反思
目前我校的分層走班教學從縱向的考試數(shù)據(jù)來看,應該說是有所收獲的,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提升與發(fā)展。但反思我校的分層走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域困惑,主要可能存在以下方面:
1.分層層級不夠多元
在實施分層走班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把學生分成A、B兩個層級,其實存在不科學性,最理想的層級可分為為A、B、C三層,或者更多,使教師分層施教更具針對性,學生分層學習更具有效性。
2.學生分層后不適應
分層后,學生會出現(xiàn)對所分的層不適等現(xiàn)象。不論參照什么標準,初始狀態(tài)的分層只能是相對合理,隨著學習的深入,少數(shù)學生會出現(xiàn)于層次不相適應的情況,這就要求任科教師或者行政班班主任及時發(fā)現(xiàn)苗頭,學校也要允許學生中途調層。
3.換課與代課困難
由于在走班時段,同一年段同一學科的教師同時在上課,因此,當其中一位要出差、培訓、請假時,走班就存在一定的困難。
4.個別家長和社會的誤解
個別家長(和社會)總把分層走班與快慢班聯(lián)系在一起,對學校的這項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持反對意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分層走班教學對老師的能力、工作量以及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無疑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本學年學校在三個年級的部分基礎性課程中實施了分層走班教學,同時完善學生走班動態(tài)調整機制。在分層走班教學的路上,學校將繼續(xù)不斷探索,完善制度,提高能力,讓我校分層走班教學“走”出別樣的課堂,展現(xiàn)不同風景!